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每日電訊報》7月23日文章,原題:中國的影響如何深入英國經濟“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經濟體像英國這樣對中國投資開放。”(時任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在2015年訪華時宣稱。他來到北京的摩天大樓,在高鐵上接受采訪。他甚至夸贊科技巨頭華為在全球不斷擴大業務是中國擁抱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的例子。中國是未來,英國想捷足先登,收獲利益。
但此后幾年里,奧斯本所稱贊的英中關系新“黃金時代”失去了光澤。兩國關系陷入了幾十年來未曾有過的低谷。
與此同時,經濟實力對比(在香港回歸中國后的)23年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997年,英國GDP比中國高60%還多,但現在只有中國的1/5。
即使兩國緊張關系升級,中國與英國的聯系也在加深。為了解兩國之間的聯系,我們有必要看看至少到現在為止一直張開雙臂歡迎中國投資的各個行業。
經濟中國是英國第6大出口市場和第4大進口來源地,均比1999年時的第26位和第15位大幅上升。
英國的消費者因便宜的中國商品而享受到更高的生活水平,企業因低成本供應和日益富裕的市場銷售而蓬勃發展。
新冠疫情清楚地說明了這種相互依存關系,一些英國制造商突然在尋找貨源方面陷入困境。畢馬威首席經濟學家塞爾芬說:“早在2月份,英國最大的汽車制造商之一不得不用手提箱空運零部件,因為疫情打亂了過去的運輸路線。”
制造業制造業是可能感到焦慮的行業之一。一些英國公司如果不能再從中國采購,就會遇到麻煩。該行業每年從中國進口價值460億英鎊的商品,僅次于德國,而中國是英國制造業的第五大出口市場,每年價值約183億英鎊。貿易協會MakeUK的研究發現,65%的英國大公司和31%的中小企業從中國進口其生產過程中所用的零部件。
房地產金融危機后的房地產繁榮年代以來,中國投資者已成為倫敦住宅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建領域的大部分都依賴于他們。根據萊坊地產經紀公司的數據,自2017年以來,按金額計算,中國投資者已成為倫敦房產的最大單一外國買家。房產中介公司Quintes?sentiallyEstates的喬納森·伯納爾表示,如果中國買家離開,“倫敦房地產市場絕對會變得一塌糊涂”。曼徹斯特和伯明翰等區域性城市也將受到沖擊。
金融金融是罕見的英國對華凈出口行業。據英國國家統計署的最新數據,2018年英國對中國的銷售額為3.59億英鎊,進口額僅為5700萬英鎊。英國保誠等保險公司曾計算,哪怕是分得中國儲蓄和保險市場的一小塊蛋糕,收入也會大幅增加。匯豐和渣打等英國上市銀行在中國和更廣泛的地區都是業務眾多。但它們現在有可能成為抵制英國公司運動的目標,這可能反過來損害股東的投資。
科技中國在英國科技領域的作用最令政治人物擔心。中國企業多年來一直在英國拓展業務,最出名的例子是華為為英國的移動和寬帶網絡提供了很大一部分設備。熱門視頻應用TikTok也向英國進軍。去年,在英經營的中國企業中近1/5屬于科技行業。
但這種情況似乎要改變。華盛頓向英國施加壓力,要求英國斷絕這種關系。
許多英國公司與中國簽訂了供應協議。英國戴樂格半導體公司去年表示,如果貿易戰升級,電子行業將別無選擇,只能站在中國一邊。如果英國阻斷這些聯系或引入更廣泛的出口許可限制,可能促使許多公司搬出英國,并導致留在英國的公司成本上升。▲(作者湯姆·李斯、梅麗薩·洛福德等,喬恒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