周確軍
摘 要:高考是極具中國特色的選拔評價制度,屬于基礎教育的關鍵環節,為了促進教育公平,新高考制度開始在各地大力推行,初步構建起了現代化的教育考試招生制度。在新高考模式下,歷史學科的重要性顯著提升,更加側重于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育。本文以新高考模式為背景,總結新高考模式下農村高中歷史教學的建議與對策。
關鍵詞:新高考模式;農村高中歷史教學;建議;對策
高考制度的公平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公平理念也全程貫穿在高考之中,高考制度是聯系中學、高校的紐帶,承擔著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公平的重要任務,高考制度既是教育制度,更是社會制度,為了促進高考公平,近年來,各地紛紛啟動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對于考生錄取方式、科目設置、高考次數都有著了新的要求。新高考方案的實施,對于高中歷史的教學內容、理念、組織形式和方法,也提出了新要求,在新高考模式下,農村高中歷史教學面臨著新的問題,如何創新教學方式,是歷史教師探索、關注的重點問題。
1 新高考模式下歷史學科的變化
1.1 學科重要性加強
在初中階段,歷史分值較低,屬于小科目,在新高考制度推行前,受到文理分科因素的影響,歷史在高中階段的地位也并不高。新高考改革方案實施后,歷史學科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加強,在專業+學校的招生錄取方式下,改變了以往按照成績高低分批次錄取的方式,學生可以實行專業平行投檔,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來選擇專業,對于希望在以后從事歷史職業或者在大學中學習歷史專業的學生而言,歷史學科的學習變得更加重要。
1.2 育人功能進一步凸顯
高中階段的教育目的是為了為國家培育綜合素質過硬的公民,為高等教育提供扎實的人才儲備,新課改后,歷史學科的教學目標劃分為“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層面。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需要以優秀的歷史文化來陶冶心靈,讓學生具備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通過學習歷史來感悟人生,豐富內心世界,在傳統應試教育壓力的影響下,歷史學科關注的重點并非在人文素質的養成上,而是看歷史科目能否拿到高分,在教學內容上,經常會忽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而在新高考模式下,歷史學科回歸了其原有的學科功能,減少了應試教育的分數崇拜。
2 新高考模式下農村高中歷史教學的建議與對策
2.1 靈活應用教學方法
在傳統的高考模式下,高中歷史教學更加側重牽引式教學模式,由教師負責挑大梁,在課堂上,學生大多是被動學習,在新高考方案實施后,農村高中歷史教師要及時轉變傳統滯后的教學方式,致力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關注學生各項素養的培育。對此,在教學中,要應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讓高中歷史教學活躍起來。歷史教學不應該是為了分數而教學,而要更多倡導歷史素養、審美能力的培育,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創造出生動、活潑的歷史學習環境,通過情境、微課、案例等方式來再現歷史,拓展學生思維,讓教材中的歷史知識變“活”,深深印刻在學生的腦海里。
例如,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創造歷史情境的一個有效方式,由不同的學生扮演歷史人物,站在歷史人物的立場和角度體會其所思、所想,從而感受歷史、體驗歷史。要發揮出角色扮演法的作用,需要遵循特定的程序,從準備、展示、情感體驗、探究、總結轉化幾個步驟來開展,其中,準備階段是最為重要的,教師要讓學生對所扮演角色的性格、背景和歷史場景有深入了解,只有這樣,才能感受歷史人物的所想、所思,從而更好的融入角色中。對此,在表演前,要根據表演要求安排學生查找資料,查找資料的過程也是學生了解歷史背景,與歷史人物對話的過程,這即可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接收更多的歷史知識。
另外,還可以采用問題探究教學法,新高考改革方案中,錄取方式和評價方式的轉變為問題探究法的教學提供了有效條件,探究教學法需要根據教學目標來創設適合的歷史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發現、分析、討論和解決問題。問題探究,并不是強調探究結果,而是更加側重于學生探究問題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可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其求知欲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2.2 創新歷史教學內容
在新高考背景下,要讓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產生濃厚興趣,真正熱愛歷史學科,那么,還需要從教學內容上來進行變革。
一方面,積極聯系時事熱點。長久以來,在傳統的歷史教學方式中,大多局限在課本知識中,導致學生出現了“死讀書、讀死書”的現象,歷史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度并不緊密。而為了提高學生的探究興趣和熱情,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要聯系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做到“以史為鑒”;另一方面,要根據地域情況,適當增加鄉土史內容,鄉土史就是地方史,與歷史教材中的內容相比,鄉土史有著直觀、生動和感性的特征,這反映了學生最為熟悉的生活環境,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鄉土史內容廣泛,包括一個地區的文化特征、歷史傳統、經濟基礎、自然環境等等,還有本區域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革命遺跡、名勝古跡等,將歷史教學內容與鄉土史結合,讓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探究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從而提升其歷史學習的熱情。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是新高考模式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將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歷史內容引入到農村歷史課堂教學中,讓歷史知識產生了新的生命價值,也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歷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服務生活。
2.3 創新教學評價模式
新高考制度的改革要求在農村高中歷史教學中,要做到“以人為本”,在全面發展基礎上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高考錄取依據上,“綜合素質”也被納為其中的重要指標,為此,在歷史教學評價上,也要改變傳統的紙筆評價方式,構建出完善、合理、科學的學業評價體系,推行表現性評價方式。表現性評價也被稱之為選擇性評價、真實性評價,是用真實的情境來評估學習者反應,按照一定的標準來進行觀察、談判,其形式多種多樣,包括書面報告、演說、實驗、操作、作品展示、資料收集等等,表現性評價可以彌補傳統紙筆評價模式的不足,能夠從多方面反映出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寫作能力、辯證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表現性評價模式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成長檔案記錄袋評價法,為每個學生建立檔案記錄袋,將其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歷史小論文、發言、實驗等納入檔案袋中,檔案袋可以為紙質檔案袋,也可以為電子檔案,根據教學情況來確定,每個月、每個學期,對檔案袋進行整理,針對不同階段學生的問題、進步情況來進行對比,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在歷史學習中的疏漏之處,從而為后續學習提供參考,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3 結語
新高考改革模式下農村高中歷史教學模式的優化,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這是新舊教學理念、思維和方式的碰撞,作為高中歷史教師,要對新高考模式有深刻的認知和理解,從教育理念、教育思維等方面進行改革與創新,找出契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法,進一步優化教學內容,致力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各項能力,從立德樹人時代教育目標來出發進行改革與創新,通過多管齊下的渠道來提升農村高中歷史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張艷梅.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歷史核心素養之時空觀念的培養策略研究[J]. 課程教育研究.2019(46)
[2]王祎霞.讓歷史故事貫穿高中歷史課堂教學[J]. 中國教育學刊.2018(11)
[3]黨思偉.新高考下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J]. 華夏教師.2018(23)
[4]張敬俠,楊鳳英,武華,常川海,潘建貞.立足學科基礎 關注核心素養 促進學生發展——2017年山西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歷史試題評析及對高中歷史教學的導向[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17)
本文系《基于新高考的高中歷史教學應對策略研究——以縣域農村高中為例》(編號:D—14)課題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