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雄夫
摘要:為了探討適宜新化的油茶低產林改造模式和關鍵技術措施,為新化縣大面積油茶低產林改造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項目組以新化縣圳上鎮東風油茶低產林改造項目為研究對象,開展高位嫁接換冠改造、疏伐墾復改造、截干更新改造等3項不同低產林改造措施的對比試驗研究。研究結果發現:不同改造措施對油茶樹高、樹冠、產量均有一定影響。對產量的影響從高到低的排序依次為:高位嫁接換冠>截干更新>疏伐墾復改造>對照地。
關鍵詞:油茶;低產林;改造;對比試驗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我國南方最重要的木本油料樹種。大力發展油茶產業,對保障國家糧油安全、促進農民增收、助力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新化縣是油茶適生區,也是油茶主產區,現有油茶林面積1.2萬hm2,其中低產林面積達0.8萬hm2,2010年新化將油茶產業列入新化的三大主導產業之一,引導和推動了油茶產業的快速發展,如何讓低產油茶林發揮效益,探討適宜新化的油茶低產林改造模式和關鍵技術措施,為新化縣大面積油茶低產林改造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2]。項目組于2014年選取新化縣圳上鎮東風油茶低產林改造項目作為研究對象,開展高位嫁接換冠、疏伐墾復改造、截干更新改造等3項不同低產林改造措施的對比試驗研究。
1 研究區概況
對比試驗地位于湖南省新化縣圳上鎮東風村東莊,地理位置111°27′23.1″~111°27′45.2″E,28°6′28.8″~28°6′31″N。為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降雨豐富,且分布均勻[3]。年平均氣溫16.8℃,極端最高氣溫為40.1℃,極端最低氣溫為-10.7℃,無霜期281天,年平均有效積溫為5 296℃,年均降水量為1 453.5mm,年均日照時數為1 488小時[3]。低山地貌,海拔480-560 m,土壤以石灰巖發育的紅壤為主,土層深厚,肥力中等,土壤Ph為5.5-6.2,坡度為10-15°的緩坡地,油茶樹的年齡為31年,林分起源為實生,2014年的油茶鮮果產量為1 350Kg/hm2,油茶籽產量為345Kg/hm2,茶油產量為60Kg/hm2,茶果出籽率為25.5%,茶籽出油率為17.4%。
2 試驗方案
試驗林設在圳上鎮東風村東莊組的4號小班,該小班為坡度較平緩、林齡31年、株數為2 000-2 200株/hm2、立地條件基本一致的油茶低產林。在試驗地里隨機布設高位嫁接換冠改造(A)、截干更新改造(B)、疏伐墾復改造(C)和不改造對照地(CK)4個處理的樣地,每塊面積為667m2。本試驗于2014年11月與圳上鎮東風油茶種植專業合作社油茶低產林改造項目一起啟動開始。2019年11月進行改造成果測定,每個樣地選取10株開展樹體調查,測量樹冠、樹高、鮮果產量、茶籽產量、茶油產量將數據用EXCEL和SPSS進行整理分析。
2.1 疏伐全墾改造
先對林地進行雜灌清理后進行全面墾復。本次試驗于2014年11月采用間密留稀的方法,將植株密度疏伐到1 500株/hm2,從而使油茶樹能得到充分的光照,改善林內通風條件,利于和促進油茶生長。疏伐后于2014年12月對林地內的雜灌進行清理,并進行墾復,樹冠外深挖20-30cm,樹冠內淺墾10-20cm,挖除疏去的油茶樹樹根,并將石塊歸堆。
2.2 截干更新改造
在干高70-100cm處截除其上部分,并消平截面,截口用油漆涂封,春天在截干下會萌發出許多新枝,在截口以下10-30厘米處留2-6個生長健壯、分布方位錯開、角度較大的枝條,培養成骨干枝或主側枝,其余萌發的枝條一律抹除,所留枝條長至20-30cm時摘心,促使萌發側枝,直至樹冠形成[4]。
2.3 高位嫁接換冠改造
換冠對象選擇生長旺盛的壯齡樹,穗條采用省定點油茶采穗圃的長林系列15、18、23號。選擇發育充實、健壯、腋芽飽滿的半木質化或木質化的穗條。嫁接時間為2014年5-6月,嫁接方法采用撕皮嵌接。在每一棵樹上嫁接3-5條枝[5]。嫁接完成后20-30天檢查成活率,未成活的接穗于秋季8-9月進行補接,成活的在45天后進行解罩和解綁,及時地進行除萌、拉技、摘心、修剪,利于恢復樹勢,形成樹冠。
3 結果與分析
3.1 不同改造措施處理后對油茶樹體的影響
為便于管護和采收,改造后的油茶林以矮化林為主。將油茶的樹高、樹冠的數據進行采集分析,不同改造措施處理后對油茶樹體的影響見表1。
從表1可知:采取的3種不同改造措施處理后的油茶樹高排序依次為:疏伐墾復改造>截干更新改造>高位嫁接換冠改造。疏伐墾復改造與對照樣地的樹高差異不顯著,截干更新改造和高位嫁接換冠改造的樹高明顯矮于對照林。處理后冠幅大小的排序依次為:疏伐墾復改造>高位嫁接換冠改造>截干更新改造。疏伐墾復改造與對照樣地冠幅差異不顯著,截干更新改造和高位嫁接換冠改造的冠幅明顯小于對照林。
3.2 不同低產改造措施對油茶產量的影響
將油茶鮮果、茶籽、茶油產量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不同低產改造措施對油茶產量的影響見表2。
從表2可知:油茶鮮果、茶籽、茶油產量大小的排序依次為:高位嫁接換冠>截干更新>疏伐墾復改造。采取不同低產改造措施的油茶鮮果、茶籽、茶油產量明顯高于對照樣地。由此可知,對低產油茶林進行改造,能促進油茶林的生長發育和提高油茶林的產量。通過試驗比較,高位嫁接換冠后的油茶林各項生長指標最好產量最高。
4 結論與討論
本試驗對相同立地條件的油茶低產林采取3種不同的低改措施進行改造。通過5年的觀察,并對樣株的各項生長量指標和油茶產量數據進行測定。對其進行方差分析,分析出不同低產改造措施對油茶生長指標和產量的影響[2]。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結論:
截干更新改造和高位嫁接換冠改造的樹高和樹冠因截枝后,經五年生長仍小于對照樣地,但樹體經矮化后,撫育管理和果實采收更加方便,后期管理成本下降,結果枝數量明顯增多。
3種改造措施對油茶的茶果產量、茶籽產量和茶油產量都有明顯提高,顯著高于對照樣地[2],其中高位嫁接換冠措施的效果最明顯,截干更新改造措施次之。
經過五年對林分的生長、產量和投入成本監測和觀察分析來看,疏伐墾復改造第二年樹勢和產量得到明顯的恢復和提高,截干更新改造和高位嫁接換冠改造的樹冠到第三年時基本成型,并開始有一定產量,到第五年時開始達到豐產和穩產,截干更新改造后的油茶林每畝產油茶達28kg,高位嫁接換冠改造后的油茶林每畝產油茶達37kg。但高位嫁接換冠改造的投入成本明顯高于截干更新改造和疏伐墾復改造。
油茶低產林改造中各項措施對油茶的生長指標和產量都有影響,因地制宜地開展疏伐、墾復、截干更新并進行合理施肥才能夠獲得最高效的改造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遠發,胡靈,王凌暉,油茶資源研究利用現狀及其展望[J].廣西農業科學,2009,40(4):450-454.
[2] 甘心儀,廣西隆林縣油茶低產林改造措施對比試驗研究[D].湖南: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9:4-1.
[3] 新化縣氣象局. 新化縣氣象分析報告[Z].
[4] 曹永慶,任華東,姚小華.油茶低產林截干更新技術研究[J].經濟林研究,2015,33(1):111-114+118.
[5] 段偉華.油茶高接換冠技術研究[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