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鵬
(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神經外科,鄭州 450000)
去骨瓣減壓術為顱腦損傷治療中的重要方法,利于挽救患者生命,緩解顱內壓增高,改善預后,但經臨床實踐發現,該術式也將引起顱內組織出現生理、病理改變,導致腦脊液動力學紊亂,損傷神經系統,影響患者認知功能[1]。目前臨床上多將去骨瓣減壓術術后3~6個月時作為施行顱骨修補術的最佳時機,但近年來有研究[2-3]指出,早期顱骨修補術有助于改善腦脊液動力學及大腦血流動力學,調節腦組織灌注,在改善預后及恢復患者神經功能方面效果確切。鑒于此,筆者采用對比研究的方法探討早期顱骨修補術應用于顱腦損傷去骨瓣減壓術后的臨床效果,報告如下。
回顧性分析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去骨瓣減壓術患者96例的臨床資料,按照去骨瓣減壓術、顱骨修補術時間間隔的不同分為2組:觀察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齡22~67歲、平均(39.87±5.49)歲,顱骨缺損面積6 cm×7 cm~14 cm×19 cm,平均(109.87±10.63)cm2;對照組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齡20~68歲、平均(39.93±5.55)歲,顱骨缺損面積6 cm×7 cm~14 cm×20 cm,平均(110.04±10.60)cm2。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入選標準:1)臨床資料較為完善;2)可耐受顱骨修補術治療。排除標準:1)精神障礙者;2)合并顱腦腫瘤者;3)顱內出血不明確者。
2組均在去骨瓣減壓術后施行顱骨修補術,對照組手術間隔時間為3~6個月,觀察組手術間隔時間為1~3個月。顱骨修補術操作步驟如下:術前均接受頭顱CT檢查,實施三維重建并依據三維數字模型精確塑形鈦網,全麻滿意后,沿原切口完成皮瓣設計,將皮膚、皮下組織、腱膜切開,皮瓣剝離中電凝止血,待將骨窗邊緣20 mm范圍暴露,向骨窗上放置三維鈦網,待其位置及曲度確定后,通過鈦釘固定,并對鈦網及硬膜實施懸吊處理,放置引流,縫合切口。
比較2組手術前后腦灌注情況、腦神經功能、預后及并發癥發生情況。1)腦灌注指標,包括:局部腦血流量(rCBF)、局部腦血容量(rCBV)、到達峰值時間(time to peak,TTP)等,術前、術后3個月時依據CT腦灌注掃描、CT薄層掃描對rCBF、rCBV、TTP進行觀察。2)腦神經功能評分,術前、術后3個月時依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進行評估,評分范圍0~42分,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與評分呈正相關。3)預后:依據格拉斯哥預后評分(GOS)進行評估,評分范圍1~5分,得分高則預后良好。4)并發癥:統計術后3個月內腦脊液漏、頭顱外觀不對稱、腦出血、顳肌萎縮等并發癥發生情況。

術前2組rCBF、rCBV、TT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術后TTP顯著降低,rCBF顯著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01)。見表1。

表1 2組手術前后腦灌注情況比較
術前2組NIHSS評分、GOS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觀察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GOS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2。

表2 2組手術前后NIHSS評分、GOS評分比較 分
2組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230,P=0.67)。見表3。

表3 2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例
顱腦損傷后患者腦組織腫脹,促使腦灌注壓降低、顱內壓升高,同時受到腦血流量降低的影響,將加重腦組織缺氧、缺血程度,促使細胞腫脹加重,極易導致顱內壓增加,從而形成惡性循環[4]。去骨瓣減壓術為該病治療優選術式,可擴大顱內代償容積,緩解顱內高壓,但該術式術后患者易出現顱腦形變,暴露少數腦組織,極易影響患者神經功能、腦灌注,導致患者出現腦脊液循環紊亂、記憶力下降、精神異常等并發癥,影響患者術后恢復[5]。
經研究[6]發現,去骨瓣減壓術后患者顱骨缺損,顱內壓及腦脊液調節異常,極易導致腦組織新陳代謝異常,且隨著時間的延長,易導致氧化應激、細胞水腫及凋亡,最終將促使神經功能缺陷,且顱骨缺損時間與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嚴重程度間具有一定的相關性。顱骨修補術有助于對顱骨缺損進行修復,恢復顱骨完整性,保護腦組織,穩定顱內壓,進而可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恢復患者腦功能,但目前臨床上針對該術式實施時機的選取尚無統一標準[7]。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觀察組TTP、NIHS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rCBF水平、GOS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2組并發癥發生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王正君[8]等研究證實,早期行顱骨修補術有助于促進顱腦損傷去骨瓣減壓術后患者神經功能恢復,降低致殘及致死風險,改善預后,與本研究結果較為相似。由此可見,早期行顱骨修補術利于改善患者腦灌注,減輕神經功能損傷,改善預后,且術后并發癥較少。分析原因可能為早期實施顱骨修補術可避免大氣壓直接損傷作用,利于恢復顱骨物理保護功能、調節腦組織血流量、提升腦脊液循環速度,進而改善大腦整體灌注水平,促使顱腔內正常容積恢復,減輕對腦表面血管壓迫,恢復腦組織血流動力學調節功能,進而改善腦組織代謝水平,促進神經功能恢復,改善預后。
綜上所述,顱腦損傷去骨瓣減壓術后早期行顱骨修補術有利于改善患者腦灌注及預后,提升神經功能,且未增加相關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