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景芝

楊平
受托管理規模3000億元,其中第三方受托管理資金占比近90%,客戶覆蓋70%以上的保險公司。歷經15年,華泰資產不斷突破自我,從最初一家財險公司的內設投資部門發展成為業內市場化程度領先的多元化資產管理機構,取得了不菲成績。
華泰資產總經理楊平在接受《英才》記者獨家采訪時表示,“以機構客戶為中心,通過專業、創新、高效的投資與投行服務,為客戶提供長期穩定的回報。”是公司一直以來的戰略目標。公司各個業務板塊清晰目標客戶定位,明確投資策略,找準銷售渠道,守住風險底線,為客戶提供優秀的配置資產和投資業績,樹立了值得信賴的行業口碑,確保華泰資產在資管的大變革時代不斷強化自身能力建設,與時俱進。
作為保險資管行業最為市場化的機構之一,華泰資產時刻在準備應對變化、迎接挑戰。創新是一直流淌在華泰血液中的基因。自公司成立以來,公司在業內獲得了多項第一。公司是首家取得IPO詢價資格的保險資產管理機構、首家資產管理產品試點單位、獲得銀保監會債權投資計劃、不動產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能力、信用風險能力等多項備案,是業內少數幾家同時具有企業年金基金投資管理資質、職業年金投資管理資質和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資質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之一。
提到國內目前關于基建與新基建的種種政策利好,楊平認為,華泰資產早在2009年就著手開展項目投資業務,發行了多個具有開創性的保險債權投資計劃,緊跟政策導向,服務實體經濟,滿足保險資金的長期負債配置需求,在行業內產生深遠市場影響。在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下,傳統基建、新基建投資是穩增長的重要抓手。基建投資短期可以拉動經濟增長,中長期釋放經濟增長新潛力,助力我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新基建發力于科技端,短期內將有效刺激內需增長,具備穩增長、穩就業、調結構、惠民生、促創新的多重優勢。楊平提到,由于新基建投資規模尚小,以及我國基礎設施建設仍存在區域間不平衡的狀況,傳統基建仍然是穩增長的主力。
楊平指出,華泰資產具備豐富的傳統基建投資經驗,同時超前布局新基建投資。在傳統基建投資方面,華泰資產發行的基礎設施項目資產規模在保險資管行業內位居前列,投資標的覆蓋電力、港口、高速公路和高端制造業等多個領域,引導大量的保險資金投資于“一帶一路”倡議、長江經濟帶、《中國制造2025》等重大工程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2017 年,華泰資產以保險債權投資計劃的形式,助力我國“大飛機”項目的研發與制造,在保險資金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開創行業先河。新基建聚焦未來,更加強調科技水平,應用更為廣泛,在驅動經濟發展、促進經濟結構改革方面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未來新基建將逐步取代傳統基建成為基建投資的核心增長動力,也是保險資管未來的重點投資領域。所以,華泰資產早在2018年著手布局新基建,是行業內第一批開展半導體產業投資業務的保險資管公司,目前也涉獵5G、特高壓等七大新基建業務領域的投資項目,很快就會有標桿項目落地。
未來,華泰資產將重點打造長期投資能力和投行能力,力爭成為長期資金的優秀管理者和長期優質資產的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