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代軍,石 林,趙麗子,喬 祺
(湖南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湖南 長沙 410007)
“一河(湖)一策”方案是在新時期全面認識河(湖)問題、探索治水新方式的重要基礎性工作,是河湖治理的行動指南與考核問責的基本依據。方案涉及水利、生態環境、自然資源、農業農村等多部門多領域,它不僅要求編制單位組織各個專業的技術人員,也要求編制者應具備較強的協調能力。方案針對近期亟待解決的河(湖)問題,實施周期一般為2~3 年,具有明顯的時效性。
目前,“一河(湖)一策”方案的編制仍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編制范圍界定不明、突出問題分析不準、管護目標針對性不強、措施方案可行性不高等,為此,本文從方案編制的實踐出發,總結前期工作的注意事項及方案編制要點,為今后類似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與借鑒。
“一河(湖)一策”方案編制的前提是對河(湖)基本情況有充分的了解和認識,因此現場調研和資料收集等前期工作非常重要。
現場調研是了解河(湖)現狀和發現問題最直接的途徑。在現場調研前向河(湖)所屬河長辦充分溝通協調,通報調研任務及路線安排,確定隨行人員組成。現場調研路線可根據河(湖)岸線的長度及問題復雜程度靈活制定。對于水域岸線長且問題較為復雜的河(湖)可采用人員分組調研的方式,做好調研成果的歸整;對于問題較為單一的河(湖)可事先選取典型河段作為調研點;對于水污染較為嚴重的河(湖)可對河(湖)水采樣送檢,采樣應滿足相關技術規程規范。現場調研對于人車難以涉足的河(湖),可采用無人機航拍等技術手段,提高工作效率。現場調研要做好圖片采集、GPS 定位及問題記錄等,并做好安全生產工作。現場調研應關注的要點如表1 所示。

表1 “一河(湖)一策”現場調研要點
資料收集工作可與現場調研同步進行,資料一般從水利、生態環境、住建、農業農村、自然資源、畜牧水產、交通運輸等部門收集。資料不僅包含基礎資料、統計數據,也包含保護規劃、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等。資料收集前根據資料的來源分門別類做好資料清單,需要收集的資料清單如表2 所示。

表2 資料清單(主要部門)
通過現場調研、資料收集后,根據水利部《“一河(湖)一策”方案編制指南(試行)》及各省、市制定的編制指南,梳理問題編制實施方案。以下分別從編制范圍、問題分析、目標設置、任務措施等方面探討方案的編制要點。
編制范圍要與各級河長管理范圍一致,河(湖)沿線可能跨越多個行政區劃,方案編制范圍一般是河(湖)通過河長體系逐級分解到省、市、縣等河長所屬的管理范圍。
管理范圍對于河流一般包括干流及洲灘、岸線(含堤防)及其管理范圍、主要支流入河口等;對于湖泊一般包括湖泊水域、岸線及其管理范圍、洲灘和入湖支流河口等。六大任務相應的管理范圍如表3 所示。
在明確編制范圍的前提下,從干流管護的層面,對各支流水質、水量提出具體管護要求與目標,可避免編制范圍及任務措施的重疊交叉。
“一河(湖)一策”方案以問題為導向,現狀問題是目標設置及任務措施制定的前提和依據,因此現狀問題的分類提出是方案編制的重點與難點。現狀問題圍繞河長制六大工作任務展開,通過資料收集與現場調研查證河湖突出的涉水管理保護問題。

表3 河(湖)六大任務相應管理范圍
問題分析應重點抓住中央環保督查發現的涉河(湖)問題、各級“河長令”重點關注的問題、沿河百姓反映強烈的以及能夠在2~3 年內整改落實的問題。
對于排污口、砂場碼頭整治等問題,由于數據是動態變化的,應以最新的統計信息為準。
針對河湖存在的主要問題,依據國家及省市各行業相關規劃及環境治理專項行動計劃等,結合本地實際和可能達到的預期成果,合理設置總體目標和分年度目標。目標的設置應遵循“問題導向、體現特色、有限目標、量化考核”的基本原則。由于方案實施周期較短,目標設置應考慮在有限時間內的可達性。
目標可分為水域相關目標與面上目標,水域相關目標根據河(湖)實際情況設置,面上目標一般不突破地區規劃、行動方案中所設置的目標。實施方案對于水功能區水質達標、黑臭水體治理、面源污染防治等設置分年度目標時應循序漸進、穩步推進。
水質目標為剛性約束指標,合理確定干流沿線跨界斷面及各支流匯合口水質目標,強化考核與主體責任,可倒逼河流沿線各地區加強水污染防治,推進流域整體水質的提升。
對于無相關規劃成果的河湖,根據河湖特點與功能定位,結合上級河流管控目標要求和本級河流功能定位,有針對性地設置河湖管護目標。
方案針對問題及制定的目標,最終落實到任務措施及實施計劃。管理保護任務要因地制宜、統籌兼顧,提高監督管理水平,推進建設長效機制。
因方案實施周期不到3 年,應優先考慮取水許可與排污口監管、“清四亂”(亂占、亂采、亂堆、亂建)專項行動、黑臭水體治理、畜禽養殖監督管理、水土流失防治等措施。對于前期論證時間較長或資金需求量較大的工程項目,如河湖水系連通工程、黑臭水體治理、截污工程等,在任務措施中應根據實際進展情況分階段實施。河(湖)長制六大工作任務涉及多個部門,方案應明確任務措施的實施責任主體,落實責任人,以滿足可實施與可考核的要求。
在問題分析過程中,多與河(湖)沿岸群眾溝通交流,篩選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關系密切的河湖問題。目標設置應協調上下游河段指標,在考慮河湖分段特殊性的前提下,盡量做到“目標統一,體現差異”,確保相鄰河段目標任務的協調。分年度制定實施計劃,安排好各類型項目的占比,組織開展專項行動。制定各項措施落實的時間節點和進度安排,嚴格按照時間表,有序推動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效。保障措施中落實資金籌措渠道,強化工作督查,按照“一月一曬、一季一督”的要求,明確時間要求,倒排工期,強化調度。
“一河(湖)一策”方案是河(湖)長制的重要基礎性工作,涉及面廣,同時方案實施周期較短,在有限的時間內應著重解決河湖管理保護面臨的突出問題,設置的目標應具有可達性,任務措施應具有可行性,并確保各項措施責任主體明確,推動河長制從“有名”到“有實”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