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部 趙亮 田秀 張君艷
摘 要:在食品檢測中,國家標準方法的改進與創新對檢驗員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的食品檢測方法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許多不足。本文從實驗方法觀念的轉換、實驗內容的改革等方面,探討在實驗過程中培養檢驗員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方法與途徑。
關鍵詞:食品檢測;創新能力培養;國家標準方法;途徑與方法
隨著當今社會的快速發展與進步,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食品衛生與食品安全成為備受公眾關注的熱門話題。食品檢測方法也成了檢測機構研究的熱點,食品檢測方法主要是根據國家食品安全標準(簡稱國家標準),此標準一般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等國家級權威機構編制并發布,可行性較高。但是,國家標準方法在食品檢測中仍然存在許多不足。因此,國家標準方法的改進與創新對檢驗員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創新能力的培養已經成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人才培養的重中之重。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提高可以進一步改進實驗方法,優化實驗步驟,確保實驗數據的準確性,為人類的健康及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做貢獻。
1 創新與創新能力的內涵
創新是一種人的創造性實踐行為,這種實踐的目的是達到某種特定目的或滿足某種社會需求,以提出有別于常人思路的見解為導向,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改進或創造事物,并能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為,特別是對物質世界存在的矛盾進行利用和再創造[1]。
創新能力,是指用現有成熟的思維方法,在發展多種能力的基礎上,包括想象能力、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分析能力、綜合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創造能力與組織協調能力等,對已積累的知識、技能和經驗進行加工和創造,從而產生新知識、新思想、新概念與新成果的能力[1]。這種能力能夠在各種實踐活動中最大程度地發揮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地位價值,給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生活質量的提高帶來新思想、新理論、新方法和新發明??梢哉f,創新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應用于實踐,又提出新問題的循環過程。食品檢驗員要用創新的標準、發展的眼光及時研究檢測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勇于實踐和探索,提高自身創新能力。
創新方法包含六頂思考帽法、試錯法、工業工程、大腦風暴法、6西格瑪等,其中由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根里奇·阿奇舒勒和他的團隊提出的TRIZ理論(發明問題解決理論)在很多不同技術領域內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TRIZ理論是在前人實踐的基礎上,應用進化論和創新的觀點,將數百萬份世界各國優秀專利濃縮后揭示出創新問題的內在本質,并由此挖掘出了一套很有說服力的技術創新理論、方法和工具[2]。
2 創新能力培養與實驗方法改進的關系
實驗方法就是針對某個特定檢測項目,利用特定的儀器設備和實驗材料,通過一系列操作過程,從大量的試驗中得出實驗數據,并對其進行對比分析,總結經驗,不斷摸索、改進,從而得到的一種實驗測定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在實驗摸索的整個過程中,不僅可以增強檢驗員學習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還能提高檢驗員的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因此,實驗方法的改進不僅能夠有效提高檢測技術能力,也是現階段科研院所及檢測機構中實現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突破口。
3 實驗方法改進中存在的問題
3.1 食品檢驗員的創新意識淡薄
食品檢驗員的工作主要包括采集樣品,配制標準溶液,利用儀器設備檢驗樣品中營養成分、有害物質、微量元素、輔助材料與食品添加劑等理化指標、感官指標、微生物指標等,記錄、計算檢驗結果,協助報告發放人員完成檢驗報告,檢查、維護儀器設備以及檢驗室衛生、安全工作等。每個環節都有具體的規章制度,每個檢測項目都有其特定實驗方法,且人員崗位明確。這種固定的工作模式、繁瑣的工作內容,導致食品檢驗員很少有時間思考檢測方法存在的不足等[3]。
3.2 食品檢驗員的思維模式固定
食品檢驗通常是指食品檢驗機構或者食品企業檢驗人員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規定的衛生標準,對食品進行的一系列檢驗,包括對食品的外包裝、內包裝、標簽、嘜頭和商品外觀特性、理化指標、微生物指標、污染物指標以及其他衛生指標所進行的檢驗[3]。在食品檢測過程中,檢驗員需要按照國家標準的方法進行操作,并且要在規定期限內完成檢測工作,平時工作量大,工作效率要求高,導致他們很少有人再去思考“為什么”,一遇到問題就直接向領導求助,沒有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意識。這種固定的思維模式不僅無法真正解決實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還影響了檢驗員創新能力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檢驗員自主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4]。
4 食品檢測中培養創新能力的方法與途徑
4.1 加強對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內容的研究
創新食品檢測方法,首先要熟悉不同國家與地區的標準和測定方法,對不同地區、不同國家的食品進行采樣檢測,收集實驗數據,歸納數據,總結經驗。這就要求食品檢驗員在日常工作中不斷發現問題、探索方法、突破關鍵技術并總結經驗,加強對主要國家和地區技術標準的研究,從中得到啟發,致力于研究快速、準確的食品檢驗檢測方法,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許多新研制的食品很可能缺乏檢驗方法及執行標準,食品檢驗員只能通過總結經驗,對檢驗方法進行改進或創新,最終形成有效、穩定、科學的檢驗方法。
4.2 傳統實驗方法與高新技術手段相結合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先進的儀器設備與高新技術手段不斷上市,國家食品安全標準方法已經不能滿足快速、準確監管食品安全的要求了。但是在食品檢測機構中采用最多的仍然是傳統的實驗方法與儀器設備。食品檢測機構一直應用傳統檢測方法,這些檢測方法與手段限制了食品檢測員的思維與創新能力的發揮。只有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學習了解最新的實驗技術與實驗儀器,緊密聯系日常工作中積累的經驗,食品檢驗員才能很了解當前科技知識的發展水平,打開他們的眼界,豐富他們的思路,進一步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
4.3 依據實驗數據對食品加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
食品的整個生產加工過程較為復雜,包括很多道工序,其中一些重要操作工序出現的質量問題也需要由化驗室通過測定數據進行判定,然后對“人、機、料、法、環”等各個質量控制關鍵點的控制,對主要工藝操作進行分析監控。可通過數據預測質量,對問題及時分析并找到其影響因素等,為企業采取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提供數據基礎。這對生產工藝條件的改進具有指導作用。熟知現有檢驗方法,并掌握不同檢驗儀器、不同檢驗方法的優缺點,才能在選擇檢驗方法上盡可能避開短處發揮長處,提高實驗測定準確度[4]。
5 結語
創新能力的培養僅僅依靠書本上的知識是不夠的,它是一個需要長期學習且積累經驗的過程,在食品檢測過程中逐漸培養食品檢驗員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已成為食品檢測機構未來的發展方向。積極上進的食品檢驗員要不斷總結日常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積累工作經驗,不斷學習國家食品安全標準,更新自己的知識庫,了解行業的最新動態,多多參加培訓進行交流學習,總結教訓積累經驗,提升創新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不斷改進實驗方法,逐漸探索出一條快速準確的食品檢測新道路,充分發揮創新能力培養在食品檢測中的重要作用[5-6]。
參考文獻
[1]洪培培.高校實驗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途徑與方法[J].教育教學論壇,2019,1(3):229-230.
[2]王洪忠,陳學星.創新能力的培養[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8.
[3]鄒良明,魏明英,曾維兵.提升食品檢驗員創新能力的探討[J].農產品加工,2013(9):53-56.
[4]吳超權.食品藥品實驗室新進檢驗員科室崗前培訓方法[J].中國藥事,2018,12(32):1638-1641.
[5]王紅樂.食品檢驗準確性的影響因素及提高方法探究[J].現代食品,2019(8):145-147.
[6]諸葛愛香.食品質量安全控制與檢測[J].現代食品,2019(7):111-112.
基金項目:甘肅區域創新方法推廣應用與示范(編號:2018IM010300-05)。
作者簡介:楊金部(1990—),女,甘肅蘭州人,碩士,工程師。研究方向:食品工程。
通信作者:張君艷(1992—),女,甘肅白銀人,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食品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