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麗
(蘇州市立醫院北區超聲科,江蘇 蘇州 215000)
乳腺纖維腺瘤是乳腺良性腫瘤的常見類型,超聲檢查能夠正確診斷大部分乳腺纖維腺瘤,但仍有一些病灶缺乏典型的超聲表現,易與乳腺癌或者其他類型乳腺良性病變混淆,從而導致誤診[1-3]。本研究對43例乳腺纖維腺瘤患者超聲影像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合病理診斷結果對其超聲影像特點進行總結與分型,以提高超聲診斷準確率,更好地指導臨床治療。
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在蘇州市立醫院行乳腺超聲檢查并經手術病理證實的乳腺纖維腺瘤患者43例,均為女性,年齡14~62(30.12±7.26)歲。
采用Toshiba Apilo 400超聲儀及線陣探頭(10~14 MHz)。
患者取平臥位或者半側臥位,充分顯露受檢乳房,行常規乳腺檢查,顯示腫塊各個切面,仔細觀察病灶形態、大小、邊界、內部回聲等特征,根據聲像圖特征對腫塊進行超聲分型。所有患者均行手術切除,經病理證實屬于乳腺纖維腺瘤。對照分析超聲圖像與病理資料,以病理結果來對超聲征象進行解釋。
43例乳腺纖維腺瘤,腫塊直徑為0.6~7.7(4.3±1.31)cm。術前超聲正確診斷40例,診斷符合率為93.0%(40/43);3例(7.0%)誤診為乳腺癌,其中線條型纖維腺瘤1例及鈣化型纖維腺瘤2例。
根據乳腺纖維腺瘤的超聲影像特征進行分型。
1)均勻型:21例,占比48.8%(21/43)。超聲圖像顯示,腫塊內部回聲為低回聲,分布均勻(封四圖1A)。病理結果顯示,腫瘤內腺管增生,纖維組織增生,并呈規則排列(封四圖1B)。

A:均勻型超聲表現;B:均勻型病理表現;C:線條型超聲表現;D:線條型病理表現;E:雙色型超聲表現;F:雙色型病理表現;G:囊實混合型超聲表現;H:囊實混合型病理表現;I:鈣化型超聲表現;J:鈣化型病理表現。圖1 乳腺纖維腺瘤超聲與病理(HE染色)表現
2)線條型:9例,占比20.9%(9/43)。超聲圖像顯示,腫塊內部回聲不均勻,主要為低回聲,并伴有帶狀高回聲(封四圖1C)。病理結果顯示,腫瘤內腺管增生,纖維組織增生,但排列不規則,同時可伴隨著數條帶狀增生纖維組織束(封四圖1D)。
3)雙色型:5例,占比11.6%(5/43)。超聲圖像顯示,腫塊內部回聲不均勻,部分區域呈低回聲,部分區域呈高回聲(封四圖1E)。病理結果顯示,腫瘤內腺管增生,纖維組織增生,但排列不規則,排列方式包括3種:①腫塊部分區域構成成分為增生纖維組織,而另外區域構成成分為增生腺管;②腫塊部分區域構成為密集的腺管,另一部分區域構成為疏松的腺管,且伴有腺管擴張(封四圖1F);③腫塊的部分區域構成成分為腺管且伴隨腺管擴張,部分區域構成成分為增生的腺管及纖維組織。
4)囊實混合型:3例,占比6.98%(3/43)。超聲圖像顯示,腫塊內部回聲不均勻,低回聲中伴有囊性無回聲區(封四圖1G)。病理改變有2種:①腫瘤內腺管增生,纖維組織增生,可伴隨囊腫及導管上皮增生;②腫瘤內腺管增生,纖維組織增生,且部分腺管表現為囊性擴張(封四圖1H)。
5)鈣化型:5例,占比為11.6%(5/43)。超聲圖像顯示,腫塊內部回聲不均勻,伴隨多個鈣化灶,大小不一(封四圖1I)。病理結果顯示,腫塊間質出現鈣化。當腫塊內部存在微小鈣化灶時容易誤診成乳腺癌(封四圖1J)。
乳腺纖維腺瘤多見于育齡期女性,特別是≤30歲女性。纖維腺瘤以單發為主,但大約20%患者屬于單側多發,或雙側同時發生。纖維腺瘤直徑一般在3 cm以內,但有時也可高達20 cm,稱為巨纖維瘤,多見于青春期。ZIMMERMANN等[4]研究認為,纖維腺瘤患者存在一定的乳腺癌發病風險,且伴隨導管增生或存在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中,這種危險性更高。
超聲檢查是乳腺纖維腺瘤檢查的主要手段,可準確識別出大部分纖維腺瘤病灶,本研究中,超聲診斷乳腺纖維腺瘤的符合率為93.0%,與韋強等[5-6]報道的85.71%~96.82%相接近。然而因纖維腺瘤病理構成多種多樣,在不同病灶中增生間質及腺體間比例各不相同,不同病灶的組織學形態也存在明顯差異;在一些復雜的纖維腺瘤中可同時存在多種病理改變,且非復雜型病灶隨著體積增大也會漸漸發生鈣化、液化等表現,進而轉變成復雜的纖維腺瘤[7]。正是由于這些病理特征,使得纖維腺瘤的超聲圖像變得復雜多樣,表現出非典型超聲表現,進而給診斷造成困難。本研究中,超聲診斷的誤診率為7.0%,與既往報道[5-6]相近。
腺管及纖維組織比例及排列構型不同是導致乳腺纖維腺瘤不同組織學形態的根本原因[8]。一些病灶內部上述兩種成分的比例及排列構型存在明顯差別,并可伴隨囊腫、鈣化、大汗腺化生等形態改變,致使纖維腺瘤的超聲表現尤為復雜,而易出現誤診。因此對乳腺纖維腺瘤的超聲圖像進行分類,并與病理結果進行對照分析,將有助于提高超聲診斷的能力。目前,國內關于乳腺纖維腺瘤超聲分型的報道尚少。
本研究對43例乳腺纖維腺瘤分為5種類型:1)均勻型,是由腫塊內部腺管增生及纖維組織增生,并呈規則排列所引起。2)線條型,是由腫瘤內腺管增生并伴隨著數條帶狀增生纖維組織束所致。本組1例該分型患者因腫塊內部回聲不均勻,主要為低回聲,伴隨帶狀高回聲,且血流信號呈II級而誤診為乳腺癌。通過回顧性分析認為,腫塊內部有帶狀高回聲(纖細、光滑)是纖維腺瘤的特異性診斷指標。乳腺癌病灶內極少出現帶狀高回聲,且其回聲粗細不一、走形彎曲。3)雙色型,是由腫塊內部腺管及纖維組織比例及排列構型有著明顯差異所引起。4)囊實混合型,是由腫塊內部出現囊腫、導管上皮增生等表現所致。5)鈣化型,纖維腺瘤處于生長靜止時,腫塊內部可發生退行性改變,產生多處細粒鈣化,此鈣化易誤診為癌瘤鈣化,之后鈣化逐漸增大,或與細粒鈣化發生相互融合,形成粗粒鈣化,才容易和乳腺癌的微小鈣化灶進行區別。本組2例該型病灶由于腫塊內部低回聲區域出現微小鈣化而誤認為是乳腺癌。通過回顧性分析發現,該腫塊形態規則,且邊界清晰,有著包膜回聲,血流信號為0—I級,這些都有助于纖維腺瘤的診斷。因此,在診斷時,應考慮纖維腺瘤也可能出現微小鈣化,當發現該征象時應進行綜合分析。乳腺纖維腺瘤超聲圖像表現形式多樣,但以上各個分型往往存在各自的特異性征象,掌握其特征及規律,將有助于提高臨床診斷的準確性。
綜上,對乳腺纖維腺瘤進行超聲分型簡便易行,了解不同分型纖維腺瘤的超聲特征,有助于提高超聲對纖維腺瘤診斷的準確性,更好地指導臨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