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比較強調官員的為政之德,這不僅關乎著政權的存亡,而且關系到國家的興亡。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之中,蘊含著豐富的德政內涵,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新時代領導干部涵養為政之德,能夠提升領導干部的責任意識,使其成為勤政愛民、積極作為、廉潔奉公以及勇于擔當的好官。因此,新時期領導干部政德建設需要充分發揮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使其成為涵養干部為政之德的力量源泉。
關鍵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領導干部;政德建設
注重領導干部政德建設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黨的十八大以來,“領導干部的為政以德”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強調這一原則,并作出了明確的要求。2018 年 3 月他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重慶代表團審議時明確指出“政德是整個社會道德建設的風向標”,不僅突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領導干部政德建設的重要性,而且指明了當前領導干部政德建設的方向和目標。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德政建設的重要意義,并就領導干部德政的實現路徑進行探究,希望對提升領導干部德政建設成效有所幫助。
一、德政以及德政建設的意義
(一)德政概述
德政是指官員的從政道德,通常也被稱為官德。德政是為官從政者德行的綜合反映,德政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領導干部的品德作風,另一方面是指領導干部的思想政治素養。政德不同于一般性質的社會道德,人們通常都會以善惡為標準來評價一般性質的社會道德,社會道德會通過社會導向以及傳統習慣等方式對社會成員起到約束和導向作用,一般社會道德適用于所有的社會成員。但德政則不同,德政的踐行者為領導干部,因此德政在適用范圍上便與一般社會道德不同,德政的適用范圍更窄。同時,相較于一般社會道德,德政的價值追求更高,并且政治性、階級性和民族性更加鮮明。德政的這一特點決定了其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要求。為官者的德行不僅會影響到其自身的施政效果,而且會對社會風氣產生影響,德政是國家治理的重要基礎,因此加強德政建設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德政
中國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官員的為政之德。對于政德建設的重要性,齊文化和儒家文化中都有大量精辟的論述。比如《管子·牧民》中講到:“國有四維,禮義廉恥。四維不張,國乃滅亡。”《晏子春秋·內篇雜下》講到:“廉之謂公正,讓之謂保德。”《晏子春秋·內篇問下》講到“德莫高于愛民,行莫賤于害民。”《論語·為政》中講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孟子也提出了官員要涵養“浩然之氣”。這都充分表明了政德的重要性。這些思想不僅對當時社會產生了重要影響,而且對后世的影響也十分深遠。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對干部政德建設給予了高度重視,并對政德建設做出了明確的要求。黨的十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要求,強調領導干部要“正人品、修官德、講黨性”,要求各級組織部門把“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作為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標準。由此可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領導干部的為政之德,已成為新時代加強黨的干部隊伍建設的重要途徑。
(三)加強政德建設是提升黨的執政能力的內在要求
當前國內外形勢均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中國共產黨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這對黨的執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黨員干部的道德品質的優劣,影響甚至決定黨的執政能力高低,將對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提高黨的凝聚力、戰斗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產生重大影響。習近平總書記在2004年便用“為民、務實、清廉”來總結中國共產黨人的政德。先后11次引用《管子》《晏子春秋》《六韜》等齊文化代表著作中的相關內容來闡述政德建設的重要性。在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組織工作會議上又對新時期好干部的標準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并提出要將政德建設融入全面從嚴治黨過程中,這使得新時代政德建設的內涵更加豐富,為新時代提升黨的執政能力,打造“為民、務實、清廉”的高素質干部隊伍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厚的政德內涵
(一)忠誠愛民的政治品德
政治品德是傳統政德思想的核心內容,是指官員在行使權力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政治品格。而政治品德主要強調的是忠誠和愛民。這里所講的忠誠不僅僅是指對君主的忠誠,而且還包括對國家的忠誠,要從天下蒼生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維護普天下老百姓的根本利益,這才能體現出忠誠的內在含義,這樣的忠誠才是為官的基本價值底線。古代所強調的忠誠,不是對君主毫無原則的維護,而是適時指出君主的過錯,積極為天下百姓爭取利益。這在儒家思想中有深刻的體現,儒家思想強調“以民為本”和“愛民”,并且要求官員對待百姓要秉持一顆仁愛之心。荀子在《荀子·哀公》篇中提到“水則載舟,亦能覆舟。”在《荀子·議兵》篇中提到“民齊者強”的重要觀點。孟子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觀點。這些觀點都表明忠誠、愛民思想蘊含著許多具有恒久價值的內容,在中國政治發展史上起到了積極作用。
(二)廉潔勤政的職業道德
對官員的評價,廉潔勤政是最為重要的標準之一。職業道德是從事該職業應具備的品德和素養,對于教師而言,其職業道德主要表現為師德;對于醫生而言,其職業道德主要表現為醫德;而對于官員而言,其職業道德主要表現為官德。作為官員,其掌握著更多的權力和資源,很多官員在為官之初會秉持著治國平天下的雄心壯志,但是在長時間的利益誘惑下,如果缺乏官德,便會逐漸走向貪污腐化。這種現象自古便有,直至今時今日仍然存在,因此,從古至今,廉潔始終都是官德的重要內容。《晏子春秋·內篇雜下》中講到:“廉之謂公正。”《官箴》中講到“公生明,廉生威。”乾隆皇帝手書 “清、慎、勤”三個大字賜內外大臣。這些都強調了廉潔從政的重要性,我國古代涌現出了許多廉潔勤政的典范,例如包拯、海瑞、于成龍等。
三、找準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助力政德建設的方法
(一)牢牢把握“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的總要求
在領導干部的德政建設過程中,應充分認識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深入挖掘其中蘊含的德政思想和德政建設經驗,我們須結合新時代的要求對其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其更好的為新時期領導干部德政建設服務。“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是習近平總書記為新時期領導干部德政建設做出的明確要求。“大德、公德、私德”包括了政德的各個方面,習近平同總書記做出的要求不僅明確了德政建設的主要內容,而且為德政建設指明了方向。因此,在新時期領導干部德政建設過程中,應始終圍繞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確保德政建設的質量和效果。
(二)提高領導干部運用優秀傳統文化涵養自身政德的能力
用優秀傳統文化涵養領導干部的政德是一個系統工程,并不是一朝一夕便可完成的工作,因此需要領導干部堅持不懈,通過不懈的努力來實現這一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對領導干部自身的做法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即“重視學習、注重自省、嚴于律己和躬身實踐”。這既符合新時代對領導干部的要求,也是對傳統政德思想的升華。領導干部應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切實踐行黨員干部的責任和義務,為政德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針對領導干部的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也做出了明確的指示:“領導干部要多讀一點歷史。”“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領導干部多讀一點歷史,可以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政德的內涵。新時期,領導干部更應加強學習,通過學習來提升自身的修養、提升自身的政德。例如,濟寧建立了政德干部學院,實現了政德教育的創新,為領導干部的政德建設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三)將中華優秀傳統政德文化創造性的運用到干部選拔任用的實踐中
黨中央已經明確規定,將“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作為選拔領導干部的重要標準。這就需要在選人和用人方面充分發揮出政德的作用,選拔那些政德良好的干部擔任更加重要的崗位,使那些真正為民著想、為民服務、廉潔奉公、勤政愛民好干部得到重用,為其提供更大的舞臺。這樣一方面可以確保黨員干部隊伍的純潔性,另一方面也能提升黨的執政能力與影響力,使黨在群眾中樹立更好的形象。為進一步提升德政建設的效果,需要不斷細化領導干部的政德考核標準。政德考核要圍繞著職業道德、工作業績、政治品德和領導干部的個人品格等內容開展,這樣才能確保政德考核的全面性和客觀性,才能更加真實的體現出領導干部的政德水平。與此同時,要將政德考核結果作為對領導干部升遷的重要考量標準,使領導干部的選拔任用更加科學、更加合理。
四、結束語
提倡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豐富營養,我們應積極探索用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干部涵養為政以德的路徑舉措,提升政德建設的成效,打造一支政治素養和道德素養過硬的黨員干部隊伍。
參考文獻
[1]姜潔.加強領導干部政德建設[A].中共沈陽市委、沈陽市人民政府、國際生產工程院、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第十六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經管社科)[C].中共沈陽市委、沈陽市人民政府、國際生產工程院、中國機械工程學會,2019:3.
[2]肖炳南.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政德的重要論述——兼論政德之于社會道德建設的價值[J].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學報,2019,13(04):42-48.
[3]周貴卯.試論政德與政府能力建設[A].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湖北行政管理論壇(2012)——行政體制改革與政府能力建設研究[C].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11:5.
[4]中共寧波市委組織部課題組.完善政德考核機制,加強領導干部道德建設(節選自《新時期加強黨政領導干部從政道德建設的幾點思考》)[J].寧波黨政論壇,1998,(03):35-36.
作者簡介
賈義君(1986—),男,漢族,山東鄒城,碩士研究生,現任齊文化研究院信息聯絡部副主任,研究方面:中華傳統文化及地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