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從住房公積金制度的發展歷史、其創立之初的目的和對近兩年《全國住房公積金年度報告》的分析,結合住房公積金對職工個人的微觀影響和對整個社會經濟運行的宏觀影響,論證住房公積金制度的積極作用,證明住房公積金制度是一項“雙惠制度”,不應該被取消。
關鍵詞:住房公積金制度;社會經濟;雙惠制度
一、住房公積金制度概述
根據2003年修訂的《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中的定義,“住房公積金是指國家機關、國有企業、城鎮集體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城鎮私營企業和其他城鎮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其在職職工繳存的長期住房儲金。”
1978年我國實行經濟體制改革后,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住房制度開始發生變化,1991年全國住房改革制度推進遇到困難,為了解決人民的住房問題,上海作為住房公積金制度的“試驗田”,開始實行住房公積金制度。1994年國務院發布決定,肯定了住房公積金的積極作用,所以在1996年規范公積金的立法工作完成后,1998年下半年住房公積金制度在我國城鎮全面推行。2003年,財政部、建設部等部門對住房公積金制度提出了相關的建議,住房公積金制度不斷完善。從整體上來看,住房公積金具有保障性、互助性、福利性和返還性這四個比較重要的特點,制度設立之初也是為了緩解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問題。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不論是從住房公積金設立之初的目的還是住房公積金制度在實現過程中體現出來的特點,都可以看出住房公積金制度惠及民生的積極作用。并且從近幾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財政部和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全國住房公積金年度報告》中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住房公積金制度所帶來的可觀的業務收入和其他增值收益,這不僅會促進房地產業的健康發展,對我國社會整體的經濟運行也會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住房公積金制度作為我國住房改革中的一項偉大實踐,從微觀層面來說發揮了住房保障功能,解決了很多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問題;從宏觀層面來看很好地促進了社會經濟的長足發展。所以說,住房公積金制度是一項“雙惠制度”。接下來,本文將結合《全國住房公積金2017年年度報告》和《全國住房公積金2018年年度報告》進行更為具體的分析(注:文中引用數據均來自上文提及的2017年和2018年全國住房公積金年度報告)。
二、住房公積金制度的微觀影響
表1為我國近兩年住房公積金業務運行情況的對比,包括全國住房公積金的繳存和提取兩方面情況,從中我們可以分析出住房公積金制度對于職工個人微觀的積極影響。從表 1中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出2018年我國住房公積金的繳存和提取情況各方面較2017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2018年實際繳存單位數較2017年增加11.2%,實際繳存職工人數較2017年增加5.1%;2018年的提取額較2017年總體增長15.8%,其中住房消費提取額增長15.81%,非住房消費提取額增長說明提取住房公積金15.75%。
這些數據的增長說明全國范圍內參加住房公積金制度的單位和職工越來越多、住房公積金繳存和提取覆蓋面日益擴大、住房公積金制度越來越能發揮住房保障的功能。對于職工來說,有了住房公積金便是有了一定的購房基礎和還款保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中低收入職工買房困難的問題。這也進一步說明了住房公積金制度在我國日益提高的地位,體現了住房公積金制度對于微觀個人的“惠”。
三、住房公積金制度的宏觀影響
表2為近兩年我國住房公積金業務收支和增值收益情況的對比,包括業務收入、業務支出和增值收益三方面的內容,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住房公積金制度對于我國社會經濟宏觀的積極作用。對表 2數據進行簡單計算我們可以發現,2018年我國住房公積金總收入比2017年增長156.75億元,同比增長率為9.46%,其中存款利息和委托貸款利息均呈增長狀態,而國債收入和其他收入則是呈下降的趨勢;雖然2018年住房公積金支出比2017年增長65.72億元,同比增長率為7.35%,但同收入增長額和增長率的增加來說比例較小,整體來說還是收大于支。另外,由表中數據可得出2018年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比2017年增長91.03億元,同比增長率為11.92%,可以看出由住房公積金制度的實行所帶來的衍生收入日益增長。政府部門可以將這些收益中的一部分用于支持城鎮廉租房的建設,促進基礎產業和社會公共事業的發展,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良性發展。這是住房公積金制度對于我國社會經濟的“惠”。
綜上所述,住房公積金制度的實施為廣大中低收入職工提供了住房保障,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消費,很好地緩解了我國住房供需不匹配的問題,加速了房地產業的興起,促進了我國房地產經濟的發展;另外,住房公積金制度的實施所帶來的增值收益在支持城鎮廉租房建設等公共事業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帶來了可觀的社會經濟效益,加速了資本積累,形成了社會經濟的良性循環,最終促進了整個社會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從以上三個方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住房公積金制度對于我國中低收入人群和我國社會經濟的建設均有所惠,是一項名副其實的“雙惠制度”,是我國住房改革進程中一項英明的制度設計。所以不論是從微觀角度分析還是從宏觀角度去衡量,我認為住房公積金制度作為一項“雙惠制度”都不應該被取消。
參考文獻
[1]李濤.我國住房公積金制度改革路徑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9
[2]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財政部 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印發《全國住房公積金2018年年度報告》的通知,2019-06-02
[3]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財政部 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印發《全國住房公積金2017年年度報告》的通知,2018-06-19
[4]魏國靖.住房公積金在房地產經濟運行中的作用探析[J].現代商業,2020(11):51-52.
[5]顧澄龍.住房公積金制度、房價與住房福利[D].南京農業大學,2015.
[6]肖雅勤.住房公積金制度對城鎮職工自有住房的影響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8
[7]孫程程.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用于廉租房建設的思考[J].中國房地產,2009(05):73-74.
[8]吳振宇.住房公積金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作用[J].中國房地產,2010(04):72-74.
作者簡介:
霍佳逸(1999),女,回族,河北張家口市人,經濟學本科在讀,單位:河北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