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寧 張復宏 王曉蕾

摘? ? 要:為進一步提高玉米生產效率,基于2019年山東省入戶調研數據,筆者通過DEA模型測算了山東省家庭農場、種植大戶與普通農戶玉米生產的綜合效率、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結果表明:由于家庭農場的規模化、組織化和機械化程度較高,所以家庭農場的綜合效率和純技術效率值較高,均值分別為0.917 7、0.973 7;由于土地細碎化、機械化耕作方式不便等問題導致種植大戶的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較低,均值分別為0.928 0、0.924 6;由于普通農戶土地數量有限、精耕細作,因此普通農戶的玉米生產規模效率較高,為0.951 8。最后,本研究根據測算結果提出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農業;? 新型經營主體;? 玉米;? 生產效率
Abstract: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orn production, based on 2019 household survey data in Shandong Province, the comprehensive efficiency,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scale efficiency of corn produc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s family farms, large-scale farmers, and ordinary farmers were measured by DEA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ue to the large scale, organization, and mechanization of family farms, the overall efficiency and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family farms were high, with average values of 0.917 7 and 0.973 7;? due to land fragmentation and inconvenient mechanized farming problems resulted in low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large-scale efficiency of large planters, with average values of 0.928 0 and 0.924 6; due to the limited number of ordinary farmers' land and intensive cultivation, the efficiency of the corn production scale of ordinary farmers was relatively high at 0.951 8. Finally, the research put forward some targete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Key words: agriculture; new management entity; corn; production efficiency
山東省是我國的糧食生產大省,有著“膏壤千里”的美譽。“民以食為天”,2019年山東省糧食總產量達535.7億kg,連續6年穩產千億斤以上,其中玉米是山東省糧食作物產量的重要增長點。但與水果等高價值農作物相比,玉米的比較收益始終較低,生產效率不高的問題一直困擾著玉米種植農戶。在現有條件下,玉米生產水平趨于穩定,僅依靠擴大種植面積或增加農資投入來提高玉米產量已不符合現代農業提質增效的發展理念,糧食總產量很難進一步提升。因此在土地面積一定的情況下,如何提高玉米生產效率、增加糧食產量以及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已成為各行業不斷思索的課題。近年來山東省一個顯而易見的變化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數量不斷增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1]。據山東省農業廳統計,截止2019年底,山東省內農業龍頭企業接近10 000家,農民合作社21萬家,家庭農場7.13萬家、各類農業服務主體達22萬家以上,均為全國第一。其中,以家庭農場為代表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促進山東省糧食生產效率的提高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現階段針對不同生產經營主體的糧食生產效率進行比較研究,對進一步穩定糧食生產、促進農業生產組織形式的優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1 文獻綜述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生產專業化、集約化、組織化、社會化程度較高的現代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形式。雖然近年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數量不斷增加,但是其發展仍面臨著諸如融資、人才等方面的困難[1]。為了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近年來諸多學者從不同方面對其進行了研究。從宏觀角度來看,傳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概念、功能、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等方面[2-6],這些研究從理論分析入手,或總結前人經驗,或針對特定目標的發展情況提出自己的發展建議,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已經日趨成熟的今天,僅從宏觀理論分析入手,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因此轉向微觀效率分析是現代農業生產力發展的進一步要求。朱繼東[7]采用DEA模型,從蔬菜等5個類別切入,測算了信陽市不同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生產效率;袁斌等[8]通過Bootstrap-DEA模型測算了高淳區不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從事螃蟹養殖的生產效率;陳清明等[9]測算了重慶市糧食、蔬菜、水果以及生豬不同農業項目的生產效率;李柯逾等[10]測算了黑龍江省嫩江縣不同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生產大豆的生產效率;劉暢和董雪[11]通過DEA模型測算了黑龍江省玉米、大豆和水稻的生產效率。這些研究從不同類別上研究了不同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生產效率,并結合測算結果給出了自己的政策建議。但是現有研究多側重于從不同農業生產類別上或從單一生產經營主體上測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效率,缺少玉米這一主要糧食作物不同經營主體生產效率的對比研究。例如:與傳統普通農戶相比,不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生產經營效率存在怎樣差異?導致差異的原因何在?應當如何提升不同經營主體的玉米生產效率?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實地調研數據,運用DEA模型測算山東省家庭農場、種植大戶、普通農戶不同經營主體的玉米種植生產效率并進行對比分析,希冀為進一步完善我國農業生產組織體系、提高玉米生產效率提供現實依據。
2 數據說明與變量選擇
2.1 數據來源
本文所使用的數據均來源于2019年山東省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的專題調研數據,調研共收集有效問卷498份,涵蓋了多種農業生產類別。其中,以玉米生產為主的經營主體共計43家,包括10個家庭農場,11家種植大戶,22家普通農戶。從學歷結構對比看,家庭農場的戶主學歷較高,具有高中及其以上學歷的5家,初中學歷的5家;普通農戶的學歷偏低,具有初中學歷的農戶4家;種植大戶的學歷水平居中,達到初中學歷的9家。從年齡結構對比看,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的平均年齡較小為52歲,普通農戶的平均年齡偏大為64歲,樣本比較具有代表性。因此,本文選取43家玉米生產經營主體的調研數據,通過DEA模型進行效率測算。
2.2 變量選擇
投入指標:選擇土地投入、人工投入和資本投入作為投入指標。土地投入以玉米種植面積作為投入指標,單位為“公頃”。人工投入按照每公頃平均花費的勞動費用作為投入指標,由調研數據整理所得,單位為“元”。資本投入以每公頃土地流轉費用、機械作業費用、種子費、肥水費、植保費等花費作為投入指標,單位為“元”。
產出指標:把各類生產經營主體每公頃玉米的產值作為產出指標,單位為“元”。
3 生產效率模型的設定與測算
本研究首先采用假設規模收益不變的CRS模型(Charnes A, et al.,1984)計算生產技術效率,由于得出的效率值包含了規模效率,故被稱為綜合技術效率(TE),綜合技術效率反映了農業生產的總體技術效率水平的高低;然后基于規模收益可變假設,運用BCC模型(Banker,et al.,1984)計算生產技術效率,由于得出的技術效率排除了生產規模的影響,所以被稱為純技術效率(PTE),純技術效率水平的高低通常由生產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高低決定;最后,利用公式SE=TE/PTE,計算出規模效率值(SE),農業規模效率水平的高低主要受種植規模大小的影響,通常規模效率與綜合技術效率之間存在倒“U”型關系。本研究在上述模型設定的基礎上,依據調研數據把不同玉米生產經營主體的數據分別進行分類整理,依次在DEA模型中進行運算,得出家庭農場、種植大戶以及普通農戶的綜合效率、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三類生產經營主體生產效率的平均值整理成表并加以排序,如表1所示。
從表1的數據對比中可以明顯看出,在生產玉米的三類生產經營主體中,家庭農場的綜合效率和純技術效率較高,分別為0.917 7、0.973 7;普通農戶位居次席,分別為0.901、0.946 6;種植大戶排名最后,分別為0.858、0.928。從規模效率對比看,普通農戶的規模效率較高,為0.9518,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分別為0.942 5、0.924 6位居其后;顯然,種植大戶在綜合效率、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排名中均處于較低位次。綜上所述,家庭農場玉米生產的綜合效率、純技術效率最高,普通農戶玉米生產的規模效率最高,而種植大戶玉米生產的綜合效率、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均相對較低,有待進一步提升。這一結論與劉暢和董雪[11]研究結果是一致的。
4 不同生產經營主體的效率差異分析
(1)家庭農場作為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之一,由于近年來更多地受到政府的政策扶持,逐漸具備了規模化、機械化、組織化程度高的優勢,從而促進了生產技術效率的提升。此外,從調研數據中不難看出,家庭農場的大多數經營者文化程度較高,相對年輕化,能更好地吸收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另一方面,家庭農場的土地相對集中,有利于大規模機械化耕作,降低勞動力成本,也促進了生產技術效率的提升;而種植大戶和普通農戶農機擁有量相對較少,機械化技術水平較低,雇工及勞動力成本較高,加之玉米種植的收益水平較低,運用農機社會化服務的意愿不強,因而阻礙了生產效率進一步提升。同時,家庭農場對農藥、肥料等生產資料需求量較大,往往有更強的議價能力。因此,對農藥、化肥等農資購買價格和獲取方式相對于普通中小農戶來說更為便宜和便捷,從而進一步降低了生產成本,提升了生產效率。
(2)與家庭農場相比,玉米種植大戶土地較為分散,機械化耕作的成本也相對較高,且近年來受政策扶持的力度不及家庭農場,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生產效率水平的提升。與普通農戶相比,由于種植規模較大,種植大戶的土地流轉費用和勞動力雇傭費用相對較高,使得種植玉米成本也偏高,這些均影響了種植大戶生產技術效率的提升。根據調研數據統計,種植大戶每公頃土地流轉成本在4 500~15 000元不等,勞動力成本在2 250~4 500元之間,這也導致了玉米種植大戶難以通過提高資本有機構成的方式發揮土地規模優勢,而依賴較為粗放低效的生產資料投入方式限制了生產效率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3)從調研數據來看,普通農戶在三類經營主體中不僅占比較高,而且中老年人口的比重較大,這部分人群很大程度上依賴種植玉米來維系基本生活,玉米生產收入占家庭總收入的比重較高;另一方面,他們的土地規模較小,便于精耕細作,從而導致了普通農戶的玉米種植規模效率較高。然而普通農戶的資源有限,無法適應現代農業轉型升級和農產品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而且農業機械化水平較低,平均每公頃農田購買農資的費用也高于家庭農場,部分農戶還兼業生產,這也導致了普通農戶的純技術效率和綜合效率均低于家庭農場。
5 結論和建議
本研究基于2019年山東省入戶調研數據,通過DEA模型測算了山東省不同經營主體的玉米生產效率,得到如下結論:家庭農場作為目前國家重點發展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綜合效率和純技術效率在不同經營主體中最高;而種植大戶作為一種新型生產經營主體,其玉米生產的綜合效率、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水平卻相對較低;普通農戶作為現階段我國廣大農村主要的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規模效率在不同經營主體中最高,因此現階段政府必須充分尊重廣大普通農戶在我國農業生產經營中的主體地位,適度推進以家庭農場為代表的新型經營主體的發展進程。基于此,為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農業收入水平,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第一, 政府要繼續加強對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扶持力度,要針對各生產經營主體的實際情況,對癥下藥,制定相應的發展規劃。適當加強財政補貼力度,通過無息、低息貸款等措施激發家庭農場的生產能動性和創造性,并針對不同作物種植的特點,適度擴大家庭農場的種植規模,實現家庭農場規模效率最大化。
第二, 要有針對性地解決種植大戶目前面臨的生產效率偏低的問題,政府必須加強對種植大戶的專業培訓,通過提高其種植管理能力和技術采納能力,逐步提高種植大戶的生產效率水平。其次,要適時開展農村普查,對于土地較為細碎化的種植大戶,要進行合理安排和指導,使種植大戶真正能夠發揮自身耕地資源的優勢,借助農機社會化服務,實現農業生產經營效率的提升。
第三, 現階段普通農戶仍在我國農業生產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必須重視普通農戶的生產狀況,可以通過穩定農產品的市場價格,進一步激發小農生產的積極性;其次,可以鼓勵普通農戶加入農業生產合作社,著重提高普通農戶的組織化程度和專業化生產水平;此外,農業部門應加大農機社會化服務和推廣,提高普通農戶的生產技術效率。
參考文獻:
[1]黃祖輝,俞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現狀、約束與發展思路——以浙江省為例的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10(10):16-26,56.
[2]宋洪遠,趙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概念特征和制度創新[J].新金融評論,2014 (3):122-139.
[3]郭慶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功能定位及成長的制度供給[J].中國農村經濟,2013(4):4-11.
[4]徐振國.山東莘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現狀、存在問題與對策[J].農業工程技術,2018,38(17):5-6.
[5]劉國剛.我國農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 2018,29(4):218-220.
[6]趙月兵,顧俊.江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現狀與對策建議[J].農業科技管理, 2015,34(1):80-82.
[7]朱繼東.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生產效率比較研究——基于信陽市調研數據[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17,38(2):181-189.
[8]袁斌, 陳超.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生產效率比較研究——以螃蟹養殖業為例[J].農林經濟管理學報,2017,16(1):81-88.
[9]陳清明,馬洪鈞,諶思.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生產效率比較——基于重慶調查數據的分析[J].調研世界, 2014(4): 38-42.
[10]李柯逾,胡志全,侯麗薇.黑龍江省嫩江縣不同經營主體大豆生產效率比較[J].農業經濟,2018(1):18-21.
[11]劉暢, 董雪.黑龍江省不同糧食生產主體效率比較分析[J].農業經濟,2019(6):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