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珂



“今年開局就是戰斗,全年都要攻堅?!?月18日,在重點工作攻堅動員大會上,山東煙臺市委書記張術平如此說道。
在重點工程重點項目加快建設的大干之年,煙臺逆勢攻堅,提出要打好建設新時代改革開放高地、重點工程重點項目建設、“雙招雙引”等“六場硬仗”。經過緊鑼密鼓地推進,如今,裕龍島石化項目、芝罘仙境項目和濰萊高鐵等一批重大項目進人集中建設期,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不竭動力和強力支撐。
摧傷雖多意愈厲,直與天地爭春回。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發展。只用了半年多時間,圍繞海上常態化發射謀劃“一港四中心”的產業布局,港城又摘下了一項“中國東方航天港”的桂冠。“煙臺速度”從一季度招商引資逆勢增長的數據中可窺一斑:引進總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61個、同比增長52.5%。
“海工網紅+航天新秀”
目標除了大海還有星辰
4月的芝罘灣,再次吸引世界目光一一助力我國可燃冰第二二輪試采成功的“藍鯨2號”鉆井平臺在這里挺進深海;世界最大5800米車道雙燃料滾裝船在這里開工建造;“全球最大最先進深水養殖工船在這里遠航挪威……這些閃耀國際海工板塊的“網紅”,都是“煙臺造”的爆款產品。2019年煙臺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產業預計實現產值650億元,同比增長10%以上。
煙臺兩倍于陸地的海域面積、1038公里的綿長海岸線,為發展海洋經濟、拓展發展空間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萊山區四十里灣漁人碼頭海域,距離海岸線2公里,大型現代化海洋牧場綜合體“耕海1號”亮相,不僅增加了一個“海上看煙臺”的地標式休閑海洋文旅項目,還以“藍色糧倉+藍色文旅”的模式豐富了現代海洋經濟的新業態。
4月22日,向有港城之稱的煙臺,又為自己的皇冠上嵌下了一顆耀眼的明珠——“東方航天港”在海陽正式開建。時間的指針回到2019年6月5日,我國首次成功進行海。上航天發射任務,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海射技術的國家。執行“一箭七星”任務的長征十一號火箭正是從海陽港運抵預定海域。
圍繞海上常態化發射謀劃“一港四中心”產業布局,一點一滴,從無到有,短時間內推動園區建設、招商合作等多個領域取得突破。從推動東方航天港項目規劃論證到首批項目簽約落地,僅僅用了半年多的時間。如此驚人的“煙臺速度”,如何練就?
首先,煙臺成立由市委書記張術平、市長陳飛任雙指揮長的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指揮部,建立完善的組織領導體系。其次,出臺了推動航天港重大工程建設的政策,設立航天產業專項資金,對海上發射、火箭制造、衛星產業、創新研發等領域,進行重點支持。再次,制定了工作實施方案,細化任務,明確措施,落實責任,高質高效推動工程建設。
如今,煙臺依托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港口條件,發揮海工以及航天等工業制造基礎雄厚的獨特優勢,以海上航天技術服務港、航天產業總部中心、航天智能制造中心、高端配套中心和航天文旅中心等“一港四中心”為主要空間布局的擘畫正立起四梁八柱。
5年內,黃海之濱將崛起一個百億級的商業航天產業群。
“攻堅之年+六大硬仗”
百項“三重”工作逆勢推進
摧傷雖多意愈厲,直與天地爭春回。
3月19日,疫情防控關鍵期,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融資戰略合作協議視頻簽約儀式在濟南、深圳、上海、煙臺四地同時進行。
“今年開局就是戰斗,全年都要攻堅。”3月18日,煙臺重點工作攻堅動員大會吹響沖鋒號,提出打好建設新時代改革開放高地、重點工程重點項目建設、“雙招雙引”、保障和改善民生、防范化解各類風險、轉作風強素質的“六場硬仗”。
1月2日,2020年首個工作日,煙臺市委書記張術平到開發區調研重點項目建設時提出,“全力推進重點工程、重點項目、重大事項迅速展開,確保百項‘三重工作開好頭、起好步、快見效。
經過鍥而不舍地積極推進,如今,一批重大產業和基礎設施項目將進人集中建設期。山東裕龍石化項目是山東省有史以來單體投資最大的工業項目,芝罘仙境項目是煙臺文旅產業發展的標志性項目,濰煙高鐵項目是煙臺從動車時代邁向高鐵時代的關鍵項目……煙臺全市上下把項目建設作為經濟工作的有力抓手,把重點項目緊緊抓在手上,以投資增長的動力,對沖經濟下行的壓力,為改革發展提供不竭動力和強力支撐。
3月16日上午,煙臺舉行重點項目集中開工活動,12個縣市區共開工項目38個,總投資630多億元,涉及現代海洋、裝備制造、電子信息、高端化工、醫養健康、文化旅游、現代物流及片區開發等領域。
一年春作首,萬事競爭先。一季度,煙臺招商引資實現逆勢增長:1-3月,全市合同利用市外產業資金1652.3億元、同比增長55.2%;實際到位市外產業資金189.1億元、同比增長22.4%;引進總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61個、同比增長52.5%。
一季度,煙臺港完成貨物吞吐量7999萬噸,同比增長6.3%,集裝箱吞吐量79.5萬標箱,同比增長5.1%,港口生產實現逆勢增長。
“產業集群+特色園區”
雙招雙引推出頂配方案
“沒想到還在疫情期間,居然能這么迅速拿到營業執照?!?月20日,韓國首爾,煙臺開發區駐韓招商處頒發了2家公司的營業執照,路福電子科技代表理事趙晟秀非常激動。這一創新,正是自貿區煙臺片區實行的中日韓跨國審批制度。
目前,這一制度創新已作為山東自貿區首個典型經驗進入商務部簡報排發流程。“跨國辦”正成為自貿區煙臺片區營商環境的“金招牌”。這塊肩負著國家改革創新使命的“試驗田”,隨著企業開辦“集成式”、中日韓跨國審批、“拿地即開工”等一系列創新理念的落地開花,一個更具開放性、更具改革氣質的創新高地躍然眼前。
領軍企業+產業集群+特色園區,這就是攥指成拳、補鏈強鏈的煙臺雙招雙引模式。煙臺開發區結合自貿區建設,構建更具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其中先進結構材料產業集聚了萬華等100多家企業和關聯企業,產值規模超過700億元;生物醫藥產業規模達到30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超過20%。
在國家發改委公布的首批66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中,煙臺的先進結構材料產業集群、生物醫藥產業集群雙雙入選,位列山東首位、全國前列。煙臺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連續8年突破1萬億元,擁有上市企業48家。
“誠邀每一位‘城市合伙人,與煙臺攜手奮進,
共享發展機遇,共創美好未來!”4月29日,“選擇山東”云平臺線上招商會——煙臺專場舉行,集中推介了國際招商產業園、中韓產業園、中日產業園、中德新材料產業園、自貿區煙臺片區、保稅港區等“四園兩區”頂配雙招雙引高地。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煙臺市級層面先后組織開展了十幾場“線,上簽約”“線上開工”“線上推介”活動,確保了招商引資工作高點起步、平穩發展。
2019年,煙臺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82家,同比增長119%,一年來,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0%以上。
改革開放成就了煙臺的昨天,影響著煙臺的今天,決定著煙臺的明天。新的一年,煙臺鎖定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生物技術與大健康、航空航天、海洋經濟、新材料、新能源和數字創意”等八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推進人工智能、集成電路、區塊鏈技術、新能源汽車、氫能利用、醫養健康等新興產業發展。
“漫天皆白,雪里行軍情更迫。頭上高山,風卷紅旗過大關。
決戰決勝年,攻堅正當時。700萬港城兒女拿出攻堅者“闖”的魄力、“搶”的意識、“爭”的勁頭、“拼”的勇氣,正在建設制造業強市、海洋經濟大市、宜業宜居宜游城市和現代化國際濱海城市的道路上爭先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