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力明
摘 要:科學學科與初中生的其它學科經驗間的關系非常密切。重視起這些關聯性,我們的教師就能被學生所欣賞,我們的課堂就能被學生所熱愛,科學教學的質量也將得到其它學科的滋潤與助益。本文從初中科學學科教學中跨學科知識的內在關聯性為切入點,對跨學科知識的應用價值展開研究,以求教于教學界的同行。
關鍵詞:初中科學;認知規律;跨學科知識
初中科學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科學與其他學科之間都有著相當緊密的聯系。現實教學中,卻常常存在師生之間因為學科界限不同而導致的學習內容、過程與學習方法上的互相矛盾的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也導致了學生科學學科學習中的低效學習現象的存在。
一、初中科學與其它學科之間的內在關聯性
(一)學習內容的內在關聯性
科學學科是建立在自然科學的基礎之上的,其知識表述又離不開學生的語言文字基本閱讀與表達基本功,這樣一來,科學學科可以與初中階段的所有學科發生內在內容之間的關系。比如說音樂學科,聲音的音高與頻率與科學沒有關系嗎?再如體育學科,跑步時的用力方向與科學沒有關系嗎?再如英語學科,很多科學知識都被英語所表述,而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字母含義特別是英文單詞首寫字母又成為科學公式建立的基礎。
(二)學習過程的內在關聯性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樂之者,樂之者不如好之者。這說的是學習興趣與學習效果間的關系,就這一點,在所有學科上都是有共性的。實驗結束了,要學生寫一份實驗報告,報告的格式與文字表達,當然屬于語文應用文寫作的范疇了。
(三)學習能力的內在關聯性
學生學習科學的能力,并不是可以孤立于其它學科而存在的。在科學學科中找到不同學科間的學習能力關聯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學生制作生物學知識的小報時,就離不開美術基本功。至于科學學習中的計算能力、公式與定理的理解能力,更是與語文與數學能力息息相關。
二、基于學生認知規律的初中科學學科跨學科教學舉例
案例一:密度與函數
初中科學密度測試為例,教學該知識點時,學生并非掌握數學函數表達的基本方法,到了九年級中考復習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大膽地用函數的思想來幫助學生理解密度這一概念:特定物質的物體,其體積總是與質量成正比率,如果體積是自變量,那質量就成為應變量,兩者函數關系中的k值就是密度了。如果是測量實驗,有托盤質量的存在,那所稱得的質量就會高于物體的質量,此時就是一次函數關系了,b值相當于托盤的質量。
分析:初中學生對于學習興趣的培養存在愛屋及烏的現象,因為數學成績還可以,就會愛上數學計算,由此可以愛上物理計算。這是學習過程與能力上的關聯性。另外,數學知識在解釋物理現象與物理量的時候是非常精確可以統計的,本身在學習內容上存在水乳交融的關系。
案例二:月相與古詩
通常在一些語文學科的古詩詞當中則能夠發現科學現象。如 在科學學科當中的月相變化講解方面,語文學科的知識則 可以完成延伸,用以輔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月相變化。以《楓 橋夜泊》古詩詞為例,該詩詞當中提到的內容,能夠較為全 面地解讀月相變化的情況。如“夜半鐘聲到客船”表明當時 的時間為半夜,“月落烏啼霜滿天”表明當時的月亮馬上就 要落山,從而分析和判斷出當時的月相為上弦月。作為基礎學科之 一,將語文學科的知識跨學科應用到科學學科教學中,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是對傳統科學學科教學的拓展與延伸,實現了知識的遷移,教學效果更好。
案例三:植物組織與美術
對于植物組織記憶和語言描述,由于植物的基本組織較多,單純的記憶很容易出現知識點的混亂,記憶不夠牢固。筆者就讓學生充分地利用繪畫技巧,能夠使得科學知識內容更 生動、更具體地呈現出來,也能夠賦予學生較強的參與積極性,為隱性知識的呈現提供保障初中科學學科教學中美術學科的應用初中科學學科為了確保學生的理解更透徹。
分析:在這一案例中,學生在美術學習方面的基礎成為學習學習科學的良好學習方法,這不但使那些本來愛好美術的學生從此愛上科學,也會學生創新科學學習方法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法。
三、基于認知規律的初中科學多跨學科整合策略
(一)內容互借策略
科學知識的內容存在于各大學科之中,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熟悉的其它學科知識來進行教學,能很快激活學生頭腦中的知識前概念。另外,內容互借需要教師有較寬廣的知識面,甚至要通曉初中階段的各學科知識,這樣才能既贏得學生的尊重,還能夠大大促進本學科的教學。
(二)興趣轉移策略
從上述幾則案例可以看出,不同學科對初中科學的學習的促進作用首先表現在學習興趣上,你想想,假如科學老師在上課開始就背誦起古詩《楓橋夜泊》來,對學生來說是何等的新鮮,而后邊對古詩的解釋與對科學知道的解釋又可以融合在一起,學生不但會非常敬佩教師的博學,還會因此而深深愛上科學。
(三)能力遷移策略
從上邊的數學函數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數學與科學學科之間的能力關聯性較強,但是其實任何初中階段的學科,都與科學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適當探究這些學科聯系,既是促進學生實現能力遷移的重要一環,也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尊重、認可與信任,有助于學生學好科學。
(四)實踐應用策略
科學課上學生所學習的知識往往是前人經驗的總結,而現在的學生最缺少的就是對科學知識的體驗與實踐。借助學科關聯性,能夠實現學生對科學知識的實踐與應用,促進科學知識轉化為科學能力,提升為科學學習的素養。比如前邊讓學生整理植物組強方面的知識就用到了美術基本技能,美術技能使得科學知識得到有效的記憶與總結。再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寫寫科學實驗小論文,溝通起科學與語文寫作的關系。
總而言之,科學學科與初中生的其它學科經驗間的關系非常密切。重視起這些關聯性,我們的教師就能被學生所欣賞,我們的課堂就能被學生所熱愛,科學教學的質量也將得到其它學科的滋潤與助益,可謂“得道多助,善莫大焉”!
參考文獻
[1]翁慶雙.變知識傳授為觀念建構——基于觀念建構的初中科學教學設計與實踐[J].浙江教育科學,2017(2):50-52.
[2]樓灝.淺議問題化教學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5(29):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