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顧亞娟 鞏衛清 李鋒
摘要:采用理論分析的方法,結合實踐經驗,分析了民營企業參軍給軍方帶來的諸多風險,并探討了有效管控這些風險的對策措施,以期降低軍民融合風險,提高軍隊利用民力的安全水平。
關鍵詞:軍民融合;風險識別;風險管控
隨著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參與到軍品的研制、生產、供應和保障等活動中。民營企業在為部隊裝備發展注入新動力的同時,也給軍方帶來了諸多風險。深入探析并識別民營企業參軍存在的風險,是對民參軍企業進行風險管控的重要前提。作者結合自身多年的質量監督經驗,系統分析了民營企業參軍給軍方帶來的風險,并提出了有利于管控民營企業參軍風險的意見建議。
1民營企業參軍給軍方帶來的風險分析
1.1 民營企業追求利益最大化,容易降低產品質量
民營企業通常以盈利最大化為目標,對軍品質量管理的特殊性認識不深入[1],而利益最大化和產品質量之間往往是矛盾的。部分民營企業可能會采取一些手段降低生產成本,比如:采購器材時,往往以價格作為選擇最優供應方的標準,而不是以質量為評判標準;人員培訓時,往往簡化培訓內容,降低培訓層次,縮減培訓費用;生產制造時,往往減少設施設備投入,縮減工藝過程;特別是檢驗試驗時,往往降低試驗標準,縮減試驗時間等。民營企業想方設法降低成本的做法,必然影響產品的生產質量,造成產品存在不合格或者合格范圍內標準低的問題。同時,還有一些民企在制定生產計劃時,利益當先,存在優先生產高利潤民品的現象,可能會出現影響軍品生產進度和質量的情況。
1.2 民營企業抗風險能力低,容易產生經營危機
相較傳統軍工企業,民營企業經營過程中的抗風險能力相對低很多,經濟危機、政策變動、管理不善等現實威脅,更容易造成民營企業的經營危機。此時,民營企業可能將不得不中止與軍方的合作,從而影響軍品的生產和供應進度,最終影響軍方利益。更有甚者,民營企業如果倒閉了,單一供方的軍品裝備將面臨著斷供,嚴重影響軍品裝備的生產交付以及售后維修。特別是應急使用時,影響重大。
1.3民營企業人員流轉速度快,容易造成人才流失
民營企業的人力資源(特別是一線技術員工)一般是根據生產任務進行調配的。由于民營企業的軍品生產任務量很難保持相對穩定,民營企業人員經常需要進行流轉甚至被辭退,容易造成人員責任心差、專業素質低、質量意識薄弱、質量管理力量不足,工作標準不高等問題,甚至造成某些關鍵崗位人才的流失。例如,一名優秀的軍品設計、工藝以及檢驗人員,都需要經過長期的培養和經驗的積累,一旦流失,對產品的生產制造和檢驗交付都將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1.4民營企業安全保密工作難度大,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和失泄密問題
不同于傳統的軍工企業,民營企業特別是規模較小的民營企業,在招募員工時,往往對其政治背景關注度比較低,造成企業員工身份背景相對復雜,人員管理難度相對增加,加上民營企業對人員安全保密教育開展較少且不夠深入,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和失泄密問題。另外,民營企業發生機構并購、重組的風險較高,因此容易被外資企業控制,產生失泄密風險[2]。
1.5民營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與日常管理不符,容易帶來產品質量問題
民營企業為取得參軍資格,需要按照標準建立一套完整的質量管理體系。但是,其建立質量管理體系的目的多是為取得相應的資質,有不少甚至是找專門的第三方機構來編制質量體系文件,自身并沒有結合自身特點對體系進行優化,后續也缺乏對體系的持續改進和維護,這就造成建立的質量管理體系與企業日常質量管理實際情況不相適應,致使質量管理體系沒有發揮應有的效果,最終導致其流于形式,難以有效運行。有些民營也未單獨設置技術、工藝、檢驗等對質量控制起關鍵作用的部門,而是將其合并,使得企業質量管理責任不明,也容易造成質量問題。
1.6民營企業執行標準法規不嚴格,容易使產品質量不符合要求
民營企業在執行標準法規時,往往以能順利交付為目的,執行的力度和嚴格程度并不是特別嚴格。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參與軍品研制時間短,對軍品研制生產的相關法規和執行標準認識存在偏差或理解不夠透徹,導致不能有效落實相關標準法規;二是民營企業參與研制與生產的軍品多是配套產品,市場競爭性較大,企業為了提高研制生產進度,可能存在不按標準規范程序研發和生產的行為[3],從而導致產品可能存在質量隱患。
2民營企業參軍風險管控措施
在識別和分析民營企業參軍風險的基礎上,作者查閱了相關文獻資料,并結合多年的實踐經驗,對民營企業參軍風險管控的措施進行了探討。
2.1提高民營企業參軍標準,從源頭上防范風險
為從源頭防范風險,必須把好民營企業參軍的關口。首先,應該在現有的裝備承制資格審查法規基礎上,不斷完善、建立更加科學的評估指標體系,確保審查法規科學、合理;其次,在對民營企業裝備承制資格初審時,不能僅僅停留在文件審查上,而應該采取實地考察的方式,對民營企業綜合能力進行全面考察,確保真正遴選出一批實力強、管理優、重安全的民營企業。此外,建議在民營企業真正進入軍品市場前,建立觀察期(或試用期)制度,一方面使其熟悉軍品生產的標準、環境和流程;另一方面使軍方進一步了解企業的情況,摸清企業家底,確保所選企業的可靠性。
2.2建立科學的評價考核和退出機制,從制度上防范風險
由于軍品裝備使用緊急、壽命周期長等特殊性,就需要從事軍品供應的民營企業保持相對穩定。沒有防備之下的民營企業突然退出,對裝備發展極有可能導致十分嚴重的后果,特別是應急使用時。所以,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考核和退出機制,就顯得格外重要。一方面,需規定好民營企業退出的必要條件、退出形式、附帶責任等內容,必要時可以收取一定的質量保證金,防止部分民營企業因軍品利潤率低、回款慢、害怕承擔責任等原因隨意退出軍品供應。另一方面,對于因經營不善、瀕臨破產的企業,要有淘汰機制。讓其主動淘汰,而不是被動等待其破產,造成被動。要有應急替代機制,并及時做好替代工作,防止出現斷供的現象。
2.3嚴格裝備承制資格審查,從重大節點上防范風險
軍方或軍方委托機構,可利用續審、擴項審查、重大專項審查以及年度審查等時機,組織對民營企業法人資格、專業技術資格、質量管理、財務資金狀況、履約信用、保密管理以及軍方要求的其他內容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審查,全面考核評價企業的運營情況、人員情況、質量體系運行情況、保密情況等,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督促民營企業不斷改進。特別是在審查中,存在重大風險的,該整改的整改、該淘汰的淘汰。
2.4加強軍代表日常監督,從生產過程中防范風險
一方面,要注重體系的日常監督。針對民營企業質量管理體系容易流于形式的問題,軍代表在民企參軍過程中,要積極參與內審,發揮好二方審核的作用,同時督促企業制定符合本單位管理實際的管理程序,監督驗證合同履行過程中出現問題的整改效果,不斷提高企業質量管理體系的適宜性,發揮質量管理效益。另一方面,要突出生產過程把控,在質量上,注重從合同監管源頭入手,嚴格落實合同評審;注重從重要節點控制入手,狠抓設計、工藝、質量三大評審,嚴格關重件、關鍵工序、特殊過程、特種檢驗,嚴格定型、鑒定試驗、軍檢驗收等,加強風險識別管控,強化節點考核;注重從技術狀態控制入手,嚴格技術狀態更改;注重從質量問題的處理入手,嚴格程序和處理權限。在進度上,督促企業做好生產策劃,針對合同要求的節點,加大監督和檢查力度,確保按合同節點完成交付。在費用上,督促企業制定費用使用計劃,確保專款專用;同時,督促企業及時向配套供應商支付合同款項,減少配套風險。
2.5加強法規標準宣貫教育,不斷提高民營企業的軍品意識
開展宣貫教育是幫助企業提升參軍水平的重要手段,宣貫教育的內容主要是軍品研制生產的相關標準法規,包括GJB9001質量管理體系相關要求,資格審查、裝備合同監管等軍方的要求,裝備技術狀態管理、外購器材的質量管理等相關國軍標的規定。宣貫形式,定期組織軍聯席會溝通交流,也可以將常用標準法規收集整理匯編成冊或開發相關標準法規學習系統,組織企業進行學習,提升其認識和利用標準法規的能力。必要時,結合上級下發的文件要求和具體警示案例現身說法,使企業樹立牢固的“軍工產品質量第一”的意識。
參考文獻:
[1] 胡建華, 李璀, 郭津丞.關于軍民融合下民營企業裝備質量監督工作探討[J]. 兵工自動化, 2018, 37(5):11-14.
[2]金波, 劉崇軍, 趙剛. 對當前民營企業裝備生產質量監督方法的探討[J]. 國防技術基礎, 2010(5):42-44.
[3]王立功, 尹安治. 地區軍代室配套產品質量監督工作探討[J]. 中國軍轉民, 2012(11):70-72.
(作者單位:劉偉,空裝駐南京地區第二軍事代表室;顧亞娟, 陸軍工程大學石家莊校區裝備指揮與管理系裝備試驗教研室;鞏衛清,石家莊民奧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李鋒,陸軍工程大學石家莊校區教學科研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