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 謝景濤 熊茂華 丁瓊
摘 要:木刻只是雕刻藝術的一種。但木雕也有很多表現手法,木雕工藝也作為傳統延續至今。近年來,木雕工藝不斷發展創新,木刻創作也不斷尋找突破口,有些人試圖將工筆畫技法運用到木雕中,形成了木片雕刻,給木雕工藝添加新的血液,讓木雕有了新的表現手法,這種手法越來越受歡迎,形成了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
關鍵詞:木雕;木刻;工筆畫;木片雕刻
木雕這個字眼可能大家都不陌生,因為作為我國的傳統雕刻技藝,其歷史十分豐富。正因為木雕有著悠久的歷史,有著生動而實用的藝術形象,我們選擇了繼承和發展木雕,開始了我們的木片雕刻之“旅”。
很多熱愛木雕的朋友都說我國的木雕藝術早在新石器時期就已經產生了。可我認為,木雕藝術的產生和其他勞動成果一樣,自有人類的生活活動而生的;只是一開始木雕僅僅作為一種自然產生的的生產勞動的結果,直到后期人們開始對物品有了視覺要求,美的要求,真正的藝術——木雕就此誕生了。
有依據可尋,早在新石器時期的中國,就已經出現了讓人容易忽視的木雕,比如看似非常簡單的木雕魚,這個是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中發現的,距今已經有七千年歷史。到了秦漢兩代之后,人們的雕刻水平漸漸完善,藝術水平也逐漸變得精細。
唐代時期是中國經濟和工藝水平的璀璨階段,作為早已產生的木雕,制作技藝也逐漸成熟。
兩宋時期的木雕作品出現范圍較廣,此時的木雕開始把制作材料瞄準為質地比較緊密的樹木,不管是在實用還是保存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有數據記載,有很多的木雕作品至今還保存在我國的廟宇里,可以說是非常難得且萬分珍貴。
木雕的發展自然離不開木材的選擇;元明時期海內外交易興起并快速發展起來,增加交易經濟的同時木材的種類也不斷增加,許多從海外進口的堅硬木材被木刻藝術界大大使用起來。
而到了明清王朝是木刻藝術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誕生了非常多的杰出人才和名家藝人,如明代木雕名家孫雪居,清代吳之璠、朱清父等,有些名家作品甚為罕見,可以說是古代木刻藝術的巔峰時期。
隨著清朝與中華民國之間政府的腐敗、國力的衰落,再加上海外列強的入侵、民不聊生、藝術衰敗,很多藝術家也僅僅是為了生計奔忙。但是潦倒的日子總要過去,在新中國成立后,在黨和國家的關懷下,民間工藝得到了保護和挖掘,木刻等藝術也漸漸蘇醒,出現了一大批愛國人士重新振作起來,再現當日輝煌。此時的作品大多保持著廣泛的意義、歌唱時代,師父以傳統、銳利的革新為基礎,對新的胸襟和國家進行報答、表達對恩惠的情感。
國家的改革開放,經濟起飛,國家的富強,加上黨和國家的政策扶持,激發了人民群眾對傳統工藝美術的熱愛和追求。在這次盛世中,民間工藝美術出現了新的飛躍,木刻藝術也不例外。
手工藝品木刻逐漸失去其固有的文化價值,愈來愈站在社會文化的邊緣。為了讓藝術作品再次綻放出光芒,就必須要發展除了傳統手工能做,機器設備也能做的好的藝術作品,所以在設計時,不僅要求技藝的精湛,更要求設計思維的創新。
普通大眾,特別是青少年對傳統藝術要有深刻的感官上的理解,在社會上也可以定期舉辦作品展,讓當代青少年意識到作品透露著價值,體現著價值,當然,我們認為,文化傳統的發展和延續,最關鍵的是實現傳統。因此,我們想通過木片雕刻這一種由木雕衍生出來的新的一種藝術形態,來實現傳統木雕的價值,并且發揚光大,讓更多的人,特別是我們年輕一代,感受到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價值。
自古以來,木雕就深受人們的喜愛,因此成為美術收藏品市場的一個重要范疇。木刻工藝在韓國長期流通,隨著最近美術品市場的上升,其珍貴的樹種資源的不足和材料價格的暴漲,木刻工藝品正在受到投資和收藏品收集方面的熱烈關注。
對于木片雕刻,首先,形式美既是設計作品的重要內容,也是木雕藝術范疇中最突出的方面。在木片雕刻設計方面,設計師最終設計的木片雕刻作品往往要兼顧兩個方面。一是文化的意義;二,滿足外形和內在的雙重條件,木片雕刻作品才能具備藝術性和價值性。
木片雕刻并不僅僅是依靠生活的再現,而是依靠設計師的精制、加工。
一、在形式美法則中的木片雕刻
形式美在規律中主要包含變化,統一,和諧,對比,對稱性的平衡,節奏的韻律,對木材材料的理解等具體內容。這些內容都要遵守木片雕刻設計。我們在設計的時候需要高度重視。
二、統一和變化
變化和統一是形式美法則上最基本的法則規律,是木片雕刻設計必須遵守的法則。
三、對比和調和
如果說變化和統一是所有木片雕刻者設計時都要堅守并遵循的基本法則,那么對比和協調則是從木片雕刻設計中實現變化和統一的一種設計手段。
四、對稱和均衡
木片雕刻設計中不僅要遵循變化和統一,還要遵守對稱和均衡法則以外,還需要堅持對稱和均衡的原則。
五、設計形式和設計對象
中國的傳統設計是指工業革命以前發展起來的以手工為主的“傳統工藝”。其發源地可以追溯到華夏先民在生產工具制作中對工具進行有意義的打磨和裝飾。現代設計哲學是在18世紀后期產業革命爆發后實現的。”現代一詞可能是指蒸汽機發明帶來的科學技術繁榮,在此基礎上,現代設計誕生了。那么我們在設計木片雕刻的時候就不能用以前的傳統思想做現在的新設計,設計表現形式變了,那么設計對象也應該順應新時代的潮流,當然千萬不能說我們把傳統看的過時,如果這樣理解就完全誤會了我們的設計和繼承的初衷了。只是木雕的藝術價值非常高,而木片雕刻是處于一個親和的社會價值地位,也就是說木片雕刻可以成為身邊的任何裝飾物,任何文化產品,任何設計模型等。
六、價值取向的不同
在中國傳統設計發展過程中,在生產技術水平和生產資料的限制,所以產品的價值著重重視工匠的手工藝品的精美和形式上更具裝飾性。作品風格取決于工匠的想象力和主觀審美取向,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鑒賞力。而現代設計在大工業時代的大規模化、程序化、標準化的背景下,這種高經濟效益的模式對傳統手工業美學產生了巨大影響,融合傳統手工和現代設備為更多的人提供了簡潔設計的產品,人人都能當自己的設計師,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發揮了產品的更多實用價值。
參考文獻
[1]李鄉狀.雕刻技法與指導.[M].長春:吉林音像出版社,2006.01.
[2]鄭平.我國傳承事業快速發展——如何對待雕刻藝術的傳承能穩步發展.[J].中國民族博覽,2018.
[3]趙今.木雕藝術.[J].青春期健康,2010.
[4]費時耗力木雕工.[N].北方新報,2015.05.27.
本論文為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木片雕刻工藝品創新設計與實踐探索,項目編號:201910606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