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王廣艷、咸維清、張翠、崔加良、李翠萍

近些年,我國開始在教育領域不斷進行創新和嘗試。比如,教學方式上一直鼓勵創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不是固守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學活動也不再僅僅依賴線下教學,線上課堂也同樣能夠幫助學生獲取知識,方便學生居家學習。
尤其是在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線上教學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無論是對教師,還是學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學生要在居家學習的這一階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合理地利用網絡課堂學習,培養自己的主動學習意識;教師也要在課程設計、課堂教學等方面合理備課,在管理理念和方式上創新,畢竟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存在一定的差異,學生居家學習和在校學習也有一定的差異。基于此,文章從不同角度對小學低年級居家學習的評價進行了一定的闡述,希望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加強和督促小學生居家學習是目前教育工作中需要重點堅持和完善的工作內容,致力于優化每一個教育管理細節,滲透小學生學習和成長的方方面面。
這種優化的教育教學管理形態不僅能夠提高小學生學習成績,還為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供有效途徑,也能夠進一步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思想意識,為其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目前,在家校合作的基礎之上要實現教育理念的互通,并且教師要積極有效地將學生日常學習和表現情況及時反饋給家長,使得在家庭陪伴的發展中能夠加強學生的思想和學習意識的培養,積極踐行素質教育的個性化培養。
網絡課堂是現代信息化建設的產物,比如在數學教學時可以讓學生通過圖片、視頻、動畫、音樂等豐富的模式形成直觀的數學感知,進而使得學生快速地理解和掌握知識,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同時,開展網絡課堂能夠良好地踐行素質教育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促使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之下發揮自主能動性進行學習創造,一方面能夠掌握儲備完整的知識體系,加強數學實踐應用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構建數學思維和數學素養,通過正確、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展開多元化的學習。
首先,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校的重要職能便是教學,一切教學管理制度都是圍繞著優化教學來制定的,要實現小學階段的優化教育就必須從基礎出發,落實每一個教學環節,讓學生高效學習。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自身的控制力、注意力都不是特別集中。因此,教師在網絡授課時,要積極創新教學設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改善傳統教學模式下枯燥乏味的基礎形態,滿足小學生居家學習的求知欲。
除此之外,可以依據小學生個人不同的發展形態,來構造因人制宜的指導方法。通過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教學來實現對其思想道德的加強和完善,使得其獲得綜合發展。
每個學生居家學習的動態和表現形態都各不相同,教師需要依據平時的教學觀察和研究對教育指導實現相應的變化,促使教學指導具備一定的可行性和科學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其次,優化教學演示環節。網絡課堂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的有效應用,體現了動態化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思維意識,幫助學生深入地理解數學知識。網絡課堂不同于傳統教學形式,可以借助更多的圖像、色彩、文字等內容,加強學生的自我感知能力,不斷深化學生記憶進而使其較好地鞏固知識。同時,網絡課堂能夠有效規避以往的教學趣味性差的缺點,其能夠為課堂帶來動態化的演示環節,督促學生掌握知識,豐富自身學習結構。教師必須自身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專業的教學能力,才能更好地落實學校各項管理工作,積極實現教育工作者的引導職能。尤其要重視班主任工作,確保在優化管理和監督的過程中,能夠提高班級內每一個學生居家學習的意識與能力。

居家學習的小學生由于各方面環境的影響,部分學生的個人行為較為突出,而班主任作為學生最貼近的人,對其日常生活乃至以后的發展都有著巨大的影響,要深入剖析孩子的內心世界,幫助其更好地投入學習和生活,使其成長為社會所需要的優秀人才。
最后,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現代化教育已經改變了傳授式的教學模式,更多地提倡以學生為中心,尤其是在學校的優化管理工作中更為重要。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基礎原則,構建學生、教師、學校之間平等的關系,使管理工作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形態。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制度,使得各項細則具備人文意義,進而達到意想不到的教育管理效果。
教師必須充分尊重小學生的意愿,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此基礎上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共同發力對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行為進行規范和約束。同時,也要注意日常管理工作的科學性、有效性,通過完備的管理策略提高居家學習成效,進一步將小學學習工作提升到新的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