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文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化工工程的發展也有了顯著的提高。生產合成氨過程,存在一定危險性,在生產過程若相關人員出現意外操作,可能發生安全事故,對人們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造成威脅。相關人員在存儲過程,應按照國家規范和標準,使用規范的操作方式。相關企業在液氨存儲和使用過程也應做好人員的崗前培訓工作,保證液氨存儲的安全性。
關鍵詞:合成氨生產;危險特性;安全培訓研究
0、引言
氨氣合成反應被稱為把空氣變成面包的反應,最初由德國化學家提出,首先用作炸藥和戰爭,氨氣合成反應的研究和實際應用大大促進了氮工業的發展,氨氣作為化肥和基本有機化工的主要原料,其中作用之一是為農業提供肥料保障。經過近百年的發展,合成氨工業工藝和技術已經得到不斷完善和發展。隨著近年來節能環保概念的倡導,節能降耗成為各個工業進行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的重要方向,作為最重要的合成工業之一,對合成氨生產過程進行節能降耗優化和產業調整是十分重要的。
1、腐蝕的形態分析
合成氨系統循環冷卻水腐蝕的過程中,金屬腐蝕形態具有多元化的特點,主要表現為:①均勻性的腐蝕。指的是在金屬表面上有均勻的腐蝕,其危害性較小,一般情況下在設備制造中就已經考慮到這類問題,而且預先設置了腐蝕裕量;②電偶性的腐蝕。通常情況下,電偶性的腐蝕,主要發生在電氣設備中,例如:黃銅材質的換熱器在運行期間,與碳鋼管板之間的循環冷卻水出現了電偶腐蝕的反應;③縫隙類型的腐蝕,又被稱作是垢下腐蝕,在換熱器中的側面有結構現象的時候,沉積層的下側區域就有循環冷卻水進入到縫隙中,形成氧濃差,出現電池腐蝕的現象;④斑點類型的腐蝕。在設備表面出現了不均勻的銹瘤,循環冷卻水經過之后,會出現斑點腐蝕;⑤選擇類型的腐蝕。具有選擇性的特點,如:黃銅管出現了脫鋅的現象,在循環冷卻水的影響之下導致金黃色改變成為銅紅色。
2、液氨儲存及安全培訓工作
2.1合理規劃存儲位置
按照國家《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規定,儲存危險化學品的裝置、設施等應遠離以下場所:第一,人員密集的公園、商業區、居住區;第二,遠離公共設施(學校和醫院等);第三,遠離水源和水廠;第三,除法律許可的運輸碼頭外,應遠離道路干線、水路和鐵路干線、機場以及通信樞紐區域;第五,遠離農田、養殖場、水產基地等;第六,遠離湖泊、河流與名勝古跡、保護區等;第七,遠離軍事要地。根據法規,在液氨儲存的選址方面,應綜合儲存地的區域的自然環境以及社會環境,保證液氨儲存合乎規范。按照儲存位置臨近區域設施、工廠、企業等特征,將火災隱患考慮其中,兼顧風向因素、地形因素等,合理選擇儲存區域。將液氨的裝卸、存儲場所需設置于廠區周邊區域,同時處于小頻風上方位置。例如:在電解金屬錳生產過程,需要使用硫酸浸泡錳粉,生成硫酸錳,之后向其中添加液氨,發生中和反應,經過濾、電解后獲取金屬錳相關產品。由于此行業屬于人員密集型行業。當液氨的儲存位置選取不當,將儲存區域設置在下風位時,就會導增加液氨使用過程設備出現損壞的機會,引發液氨泄露,引發安全事故。
2.2做好人員安全培訓工作
我國《安全生產法》中明確規定,從事特種作業人員,需要通過國家規定安全理論培訓和實際操作培訓,經理論考試合格和實際操作合格,獲得《特種作業操作證》后才可上崗。《國家安全生產總局第30號令》(2010年7月1日起施行)中明確規定,合成氨工藝(液氨操作)屬于危險化學品安全作業,屬于特種作業人員,并且危險化學品作業人員必須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相比其他特種作業人員(初中),有更高的要求。同時,《化學品安全監管條例》中規定,存放危險類化學品的生產企業需要制定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崗位責任制度等,及時對從業人員展開崗位技術、安全、法制等培訓教育。根據危險化學物品儲存管理崗位的實際要求,以及法律要求,合理配置崗位從業人員。液氨儲存過程的安全性,和操作崗位人員的職業素養息息相關。只有人員掌握規范的操作流程,才能按照標準執行安全操作,保證液氨儲存的安全,對此,在儲存液氨過程,應落實人員的安全培訓工作。例如:操作人員在上崗之前,應學習安全管理技術、操作技術等,同時掌握所有儲存、操作、管理過程涉及到的安全知識。定期參加崗前安全知識培訓,提高職業素質。操作人員應學習最新的液氨存儲工藝,掌握存儲設備性能以及安全存儲方式,不斷更新自身安全知識體系,保證在工作崗位上使用科學的操作方式。根據液氨儲存區域操作要求,掌握科學的操作流程,以高素質的操作水平和扎實的安全知識應對液氨儲存過程相關問題,使用正確的處理措施。培訓過程,應重點強調操作人員工作崗位安全設備的穿戴情況,所有人員在操作期間嚴格穿戴勞保用品,做好崗位巡查工作,禁止出現私自串崗、脫離崗位、酒后上崗等行為,將人員的崗位表現納入到績效考核當中,和績效獎金掛鉤,提高其崗位責任意識。
結語
合成氨工業現在已經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隨著人口的增長,對于氨的需求量已經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對合成氨工業進行優化,增加其生產數量和質量,降低其能源消耗,減少其污染排放已經是合成氨工業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盧葉艇,游兆金,沈亞芳.冷凍水進入對循環冷卻水系統的腐蝕影響及對策[J].核動力工程,2017,38(z2):131-135.
[2]李紅軍,張健,王巖.氨冷卻器的腐蝕原因分析與改進措施[J].化工設計通訊,2017,43(12):122-239.
[3]時利香,王信粉,李薇,等.循環冷卻水系統新型緩蝕劑應用進展[J].應用化工,2019,48(10):2427-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