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龍
摘 要:為了保障水稻的生長質量,提高水稻的產量,就需要加強注重稻種植的田間管理,并且采取科學的防治措施,對病蟲害進行合理預防,同時,還可以引導種植戶充分掌握水稻的生長規律,根據水稻品種的不同,結合不同的生長期,有針對性地采取田間管理措施,并同時有效對水稻病蟲害進行科學防治,合理選擇病蟲害的處理時間,保障水稻的質量以及產量,從而使得種植戶的經濟效益能夠得到提高。
關鍵詞:水稻種植;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
水稻種植田間管理與病蟲害防治工作是保證水稻品質、提高水稻產量的重要措施,廣大種植戶應充分掌握水稻的生長規律,針對水稻的不同生長期有針對性地采取不同的田間管理措施,要針對水稻常見的病蟲害做好防治工作,并且在最佳的治理時期進行蟲害防治,以確保水稻質量和產量的提高,進而增加廣大種植戶的經濟收益。
1 水稻種植田間管理技術
1.1種子選擇
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氣候等因素,使不同地區對水稻種子的選擇不同,需根據當地的溫度、氣候和種子的適應能力進行綜合選擇,提高種子的發芽率。選好種子是確保產量的重要前提,需從多方面衡量種子的價值,盡量選擇飽滿度高的種子,保證整體出芽率。在選種的過程中,遇到腐爛、干癟的種子要及時挑出,避免影響種子發芽。
1.2種子處理
選擇體態健康、飽和度高的水稻種子,確保種子的優質。在晴朗的天氣晾曬稻種,將種子中的水分剔除,提升種子的吸水能力。陽光下暴曬種子有助于殺菌和消毒,對于促進種子生長發育有著重要作用。
1.3育苗
一般情況下,選擇東西方向進行水稻苗床的培育,保證幼苗能夠得到較為全面、穩定的光照,提升水稻種子的出苗率。為了使水稻幼苗的根部在生長過程中有充足的生長空間,要在水稻的苗床上預留適宜的位置,控制苗床之間的距離,避免距離不均。出苗過程中,需在苗床上覆蓋薄膜,提高苗床的整體溫度,同時提升其含水量。在苗床之間要搭建排水溝,控制水量的穩定。
1.4播種
在種植前,需對水稻幼苗的種植環境有全面的考察和分析。首先要研究當地的氣候變化情況,確定種植溫度。水稻的最佳播種溫度為7℃,距離地表5cm的溫度保持在8℃左右,只有滿足這樣的溫度條件才能播種水稻。為了提升幼苗的出苗率,需在種子上覆蓋一層薄薄的細土,厚度約為1cm。細土能夠為發芽提供營養物質,保持溫度恒定。
1.5水稻移栽
水稻在移栽過程中會損傷根須,導致幼苗吸收水、肥能力降低,葉子變黃,地上部分停止生長,等到發新根后才能繼續生長。水稻移栽需注意以下環節:①查苗補苗。水稻在移栽后會有死亡情況,因此插秧后要及時檢查,發現有缺穴情況時及時補苗,保證基本的苗數和密度。②看苗灌水。大苗在插秧后可深灌水,灌水量需保持2d后落淺3cm;小苗移栽要淺灌水,保持地面上3cm即可。③追肥。當新根生長6-9cm高時開始追施返青肥,以促進新葉快速生長。追肥前淺灌水3cm,施硫銨2kg/667m2即可。
2 水稻病蟲害防治
2.1紋枯病防治
紋枯病防治的最佳方法就是選擇具有抵抗紋枯病的種子,這可以從根源上進行防治,避免了后續的許多工作,而且具有抵抗病菌性的種子結出的水稻,對人體并沒有傷害,這種水稻可以減少病菌的侵襲。在移栽水稻時,要把漂浮物洗干凈,栽培過程要做好護理,保持土壤的肥度,水稻的前期生長要控制好肥料的施撒,只有這樣,水稻才能長出強壯的根部。同時可以進行化學防治,采取一些對癥農藥,進行病菌和蟲害的防治。但是,在噴灑農藥時,要綜合考慮周圍的環境、病蟲害發生時間以及水稻的生長情況,避免對水稻的生長和周圍的環境造成危害,不能因小失大。如果對水稻的生長環境造成破壞,會對以后的種植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2.2稻瘟病的防治
穗瘟病在穗苗尚未外漏和出穗后都會發生,但多發生在出穗后時期。發病的部位多在穗部和谷粒部位,呈現病斑癥狀,初期病斑為暗褐色,之后向下擴散,最終為黑褐色,這對于水稻的產量最為嚴重,輕者造成秕谷的大量增加、碎米量上升,水稻的質量也會下降,重者在始穗時期發病,則會導致植株的白穗,整個植株不結實。節瘟病的發病初期以黑褐色小點為主,之后擴散到整個枝節,顏色也隨之加深,甚至向根部擴散,在濕度較大的地區,會伴隨著霉層的產生,發病后期節部萎縮,水稻很容易就會傾斜,還會影響莖稈對水分和養料的輸送,不利于谷穗的生長。同時,營養的傳輸受阻,就會導致植株營養不良,生長速度和抗自然災害的能力就會下降,甚至會傳染其他的植株,造成區域式的病菌感染,大面積的農作物受損,對農民的收獲產生直接的消極影響,降低農民的基本收入,造成生活質量下降。
2.3二化螟防治
二化螟是水稻的主要蟲害之一,對于這種蟲害,一般采取兩種方法進行防治。1)農業防治。將田中的一些植物殘留物,如雜草、秸稈類的廢棄物焚燒,或轉變為肥料,在秋天埋入土壤中,這樣可以殺死藏在土壤中的螟蟲,在來年有效防止蟲害的發生。對于沒有翻耕的土壤,可以在田地里灌大量的水,把藏在土壤中越冬的螟蟲和其他蟲類淹死。2)藥物防治。可以向有關專家請教,在病蟲的繁殖高峰期或幼蟲期施撒適當的農藥,這樣可以把藥量控制在最小范圍,減少化學物質對水稻的品質和土壤的影響,也盡量減少化學元素的殘留。
2.4稻飛虱
稻飛虱體積較小,會隨著氣候的變化進行遷移,因此要提高對稻飛虱防治的重視。保持水稻種子的優良,根據不同季節和溫度的變化給予藥劑治療,降低稻飛虱對水稻產量的影響。
2.5白葉枯病
白葉枯病需杜絕菌源體的入侵,在選種時加強種子的檢疫,將帶有白葉枯病的稻種及時篩選出來。一旦發現白葉枯病,要立即拔除并燒掉病株,進行消毒,還要保持稻田中的水分充足。白葉枯病會導致水稻葉子發白,一旦有發白跡象時,要立即噴灑多菌靈或葉枯寧。
結語
在種植水稻種植管理中,要仔細掌握水稻各時期的特點,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改進,同時要對田間管理者進行技術上的定期培訓,增強他們在種植和管理上的技術,保證糧食的產量,確保糧食的安全。
參考文獻
[1]陳登科.水稻種植技術的主要環節與病蟲害防治要點[J].南方農業,2017(27):16,18.
[2]羅小毛.江西水稻種植田間管理與病蟲害防治措施[J].農業工程技術,2018(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