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春回大地,農事漸起。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今年春耕帶來了不小影響,但在社會各界齊心協力下,整體疫情防控形勢已經趨穩,企業復工、工人返崗、物流暢通等,為春耕工作提供了動力和保障。在新形勢下,我們要繼續以時不我待的精神抓好春耕工作,把發展時機搶回來,確保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穩住“三農”基本盤,發揮好“三農”壓艙石作用,奪取糧食和農業豐收,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提供有力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不失時機抓好春季農業生產”,“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越要確保糧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確保糧食安全,首先要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今年,寧波市委、市政府對種糧扶持政策進行了強化。比如,對全年稻麥播種面積50畝(含)以上規模生產主體的直接補貼按實際種植面積由100元/畝提高到120元/畝,對種植速生葉菜類蔬菜5畝(含)以上的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給予800元/畝的規模補貼等。下一步,各地要確保這些政策落地、落實,堅持投入不減,勁頭不松,通過政策引導,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的種糧積極性,為全年糧食豐收奠定基礎。
抓春耕,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是關鍵,做好農業生產指導服務是重點。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抓好春耕工作,考驗的是領導干部的作風和能力。為更好地推進春耕工作,寧波各地要充分發揮農技小分隊的作用,結合“三服務”活動,深入春耕生產第一線開展巡回指導,跑田頭、訪農戶、接地氣,形成市、縣、鄉三級聯動服務的常態。對春耕生產中發現的共性問題要制定精準技術方案,并及時發布;對個性問題要深入田間,提出一案一策,實行面對面指導。各地要廣泛開展科技下鄉活動,通過信息發布、政策法規咨詢、實用技術培訓、新型農機具展示、專家服務小分隊進村入戶現場指導和實用技術課堂培訓等活動,把科學技術送到農戶手中,為后期奪高產提供技術支撐。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穩定春季糧食生產,要切實加強農資農情調度。春耕農資需求量大、供應集中,雖然寧波已經組織準備7800多臺(套)各類農機具,儲備47.17萬公斤早稻商品種子、4.3萬噸化肥、4800噸農藥、6900卷農膜,但各地依然要做好市場調查,隨時掌握農資品種、數量等貨源信息,并及時發布,為農民提供更多的采購渠道,保證春耕生產需要。同時,要指導相關主體抓好農機檢修、零配件供應和機手培訓等,全面開展農資專項執法整治行動,加強農資市場監管,保障農資質量可靠、市場穩定。各地要高度重視農情調度工作,落實專人,暢通信息渠道,及時協調解決春耕中發現的問題。
抓春耕穩生產還要牢固樹立防災減災意識,提高應急處置能力。據氣象部門預測,今年區域性、階段性極端天氣發生概率較高,要重點防范“倒春寒”、連陰天等災害性天氣。各地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和技術指南,指導農民落實災害性天氣應對措施。春季是農作物病害高發季節,各地要加強病蟲害預測預報,緊盯蟲情動向,重點監測小麥赤霉病、油菜菌核病和草地貪夜蛾等病蟲害發生動態,積極組織開展病蟲害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努力提高防治效果。
季節不等人,春日勝黃金。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防疫容不得松懈,春耕也不能耽擱。春耕生產關乎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籃子”,關乎全年經濟社會平穩發展。只要我們不失時機抓好春耕,千方百計穩定生產,必能不負春光,唱響春華秋實的優美和聲,讓希望的田野勃發生機,為寧波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注入強勁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