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寒秋

從1994年上證指數333點的歷史大底前后入場至今,70后老股民張先生的A股股齡已有20多年。經歷過數次大起大落,張先生坦言,中間也交過不少學費,心態在磨練中變得更淡定,也逐漸養成了看中長期、大趨勢、大方向的投資邏輯。
相對于80后經歷2015年的千股跌停,70后老股民見了更多大場面:2000年在北京三環80萬元就能買一套房子,當年炒股的至今沒換房;當年買房的目前坐擁1500萬元資產。另一方面,老股民深知浮盈意義不大,在落袋為安之前,再高的漲幅也只是紙上富貴。
“老股民最怕牛市,因為A股牛市往往來得又急又快,老股民出于謹慎的心理,往往會在牛市中踏空。”張先生說,“跟蹤市場時間長了,‘盛極而衰的道理就會刻在骨子里,知道股指走高后跌下來更慘。”上證指數雖然才從3000點起步上升,但是之前已經有很多個股創出新高,“現在已經找不到符合我選股模型的個股了,一般在這種情況下,我都會輕倉觀望。”
雖然目前來自券商的聲音,多數對市場都頗為看好,但機構投資者還是出現了更為謹慎的態度。
有私募投資人將金融股的上漲,視作踏空消費和科技等結構性牛市板塊的資金所為,只能在金融板塊尋找“安慰”。與以往散戶主導的牛市不同,本輪入場資金以公募基金為代表的機構為主,選擇標的更加注重低估值和基本面無瑕疵所帶來的安全性,而金融股是所剩無幾的最佳選擇。
在張先生看來,現在A股行情動用少量資金參與即可,不宜壓上全部身家。個股布局參考要素中,估值安全性是重要指標,個股回落時要有強支撐,中高位股不可進場。
“未來市場看,政策面、宏觀面都存有一些變數,比如貨幣政策不會一直松下去,流動性或將從充裕逐步回落至適中;新三板新股發行、注冊制對市場的抽血效應;海外疫情仍不穩定等等。”張先生說道。
多位受訪專業投資人士也表示,建議普通投資者多看少動,不要腦袋一熱就全倉壓上,特別要警惕市場尾盤回落風險。
同樣,對70后的董女士來說,她投資股票的心態已變得淡然:就是來“吃點肉”,因為“經歷過股災,不想重蹈覆轍了”。
因此,老股民們更多的是提醒:不要借錢炒股、避免頻繁交易、及時止盈等。這些話題是老生常談,但也是他們用真金白銀換來的人生經驗。
“我們已經都是乘風破浪的姐姐和哥哥們了,實在不想再當一次韭菜了!”董女士說。
2019年,深交所發布的一份數據顯示,A股活躍股民平均年齡為37.6歲,40歲以下占比60.3%。現年34歲的劉先生就是A股中堅股民的一員。自2012年入市以來,劉先生在A股市場已經有近7年的經歷,雖然操作不多,倉位不高,但也經歷過股市的大起大落。
印象最深的自然是2015年至2016年的“過山車”行情。“在2015年牛市開啟時,我把大半的積蓄投入股市中,曾經在兩個月內就實現收益翻倍,但很快在2016年初的大調整中賠光了所有的盈利,還套牢了幾只個股。”劉先生回憶。
今年以來的行情讓劉先生又是開心又是忐忑。開心的是,今年1月末劉先生半倉買入了一直觀察的一只股票,為他帶來了近三成的收益。同時,2016年以來一直套牢的個股也有解套的跡象。但讓他忐忑的是,這一波行情會持續多久他心里沒底,“看著市場漲得又急又快,擔心會像2015年一樣坐過山車,總想著回本了就退出。”
作為一位資歷不深的股民,劉先生笑言自己選股還是“聽消息”“憑感覺”,并沒有成體系的選股策略。談到對后市的看法,劉先生笑著說,自己不是專業股評人,對市場的預測也是人云亦云。但自2016年市場大幅調整以來,很多個股還沒有漲回此前的水平,且2018年A股再次下挫,個股價位已經很低了,他認為這是一次機會。“雖然上漲空間不好預測,但應該下跌空間有限,現在入市還算安全”。
經歷了牛熊轉換,劉先生在A股學到的最重要一課就是耐心,“只要不加杠桿,不盲目追漲殺跌,精選業績好的個股,我還是有信心在長跑中獲得盈利”。
“我就是媒體所說的‘新韭菜。”孫先生說。
7月9日晚上,孫先生發了兩條朋友圈,一條是哈薩克斯坦出現不明原因肺炎,另一條則是一個調侃90后炒股的漫畫“最近我在學習股票知識”。
作為一個剛參加工作一年的95后,孫先生炒股兩個月,本金是他所有的積蓄——3萬元。
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5月中國境內股票市場新增投資者121.41萬,今年連續第三個月新增超百萬。
百度搜索顯示,7月7日,“股票開戶”搜索指數為近一年來最高,達到8330;“牛市”的搜索指數近半年一直處于400~1600區間低位運行,7月份開始連續攀升,7月6日出現近半年最高值,達到19984。
孫先生目前加入了3個炒股群,兩個是被別人拉進去的所謂專業炒股交流群,另一個則是大學同學們自建的一個名為“我們不要當韭菜”的新手炒股群。
和很多新股民一樣,孫先生換手率極高。
“我們互相提醒不能貪心,股票漲了3%就拋。不買名不見經傳的股票,緊盯明星企業和中芯概念股,但真是操作猛如虎,盯盤比‘吃雞還累。”孫先生說。
銀河證券的分析師田琳給不同年齡段的客戶都貼了標簽,針對90后客戶,她認為90后股民本金低,平均不超過5萬元,但是態度很積極,學習熱情非常高,有承擔風險的勇氣但都是謹慎派,拒絕加杠桿炒股。
據國泰君安月度數據顯示,2020年6月,其線上開戶環比上升三成以上,其中90后開戶比例最高,達到30%。
但是A股持續走高也讓不少90后心態發生了變化。
因為對于許多90后來說,這一次牛市將是他們工作賺錢后的第一個牛市,各種漲停消息看得他們眼花繚亂,平日的財富焦慮瞬間轉化為開戶的動力。
微信群、社交網絡上,許多年輕人不知疲倦地交流炒股心得,所到之處充滿了“渴望暴富”的氣息,很多年輕人無法抵擋牛市的誘惑。
“請教您一個問題,網上說當平時不炒股的親戚都開始給我推薦股票就是見頂的信號,這種說法對嗎?”孫先生認真地問道。

2011年3月,公交車車身上的廣告吸引股票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