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霞
遺尿是指5歲以上的幼兒不能自主控制排尿,在白天或者晚上出現小便自遺。遺尿有一定的判斷標準,需滿足5~6歲患兒每月可以出現2次不自主遺尿或是6歲以上的兒童一月出現1次不自主遺尿,且并非藥物作用、疾病、神經系統損傷等因素引起的[1]。患兒不自主遺尿不僅是疾病的表現,也會導致兒童出現自卑、敏感等不良情緒,影響患兒的心理成長。雖然大多數原發性遺尿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痊愈,但長時間存在的病癥會慢慢影響患兒的成長,因此及時治療是幫助患兒痊愈的必要手段[2]。本文主要討論耳穴壓豆聯合隔藥灸神闕干預小兒腎氣不固型遺尿效果。
1.1 一般資料選擇102例經診斷確診為腎氣不固型遺尿的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者51例,男孩26例,女孩25例,病程2~14周,平均病程為(6.09±1.06)周,年齡5~11歲,平均年齡(7.76±1.59)歲,對照組患者51例,男孩24例,女孩27例,病程2~13周,平均病程為(6.14±1.56)周,年齡5~10歲,平均年齡(7.34±1.60)歲。所選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并不存在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只采取隔藥灸神闕治療方式,選擇丁香、山茱萸、菟絲子、肉桂、補骨脂、金櫻子、覆盆子、五味子等藥物混合磨碎后用黃酒調和,制成藥餅后放在圓形艾柱下溫灸神闕穴,溫灸控制在患兒感受到熱氣讓肚臍內滲透為佳,在5~10 min后熄滅艾柱,并將藥餅留下,膠布固定8 h,每天治療1次,且連續治療30 d。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治療基礎上,聯合耳穴壓豆治療,選擇患者的神門、肝、脾、胃、內分泌、膀胱、耳穴腎等穴位,選擇壓痛最為明顯的部位用膠帶固定王不留籽,使患兒有灼熱感和酸脹感為佳,每5 d兩耳交替進行耳穴壓豆,家屬也可為患兒按摩,每天按摩三次。2組患者連續治療30 d后,比較2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1.3 療效觀察指標經過治療干預后,統計2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痊愈:患兒的遺尿情況完全消失;有效:患兒遺尿頻率明顯降低,但仍有偶爾遺尿情況;無效:患兒遺尿頻率無明顯降低。統計2組患兒癥狀消失時間和治療過程中的配合度情況,統計堅持完成30 d 治療周期的患兒例數,記錄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情況并隨訪患兒治療后的復發情況。

2.1 臨床療效經過治療干預后,2組患兒中痊愈的人數不相同,其中觀察組患兒中共有24例患兒痊愈,痊愈率為47.06%;對照組患兒中共有19例患兒痊愈,痊愈率為37.25%。由此可知,采取聯合治療方式的患兒的治愈率要在一定程度上優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2組患兒的療效情況 (例,%)
2.2 癥狀消退時間和配合度在治療過程中,患兒的遺尿癥狀基本消失,其中觀察組患兒經(20.98±5.47)d癥狀消失,對照組患兒經過(30.56±4.90)d癥狀消失,采取聯合治療方式可以有效減短治療時間。此外,統計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中有49例患兒堅持治療,配合度較好,而對照組患兒中則有41例患兒堅持治療,配合度一般。見表2。

表2 2組患兒的癥狀消退時間和配合度 (例,
2.3 不良反應和復發情況統計發現,觀察組患兒中有3例患兒出現復發的情況,而對照組患兒中則有9例患兒復發,由此可知,采取聯合治療方法可以顯著降低疾病的復發率。此外,采取聯合治療方式的患兒中共有3例患兒出現不良反應,而對照組患兒中則有7例患兒出現不良反應,兩者之間差異較大,且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2組患兒的不良反應和復發情況 (例,%)
小兒遺尿癥一般并無器質性的病變,多表現為夜間不自主遺尿,老百姓多稱為尿床。造成遺尿的原因有很多,如下元虛寒、膀胱寒冷、腎氣不足等多種原因,患兒的一些不良習慣也可能造成遺尿,或者是患兒病后出現脾肺氣虛的癥狀,這些情況都可能造成小兒遺尿的情況[4]。
腎氣不固型小兒遺尿患者需注意補腎固攝,且幼兒肺腑大多尚未發育完全,多有腎氣不盈,下元不固的癥狀,因此多發生遺尿,且平面仰臥的睡眠體位也是造成遺尿的因素[5]。脾、肺、肝等臟器的代謝功能也與遺尿有關,此外,遺尿也有一定的遺傳因素,若直系親屬中有遺尿患者則出現遺尿情況的概率將會增大,但病理因素造成遺尿的情況較為少見[6]。傳統中醫多通過針灸、湯藥等治療手段進行調理,但是由于患兒大多年齡較小,因此對于疼痛和苦味的湯藥較為抗拒,接受程度較差,也會影響治療效果[7]。隔藥灸神闕和耳穴壓豆這兩種治療方式痛苦較小,且對幼兒的日常活動影響不大,因此幼兒的接受度較高。此外,中醫理論認為神闕是經絡的中樞之處,與身體的各種疾病都有關,且臍下并無脂肪組織,皮膚與黏膜可直接相連,使得藥物可以迅速滲透吸收,有助于藥物迅速彌漫全身,起到治療的作用[8]。艾柱的使用可以促進皮膚毛細血管擴張和血液循環,而丸藥中的覆盆子、補骨脂、山茱萸等藥物均有補腎溫陽等作用,合用可以起到良好的縮尿止遺目的。耳穴與全身的組織都有一定的聯系,而對于小兒遺尿的治療主要選擇與膀胱、腎臟有關的穴位,起到約束膀胱、調節腎氣的作用。有研究認為緣中穴可以增強感覺中樞的興奮性,調節內分泌,對于遺尿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單獨采取隔藥灸神闕的治療方式可以起到較好的補腎作用,但缺乏對膀胱的調理,可能會影響治療效果。
研究結果顯示,聯合治療患兒中共有24例患兒痊愈,單獨治療患兒中共有19例患兒痊愈,從治愈情況來看,聯合治療的效果要顯著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患兒經過(20.98±5.47)d后遺尿癥狀消失,而對照組患兒經過(30.56±4.90)d后遺尿癥狀基本消失,由此看來,采取聯合治療方式可以縮短療程,幫助患兒早日恢復健康,也有助于患兒的心理恢復。此外,聯合用藥患兒中有3例患兒出現不良反應,3例患兒復發,而對照組則有7例患兒出現不良反應,9例患兒復發,因此,采取聯合調理可以有效減少患兒的不良反應,并降低復發率,幫助患兒減輕痛苦。從各項數據來看,耳穴壓豆聯合隔藥灸神闕的治療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療效,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降低復發率,并幫助患兒快速康復,因此可在臨床實踐過程中優先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