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敬萍
摘? ?要:《新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體驗品味。可審視現今的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我們不免發現朗讀教學目的不明確,讀中缺乏具體指導, 朗讀的時間不夠充分,讀后評價不到位等。面對新的形勢,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把“朗讀”這把劍舞得游刃有余,就不得不對“朗讀”這個眾人關注的語文改革的焦點做一番深入的思考。
關鍵詞:有效朗讀;朗讀指導;朗讀評價
在教學過程中,朗讀是一項把書面語言轉化為發音規范、聲情并茂的有聲語言的再創作活動。《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我們會發現在一些農村小學語文老師的課堂上的確重視朗讀這一環節了,也在想方設法用各種朗讀方式去提高教學效果,一時間課堂上書聲瑯瑯。可當我們靜下心來仔細品味朗讀有效性的時候,發現瑯瑯的書聲背后仍存在著一些令人困惑的問題,影響了朗讀教學的有效性。
一、語文教學中朗讀指導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語文教學中朗讀指導普遍存在朗讀目的不明確,朗讀方式“天馬行空”; 讀前缺乏明確要求,朗讀完全“霧里看花”; 讀中缺乏具體指導, 指導過程“曇花一現”;讀后評價不夠到位,朗讀效果“高耗低效”的現狀。為讀而讀,指標模糊,學生盲從,怎能達成課標中提出的朗讀目標,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在教學中我們應如何上好“朗讀”這一教學環節,讓朗讀這種傳統的方法重煥活力,讓學生因朗讀而“靈秀”起來,讓課堂因有效的朗讀而“靈動”起來呢?
二、優化朗讀訓練的有效策略
(一)明確目標,讓朗讀訓練有的放矢
朗讀的目標總體講有三個要素:正確、流利、有感情。在課堂中,我們發現存在重“感情”朗讀,輕“正確、流利”朗讀的現象。事實上,學生只有在讀“正確”的基礎上,才能達成“流利朗讀”的目標;只有奠實了“正確、流利”這兩步,“有感情”朗讀才有可能得到實現。
教師在備課時就要全盤考慮,從最能達到教學效果的方面來精心設計朗讀,讓學生的朗讀有明確的目的。如在初讀《出塞》這首詩時,我先讓學生讀準詩句中的多音字,再讀準詩句的停頓和節奏,最后把整首詩讀的通順、流利。在40分鐘的課堂里,務必要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練讀課文,要求聲音響亮、吐字清楚、讀準字音,特別是自由練讀時,要讓全班學生都讀完、讀好,切不可匆匆過場、草草收兵。
(二)豐厚過程,讓朗讀指導“錦上添花”
作為課程改革的踐行者,教師要對學生的朗讀加強操作層面的指導,把讀貫穿整個閱讀教學的始終,使學生饒有趣味地朗讀,加強朗讀的實效性。怎樣指導學生有效朗讀呢?我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在情境創設中入情入境地讀
要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就要為學生創設所需要的情境,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全部想象和聯想,進入角色,便容易“情動辭發”地讀出感情,達到朗讀的效果。
在教學《桂林山水》時,我創設情境:“桂林山水風景秀麗,經常有外賓慕名前來一睹它的風采,誰能做個出色的導游為外賓介紹?”學生躍躍欲試,我順勢引導要想做好導游,就要把課文讀熟,讀出感情,讀出桂林山水的優美,這樣才能生動精彩,讓外賓聽了贊嘆不已。幾句話激活了學生的讀書欲望,學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讀起來。我又播放桂林山水美景的視頻,帶領學生充分感受文章的畫面美,學生扮演導游描繪如詩如畫的大自然美景,宛若一幅美麗多姿的圖畫,令人遐思、沉醉。
2.在咬文嚼字中有滋有味地讀
抓好詞句教學是小學閱讀教學最基本的特征。語文課通過品詞品句體悟了詞語內涵,做到“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當學生由衷地動情品讀時,又能進一步地理解和感悟詞句的意蘊和運用的精妙。如詩句“春風又綠江南岸”,在理解“綠”一詞時,我讓學生給“綠”字換詞,學生換成了“吹”等字,我馬上讓學生進行比較朗讀,學生在一換一讀中,想象春天江南兩岸的美景,很快理解了“綠”所體現的情味,并且讀得興趣盎然。
3.在范讀引讀中聲情并茂地讀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聲調里曲曲傳達出來,讓學生耳與心謀,得到深切的了解。”在教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海上英魂》時,因為學生并不熟悉清朝那一段歷史,很難捕捉到作者強烈的愛國之情,朗讀起來很難達到教學效果。我用低沉的語調講述那段歷史,教室里早已靜了下來。我知道學生原本平靜的心湖已經波瀾起伏,果然在接下來的學生朗讀中,激情澎湃,與其說學生在讀課文,還不如說他們在吶喊,對課文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
三、多元互動評價,讓朗讀準確靈動
有效的朗讀評價是促進朗讀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可在課堂中,教師對學生進行朗讀評價時聽到的常常是這樣的評價語:“你朗讀的聲音很響亮”;“你朗讀得很流利”;“你朗讀得很有感情”;“你朗讀得不錯”……這樣的評價語言讓聽者真有隔靴搔癢之感,令我們只見其表,不見其里,而至于“為什么不錯”“哪里不錯”學生是沒有辦法得知的。這樣無效的“朗讀推進”式的目標追求是對課堂時間的白白耗費。我們要將空泛評價變為導向性評價,把程式化評價為情境性評價,注重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學生與學生間相互評價,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在評價中幫助別人,完善自我。
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這樣說過:語文教學的所謂“亮點”,首先應該在朗讀上。 “有效”是課堂教學的永恒旋律。因此,我們語文教師要充分擺正朗讀的地位,重視朗讀教學,明確每一次的朗讀目標,精心設計每節課的朗讀層次,使朗讀真正點亮我們的語文課堂,用精彩而實用的朗讀實現我們追求的有效課堂。讓充滿“情感”的課堂朗讀猶如“靈秀之泉”源源不斷地滋養著每個學生純凈的心田,煥發生命的活力!
參考文獻:
[1]孟廣珍.淺析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北極光,2015,09:90.
[2]旦智草.淺析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讀書文摘,2016(5).
[3]莊梅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和對策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4,04:134.
(作者單位:桂林市華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