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良才
摘要:經濟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的同時也造成生態環境問題的出現,為了改變生態環境問題,應該重視林業建設,不斷調整林業產業結構,實現生態保護,在進行林業生態保護的過程中還應該重視規劃設計。本文主要闡述了林業生態保護的重要性,同時重點論述了林業生態保護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關鍵詞:林業生態;生態保護;綠色經濟;科技支撐;安徽霍邱
1 林業生態保護的重要性
1.1 林業生態保護事關低碳可持續發展
在全球氣候問題凸顯的情況下,低碳環保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主題。低碳可持續發展是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保證能源的低消耗和低污染等?,F階段,國際上公認的低碳環保方式有產業的優化、能源的優化等。此外,為了應對全球變暖的問題,我國已經提出了大力發展低碳經濟的戰略,林業的發展在低碳環保建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首先,森林資源能夠為人類的經濟發展提供一定的生態支撐,生態環境的改善和可持續發展離不開林業的發展和建設。其次,森林是低碳發展的重要渠道,森林資源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碳匯資源,在氣候調節、水源涵養和防風固沙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1.2 林業生態保護關系到生態文明建設的全局
在國家“五位一體”整體布局中,生態環境建設起著基礎性的作用。通過生態文明的建設不僅能夠建設資源節約型的國家,同時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在世界三大生態系統中,森林是起著主體作用。尤其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態文明的過程中,林業生態文明建設有著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尊重林業發展的規律已經成為未來林業發展的重要途徑。
1.3 林業生態保護事關綠色經濟的發展
綠色經濟發展的特點是環保、低碳和無污染等。首先,森林資源是重要的原材料,尤其是木材對經濟的發展有著直接的作用。但是在進行林木資源開發的過程中應該做好相應的保護工作。首先,森林中有重要的生物資源,森林中有生物總量的優勢,是重要的能源寶庫。從現階段我國的生物質能源的發展情況看,其儲量已經達到了3億t,而面對國際資源短缺的現狀,通過發展森林資源新能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能源結構的調整。
2 林業生態保護規劃設計的特點
2.1 全局性
在進行林業生態保護規劃設計的過程中,應該堅持全局性的思想,顧全大局,重視將經濟、政治、社會和環境之間的關系相結合,保證林業生態保護規劃的設計符合全局性思想。在林業生態保護規劃設計過程中重視協調各方面的利益,在設計過程中保護的觀念不僅著眼于當下,同時還應該考慮未來的發展。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應該采取多維度和多元化的思維方式。
2.2 長遠性
林業生態保護規劃設計應該堅持長遠性的思想,在設計的過程中不僅考慮當下的利益,同時還應該有利于促進利益的長遠性。為我國林業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在具體規劃設計的過程中,應該從整體上把控林業規劃的方向,同時結合地域差異和結構差異等方面實現規劃的完善性。此外,還應該制定長遠的林業生態保護的發展策略,同時能夠和經濟、政治和社會相適應,實現協調性發展。在實際規劃的過程中不能急功近利,而應該有計劃性和長遠性,充分地依據實際情況確定發展方向,同時保證林業生態保護的規劃能夠切實的指導實際工作,為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生態環境的改善奠定基礎。
2.3 實踐性
林業生態保護規劃應該具有一定的實踐性,保證其能夠在林業發展的過程中起到指導性的作用。具體的林業規劃應該在已有實踐的基礎上不斷地總結經驗和教訓。規劃的合理性是促進規劃設計實踐性的基礎,通過豐富的經驗和指導能夠促林業生態保護規劃設計的不斷完善。
2.4 群眾性
林業生態保護規劃設計還要具有群眾性的特點,因此,應該積極的鼓勵群眾參與其中,為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在規劃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吸取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同時結合地區發展的經驗進行規劃設計。可以說,林業生態保護規劃設計和人民群眾的關系密切,因此,應該充分利用規劃設計的這些特點,為促進林業生態環境的保護奠定基礎。
3 林業生態保護的機遇
3.1 生態保護意識逐步增強
在治理全球環境問題方面,森林起著重要的作用,地位也越來越重要。自從全球生態問題出現以來,如何保護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問題一直是人們關注的問題。相關的數據顯示,在二十世紀的八十年代,世界范圍內每年都有熱帶雨林的消失和生物物種的滅絕。雖然經過多年的努力和發展之后,我國的森林資源覆蓋率實現了提升,但是隨著沙漠化問題和水土流失問題的不斷出現,我國的林業可持續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脅。因此,加大林業的生態保護力度非常的重要,不僅在維護生態多樣性和水源涵養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對促進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
3.2 林業生態保護的制度日趨完善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我國先后提出了應該發展低碳經濟,同時促進高效能、低能耗和低排放經濟模式的發展。同時在黨的十八大會議上制定了“五位一體”的發展戰略,從國家發展、經濟和環境等幾方面闡述了構建生態社會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在林業生態保護方面有以下內容:首先,林業相關的法律更加健全;其次,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更加明確;再次,對林地的管理制度更加完善。
3.3 經濟與科技支撐能力顯著提升
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為林業生態環境的保護提供基礎和支撐。在我國實施改革開放之后,市場經濟不斷地發展,國內生產總值也在不斷提升。在林業建設方面,我國也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并且先后實施了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和三北防護林等工程,為促進我國林業生態環境的建設奠定了基礎。此外,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提升,我國的一些技術如生物分子技術和森林監測技術等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進步,尤其是科學的進步在林業發展和管理中的作用明顯增強。
3.4 林業生態保護的成效十分顯著
現階段,我國在林業生態保護建設過程中取得一定的成就,如林業資源實現了上升,不僅總量在增加,同時質量也在提高,形成了良好的發展格局。從相關的調查和數據中可以知道,我國的森林資源覆蓋率實現了提升,整體森林覆蓋面積增加了十二個百分點。此外,通過多年的植樹造林工作,我國的森林資源覆蓋面積已經達到了世界第五位。
4 林業生態保護的挑戰
4.1 現有林業資源相對量有限
經過多年的努力和發展,我國的林業資源建設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和發展,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林業建設形勢嚴峻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絕對量大而相對量少”的問題。通過多年的發展和人工造林的努力,我國的森林覆蓋面積已經實現了提高,但是人均占有量還是不足,人均占有量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0%,人均森林儲備量占世界的10%。可以說,人均資源占有量和人均資源覆蓋率的低下在一定程度上凸顯了我國森林資源匱乏的問題,這給林業的發展和生態環境的保護提出了新的挑戰。
4.2 林業生態建設的質量不佳
系統性不足和科學性欠缺是林業生態建設不佳的因素。林業生態建設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堅持全局性和科學性的原則。其中全局性指的是在林業發展的過程中顧全生態全局,在遵循林業發展規律的基礎上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從而促進生態環境建設和林業資源的協調發展。在林業生態保護建設的過程中還應該科學的處理林業發展中的一些關系,從而推進林業生態工程的順利進行。但是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發展不理想,一些人片面地認為增加林地面積就能實現對生態環境的維護,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整體發展質量的下降。此外,在林業保護中,對結構和效益認識的不到位,不能充分考慮樹種和林種之間的關系,從而造成林業中樹種不合理的情況。
4.3 林業生態保護壓力巨大
在林業發展和建設的過程中,對森林資源認識不到位、亂砍濫伐、特別是在深度貧困的平原地區,林業比農業的產出效益和政策補助都比較低等都嚴重影響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還有現階段,許多人還是沒有認識到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林業的保護等。此外,在林業發展的過程中,亂砍濫伐現象的經常出現不僅影響經濟效益,更為重要的是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市場經濟的發展促進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一些行業對木材資源的需求量比較大,怎樣在保護生態環境基礎上協調林業發展和市場需求之間的關系是人們需要考慮的問題。同時政府要加大林業發展資金的投入,激發社會和林農發展林業的信心。
4.4 減排承諾帶來的現實壓力
為了降低全球氣候變暖問題帶來的影響,我國制定了降低CO2排放量的規定,在規定中要求,在2020年之前,我國的GDP CO2排放量應該比2005年降低40%-45%,為了更好地實現該項承諾,林業在此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此外,從我國的國情看,發展中國家發展能源和促進經濟結構發展的重要手段就是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這勢必帶來溫室氣體的排放,這就在一定程度上給生態環境保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盧大威.淺談林業生態建設與林業產業發展[J].林業科技情報,2016,48(2):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