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林
摘 要:“播種一種思想,收獲一種行為”,人類的行為習慣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可以說,日常行為中,大部分的行為都是由人類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指導的。同樣,體育教育的內容,同樣需要有相應的思想作為指導。體育的發展過程中,需要根據其具體需求,從時代的需求出發,進一步對體育的發展加以審視,對學生施行更為合適的體育教育。也就是說,體育教育需要針對社會的人文發展情況進行及時的改進,力爭對學生的身體素質的提高提供必要的幫助。
關鍵詞:教育性;教學性
引言:
“體育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含義是指通過身體練習活動和其他輔助性的手段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過程。在體育教育的指導思想上,主張以體育人為出發點和終結點,最終達到終生體育的高尚情懷。體育教育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基本特征是突出教育性和教學性。
一、體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體育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意義在于教育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靈魂是尊重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體精神,培養和形成學生健全的個性和精神力量,使學生生動活潑地成長,促進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二、體育教育是四育之首
體育與智育、德育、美育都存在密切的聯系,在每個人漫長的成長歷程中不斷產生出強大的推動力和感染力。
(一)體育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
人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是相互制約聯系的有機整體,對于一個身心統一體的人來說,其身體素質是否健康必然會對心理健康產生影響。體育可以促進智力的發展,擁有健康的體魄特別是健全的神經系統是智力發展的物質基礎,堅持體育鍛煉可以保證長時間內有效地進行工作。在體育活動和比賽中有助于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良好的注意力和記憶力,豐富的想象力及靈活的思維力。
(二)體育還可以促進德育的發展
體育活動和比賽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機智勇敢、頑強不息和不怕困難、奮勇向前、不甘落后的精神面貌。使學生懂得服從裁判、尊重對手和觀眾、維護集體榮譽感。體育教會孩子們按照規則去贏,再教會他們如何體面并且有尊嚴地輸。所以愛體育很重要,因為愛體育就能在運動中學會守規矩,然后在規則中去贏。從小到大沒有老師,也沒有任何教科書教我們體面有尊嚴地輸,而當所有人在成長的經歷中不能體面有尊嚴地輸的時候,輸來了怎么辦,大家就會躲避,而躲避永遠不會讓人變得杰出,此刻,體育教育的力量就會體現得淋漓盡致。
三、教師在體育教育中的主導地位
體育教育自然少不了體育教師的存在。體育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起著傳道、授業與解惑的作用。傳授體育科學知識,示范以及調節學生社會道德行為規范,塑造健全的人格。在整個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必須以發展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教師則只能主導教學的進程,充分發揮傳道、授業與解惑的主導地位。體育教育是一種技能形成的過程,是一種養成教育,不僅教授著體育知識與能力,還承擔著道德行為規范示范與調節的責任。
四、學校體育開展的現狀
目前許多地區的體育開展情況不容樂觀,特別是學校體育,體育場地不充足、設施不齊全、師資力量的不足等情況,限制了體育教育活動與政策的有效開展與實施。我不禁感嘆一百多年前,蔡元培先生如此有遠見地把體育納入到大學教育中,并且排在四育之首。如今政府重視學校體育,因此頒布了一系列針對學校體育改革的政策方針,但因為體育教師的不足導致學校體育開展不順利,學生接受不到良好的體育教育。
五、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體育教師
是否具備良好的素質,高尚的思想品德,高深的專業水準和教學基本功決定著教師的教學水平。隨著新時代教育的發展,以及學校體育的功能的不斷擴大,作為一名未來的體育教師,我們必須明白:以高科技為核心的知識經濟將始終處于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中廣泛應用不得不促使教育系統發生必要的改革創新,對體育教師的要求也要不斷地提高。未來學校體育對體育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以及相關學科的知識水平越來越高,只憑學過的專業知識顯然是不夠的,隨著現代科學與技術的飛躍發展,學科知識的滲透。交叉,新興科技成果的不斷產生和涌現,從不同層次、不同方面去向體育滲透,豐富和發展著體育學科知識和理論體系,使知識的革新率越來越快,要適應現代體育教育的需要,體育教師已不能再是僅僅懂得一些運動技能的教師,而是一個理論扎實、基本功強硬、知識面廣、能力超人、經驗豐富、技巧通達的德才兼備、一專多能的復合型教育者,是一個教育人的藝術家和工程師。
六、新時代的體育教師應該是復合型人才
總之,作為一名體育教師,一名優秀的體育教師不僅要有高深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有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同時還要不斷發展社會需要,不斷學習完善自我能力。體育教學中的教與育是體育教學的兩大主題,其特殊屬性決定了體育教師不同于其他教師,既要有淵博的知識、強健的體魄、機智的頭腦、良好的心理素質,又要有處理各種問題的能力,以便適應千變萬化的體育教育教學的需要。教授給孩子的也不僅僅是體育技能,更是美化孩子的心理品德,培養孩子的生活意識以及對美好事物的發現與欣賞。
參考文獻:
[1]宋會君.體育教師專業化之研究.體育人文社會學北京體育大學2005(學位年度).
[2]曹曉明.對我國體育教師教育制度沿革與發展的研究.
[3]董國永,王健,翟寅飛,王濤,魯長芬.我國中小學初任體育教師的專業發展現狀.《體育學刊》.被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收錄PKU.被南京大學《核心期刊目錄》收錄CSSCI.2015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