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衛東
摘要:隨著糧食需求量的增加及國際不確定因素的影響,糧食安全成為了我國必須面對的問題,玉米作為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提高玉米產量對我國糧食安全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提高玉米產量的農藝技術方案成了農業領域重要的研究課題。本課題對提高玉米產量的農藝技術方案進行了分析,本文從玉米栽培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入手,分析了提高玉米產量的農藝技術方案,為相關部門及農民進行玉米種植提供詳實的參考資料。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廣及應用價值。
關鍵詞:玉米種植;提高產量;糧食安全;農藝技術;方案分析
0 引言
中國是個人口眾多的糧食種植大國,其中糧食就包括玉米,玉米具有種植區域廣、產量高、品質好、土壤適應性強等優點。我國很多地區特別適宜玉米的生長,因此玉米的種植區域較為廣泛且產量高,玉米已成為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并以多種食物形式出現在餐桌上,其產量與品質對我國糧食安全及食品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國是人多地少的國家,作為人口大國對糧食的需求量較大且呈持續增長狀態,提高玉米的產量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作用非常明顯[1]。因此,提高玉米產量及品質的農藝技術方案成為了重要的研究課題。
玉米的產量與生長的自然環境關系比較密切,例如,生長地區土壤、日照長短、溫度情況、氣候狀態等因素,在進行玉米種植過程中需要考慮人為可改變的影響因素來提高玉米的產量,及時處理玉米種植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實現玉米的高產及高品質[2]。
在農業政策的支持下,玉米種植的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本文從玉米栽培過程中存在的疾病、灌漿受阻及栽培技術水平等問題入手,科學的和有針對性的分析了提高玉米產量的農藝技術方案的創新思路,提出了采用地膜覆蓋技術、分期播種延長授粉時間、加大人工授粉力度、田間扒皮晾曬、合理施肥灌溉防倒伏及提高現代化技術水平等對應策略,促進提高玉米產量的農藝技術方案的不斷完善。
1 玉米種植中存在的問題
玉米在種植過程中影響其產量及品質的主要問題有兩個,即玉米栽培過程中存在的疾病問題及玉米生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 玉米栽培過程中常見的疾病問題
玉米在成長過程中,可能發生多種疾病,導致產量減少甚至絕收。例如,在玉米栽培過程中可能出現穗腐病,但這種病在玉米結穗前的成長過程中表現并不明顯,而是到了玉米結穗期時才開始發病,病患持續到玉米生長期結束。此病會讓玉米棒比較小且顏色異常,同時玉米粒也較小且顏色一般呈粉紅色或黃褐色。在玉米栽培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玉米頂尖腐爛病,相對正常生長的玉米來說它表現為玉米長得比較矮小、玉米葉呈蜷曲狀且葉面上出現黃色條狀紋理,同時會出現里層糜爛或類似蟲害的癥狀特征,此病基本是伴隨著玉米的整個成長周期,對玉米的成長危害特別大,還可能導致莖稈倒伏,最終此顆玉米將顆粒無收[3]。
1.2 玉米生長過程中常見的問題
玉米產量不高的重要原因是在其生長過程中存在灌漿受阻,外觀上玉米呈現為只能看到半透明的玉米粒表皮。灌漿受阻的原因比較多,但主要是天氣干旱導致的,不同的干旱程度及不同的玉米品種也會造成灌漿受阻的嚴重程度不同,另外玉米授粉不充分、土壤營養不足、土地干燥等因素還會造成玉米禿尖、缺粒、空稈等問題,造成產量減少。
1.3 玉米栽培技術水平不高
近年來,隨著機械化的發展及惠農政策的實施,玉米種植機械化水平及效果快速提升,玉米種植逐漸走向了現代化,菏澤地區也不例外。菏澤地區玉米種植機械化的快速發展,也暴露了本地提高玉米產量的農藝技術方案存在的系列問題,由于受傳統農業模式、農民思維方式及自然環境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在進一步提高玉米產量的農藝技術水平方面存在困難。因此,在采取優化玉米品種、提高機械化作業水平、提高田間管理生產水平以及降低生產成本等措施外,還需要專家深入田間對玉米的種植技術進行具體的技術指導。
2 提高玉米產量的農藝技術方案
我國對提高玉米產量的農藝技術方案及模式不斷進行探索, 以期得到提高玉米產量的農藝技術方案。
2.1 科學采用地膜覆蓋技術
地膜覆蓋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較為成熟,其主要作用是通過地面覆蓋地膜讓土壤能夠保溫,促進覆蓋范圍內土地升溫,讓植物種子盡早發芽及出苗。結合菏澤地區的光照、氣溫情況,本地區玉米特別是晚熟玉米播種的時候非常適合采用地膜覆蓋技術,通過地膜覆蓋在保溫的同時還可以加強微生物活性,以提高土壤營養、土壤疏松度,覆蓋地膜還能防止土壤中有機物的減少,同時還可以防止土壤水分流失,以保障玉米生長所需的水分[4],促進玉米的快速生長。
2.2 分期播種延長授粉時間
在進行玉米種植過程中,可以通過分期播種以延長玉米的授粉時間。玉米播種時需要對玉米父本及玉米母本的行數、比例進行適當的控制,在對父本玉米進行播種的時候,可以采用分期播種的方式進行交錯播種,使得一塊玉米地里形成玉米大苗、中苗、小苗的間隔生長,讓不同玉米苗株的生長有一定間隔。對父本玉米采用分期播種的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父本玉米不同成長階段的花量差異特性,延長玉米的授粉時間,大大增強了玉米的授粉率,提高玉米的結實率,進而達到促進玉米產量提高的目的[5]。
2.3 加大人工授粉力度
玉米是通過花粉傳播進行授粉的,可以借助風、昆蟲及人工等手段實現授粉,而風、昆蟲授粉方式受氣候、方位、大風、雨等不良因素的影響較大,僅靠這些因素玉米授粉的效果不太理想會造成玉米減產,為保障玉米的產量,可以通過采用人工授粉的方式對授粉期玉米進行授粉。在對玉米進行人工授粉時,盡量在上午八點至十點之間采用一邊采粉一邊授粉的方式進行人工授粉,為保證玉米授粉的效果,對玉米進行的人工授粉次數應不低于4次,以更好的提高玉米產量[6]。
2.4 田間扒皮晾曬
在玉米成熟且玉米粒上有一層硬蓋后,可以進行田間扒皮晾曬。在田間扒皮晾曬時需要嚴格掌握扒皮進行的時間,這是因為:扒皮晾曬時間過早會使玉米粒的營養轉化不徹底,導致玉米產量減產;扒皮晾曬時間過晚會減少玉米脫水時間,導致玉米脫水不徹底讓水分含量偏高,造成玉米品質的降低;玉米田間扒皮還需要區分玉米品種,對早熟品種玉米與晚熟品種玉米要分期進行,可以促進玉米飽滿程度,以達到提高玉米產量的目的。另外,田間扒皮晾曬還能有效的預防螟蟲病害[7]。
2.5 合理施肥灌溉防倒伏
玉米莖稈的情況對玉米產量的影響不言而喻,在其玉米生長的過程中,如果施肥灌溉不合理,可能導致玉米倒伏,對玉米的產量造成嚴重影響。在對玉米進行管理的過程中,不僅需要保證植株的密度合理,以提高透風及透光性,還需要適時合理的對玉米進行灌溉、增施磷肥和鉀肥,促進玉米根基的成長,使得玉米長得粗壯有力,也可以選用抗倒伏的玉米品種[8-9],避免倒伏以保障玉米營養成分的輸送,提高玉米粒的飽滿度。
2.6 提高現代化技術水平
在進行玉米種植過程中,可以安排菏澤本地玉米種植研究專家深入田間對農民種植玉米進行指導,將先進的玉米種植及管理技術及時傳授給農民,促進農民對新技術、新方法的掌握與應用,提高農戶的玉米種植水平。可通過科研院所進行技術攻關,加大玉米種植示范區建設,不斷創新玉米種植技術水平,同時需要提高玉米種植的農業機械化水平,讓玉米種植高效、高產[10]。
3 結論
我國很多地區特別適宜玉米的生長,它具有種植區域廣、產量高、品質好、土壤適應性強等優點,其已成為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以多種食物形式出現在餐桌上,其產量與品質對我國糧食安全及食品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玉米作為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提高玉米產量對我國糧食安全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提高玉米產量的農藝技術方案研究勢在必行。
本課題是進行提高玉米產量的農藝技術方案分析。本文從玉米栽培過程中存在的疾病、灌漿受阻及栽培技術水平等問題入手,分析了針對性、科學性的提高玉米產量的農藝技術方案的創新思路,提出了解決策略,為相關部門及農民進行玉米種植提供詳實的參考資料,促進玉米產量的農藝技術方案理論的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 楊斌.提高玉米產量的農藝技術研究[J].鄉村科技,2018(24):76-77.
[2] 李英偉.提高青貯玉米產量的技術措施[J].現代畜牧科技,2019(8):56-57.
[3] 杜艷梅.提高玉米產量的農藝技術方案分析[J].南方農機,2019,50(7):48.
[4] 楊學珍,李利利.保水劑用量對旱地玉米性狀和產量的影響[J].甘肅農業科技,2019(8):32-34.
[5] 蔡展生.關于提高玉米產量的農藝技術措施探析[J].農技服務,2017,34(2):48.
[6] 綦玉梅,王世彬.關于提高玉米產量的農藝技術措施分析[J].現代農業,2013(1):54.
[7] 高敏.提高玉米產量的農藝技術措施初探[J].農業與技術,2017,37(4):117.
[8] 李榮發,劉鵬,董樹亭,等.肥料配施枯草芽孢桿菌對夏玉米產量及養分利用的影響[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19,25(9):1607-1614.
[9] 申世界.栽培密度對玉米產量和相關農藝性狀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19,47(18):32-34+37.
[10] 莫云錦,程芳麗,馬全姿,等.鮮食甜玉米新品種主要農藝性狀與產量灰色關聯度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9(18):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