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冬野
視神經發炎是一種危險的致盲性眼病。因為患上這種病,十來天的時間,陳先生就逐漸喪失了視力,這場飛來橫禍讓他備受折磨。而他的經歷,也給很多正在透支身體的人敲響了警鐘。
在網絡公司上班的陳先生是80后,身體一直不錯。就診10天前,他在轉動眼球時有一側突感明顯疼痛;就診6天前,這一側的眼睛看東西“像蒙了一層白霧”;就診4天前,視力開始下降,視物不清。意識到問題不簡單的他,從繁忙的工作中抽出身來,到醫院就診。
清華長庚醫院眼科急診值班醫師司山成接診后,為陳先生安排了系列檢查。經檢測,陳先生患側眼睛的視力已下降至“數指/20厘米”,即在20厘米的距離能夠數得清手指個數,但看不清視力表中的第一行,換算成小數視力大概為0.004。這一視力已遠遠低于法定單眼盲(視力低于0.05)的標準。
視神經炎到底是種什么病?
人們對于無外傷的視力喪失會想到青光眼,想到黃斑病變,但很少有人會想到視神經炎。根據陳先生的兩個典型癥狀,可以初步診斷為視神經炎。一個癥狀是眼球轉動感到疼痛,“很多人用眼過度后,轉動眼球也會感覺疼痛,但患者轉動眼球產生了明顯刺痛感,已經達到流淚的程度。”司山成說。另一個癥狀是患者的視力在三四天逐漸下降,如果是視神經缺血,患者會突然喪失視力,而視神經炎往往表現為漸進性視力下降。
為確診視神經炎,司山成還為陳先生進行了以下醫學專業檢查:
色覺檢查:患側眼睛與正常眼睛所見顏色有色彩偏差,且看到紅色等鮮明顏色會感到刺眼。
瞳孔檢查:患側眼睛瞳孔反應變遲鈍。
眼底照相:患側眼睛視盤處視神經呈腫脹狀態,基本可判斷發病的部位為視神經。
眼部增強磁共振:可見視神經信號異常增強。
由此,可以明確診斷陳先生患了視神經炎。
臨床上,視神經炎是視神經任一部位發炎的總稱,泛指視神經的炎性脫髓鞘、感染、非特異性炎癥等疾病。隨著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目前將視神經炎分為四種亞型,包括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特發脫髓鞘性視神經炎、非典型視神經炎、MOG抗體相關性視神經炎。
司山成介紹,經過血液化驗,患者陳先生MOG抗體呈陽性,排除常見病原微生物感染后,確定他所患的是MOG抗體相關性視神經炎。
為何視神經會發生病變?
視神經發源于視網膜的神經節細胞層,就像一條條電纜。視網膜把光信號轉換為視覺電信號,然后通過視神經傳輸給大腦,形成了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視神經炎,就是視神經因為發炎而產生病變。
“據相關文獻報道,視神經炎在20~50歲的中青年群體里尤其高發。”司山成說,導致視神經發炎的確切病因尚不可知,但臨床上有一些因素被認為是誘發疾病的高危因素。
比如,MOG抗體相關性視神經炎、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這兩類視神經炎占總發病率的62.8%,兩者都與免疫功能紊亂導致特異性抗體的產生密切相關。當工作、生活壓力大時,人體的免疫力會減弱,此時更加容易遭到病毒的攻擊。為了抵御病毒,人體內的漿細胞(效應B細胞)會分泌大量的抗體,這種抗體在人體內就像一支護衛隊,它們通過識別特定病原微生物的獨特特征,認準攻擊目標。不幸的是,有時候視神經也會被特異性抗體錯誤識別,從而遭到攻擊。陳先生很可能就是因為這種情況而發病的。
神經炎發生是由于中青年人體內分泌了過多的特異性抗體,導致“免疫功能過強”。此外,結核、梅毒等病原微生物感染,也可導致視神經炎的發生。
激素治療用足療程,否則易復發
陳先生被確診為MOG抗體相關性視神經炎后,立即接受了激素治療。不到一周的時間,他的視力重新回到1.0。
視力恢復了,陳先生的食欲也跟著大增,體重隨之增加,主要原因是激素的使用會使得脂肪重新分配,從而致胖,尤其是面部、背部的脂肪積累得更多。司山成稱,這也讓很多患者在發現視力有好轉后,就擅自減量、擅自停藥。但這種做法恰恰是導致視神經炎復發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治療的過程中,患者必須嚴格遵照醫囑,堅持按療程服藥,服用激素的同時補充鉀、鈣元素,并注意控制飲食、規律運動。這不僅僅是為了預防疾病復發,還能避免低鉀血癥、高血壓、高血糖、骨質疏松等不良反應的出現。
除了使用激素治療外,視神經炎的治療方式還有使用免疫抑制劑、單克隆抗體,以及血漿置換等,具體情況根據患者病情而定。
簡單來說,對炎性脫髓鞘性視神經炎,第一次發病且不是很嚴重,單用激素就可以了。對復發病例一般加用免疫抑制劑,甚至單克隆抗體。對病情嚴重的病例,在使用激素及聯合免疫抑制劑和單克隆抗體后仍然效果欠佳的情況下,可以再聯合應用血漿置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