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

湖南長沙的黃爺爺今年80歲,身體狀況一直不錯。可是,自從今年3月開始,黃爺爺逐漸出現前胸疼痛不適,伴食欲減弱,就在老伴的陪伴下來到附近醫院就診。
“醫生做了檢查,初步考慮我是患上了老年人常見的冠心病,就按照冠心病來治療。”黃爺爺說。
經過一段時間的冠心病常規治療后,黃爺爺感覺病情非但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嚴重,體重也下降了,身體狀況逐漸惡化。
終于,經多方打聽,家人護送黃爺爺來到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找到了何恒正教授。
何恒正教授就胸痛的時間、規律等問題仔細詢問了黃爺爺。
“經了解,發現患者的胸痛和心源性胸痛還是有一些區別的。”何恒正介紹,如果疼痛時間較短,痛了幾秒或幾分鐘就緩解了,且疼痛多在上下樓梯或其他運動后出現,這時須考慮可能是冠心病等心臟方面的問題。
而黃爺爺的胸痛沒有這些特征,加上之前也做過冠脈造影,基本可以排除冠心病,這樣就需要考慮是否存在其他問題。
“人的食管位于胸骨后方,如果出現胃酸反流,胃酸會刺激胸骨后方產生疼痛感。”何恒正解釋,一般而言,如果疼痛時間較長,每次超過10分鐘,甚至在半小時以上,且疼痛發作的時間和進食時間靠近,就要考慮是反流導致的,可通過CT檢查看是否有食管裂孔疝等疾病。
這時,CT檢查結果出來,正如何恒正教授分析,折磨患者一年多的胸痛并不是冠心病引起的,而是食管裂孔疝引起了胃食管反流。
黃爺爺因年齡增長,肌肉松弛、張力減弱,膈肌上正常的食管裂孔變大,導致胃底部膨出進入胸腔內,此時,胃的賁門抗反流功能大大削弱,胃液進入食管,即胃食管反流。
這樣,在胃液的長期刺激下,食管黏膜被損傷,因而黃爺爺出現長期的前胸疼痛不適。
找到食管裂孔疝這個元兇后,何恒正教授的手術團隊為黃爺爺實施了腹腔鏡下食管裂孔疝修補及胃底折疊微創手術。
術后,黃爺爺經歷一年多的胸痛不適立即消除,三天即痊愈準備出院,一家人喜極而泣。
“食管裂孔疝患者出現反酸、胃灼熱(燒心)、腹脹等典型癥狀時,患者大多數能主動前往消化內科或微創外科等相關科室就診,一般能得到及時的診治。”
何恒正表示,但當患者表現的是胸痛、腹痛、慢性咽炎、咳嗽、咳痰甚至支氣管哮喘等癥狀時,就沒那么容易辨別,很容易和其他疾病相混淆。
患者往往會在數個科室間兜兜轉轉,卻久治不愈,這時,就需要由臨床經驗豐富的醫生來識別,排查是否患有食管裂孔疝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