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華 張力彩
為讓政府要辦的民生項目,與百姓的迫切需求更加“合拍”, 2019年下半年,區政府利用三個月的時間,通過電視臺、報紙、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公開向社會各界廣泛征集民生實事項目。區人大常委會依托人大代表之家、專業代表聯絡站,組織全區代表廣泛聽取群眾對民生實事項目的意見和建議,力促民生實事更接地氣、更貼民心。
從投票結果看,墾利區民生實事項目得票率高度集中,承載著百姓最期盼的訴求。票決制讓民生實事項目不再由政府唱“獨角戲”,而是通過科學民主的設計,讓24件民生實事項目從征集、票決到最終落地的過程接地氣、匯民心、聚民力。“這充分體現出政府變‘為民做主為‘由民做主,這樣的民生實事含金量最高。”參與票決的區人大代表馬廣華表示。
創新出臺了《關于推行重大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的意見》,將重大民生實事項目代表票決制工作流程分為征集初選、審議票決、實施監督三個階段,基本形成了項目征集—初定—票決—公開—監督—評估—測評的規范運行體系,并通過“人大代表之家”密切聯系人民群眾,推動重大民生實事項目代表票決制工作在全區7個鎮街“開花結果”。
區民生實事項目票決產生后,區人大常委會深入研究先進地區經驗做法,結合墾利實際,制定出臺了《關于對區政府2020年度民生實事項目進展情況進行督查調研的安排意見》,推行目標責任制,將具體任務量化到崗、細化到人,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和政府相關部門共同全力推進項目實施,實現代表“人人有任務”、項目“事事有監督”。建立了“人大常委會領導牽頭、各專委會分工負責、鎮街人大工委聯動、代表全面參與”的“一對一”督辦機制。
監督項目推進才是“重頭戲”。票決不是一種形式,而是一種監督。票決制要真正落地見效,重中之重是做好監督的“大文章”。一是靶向監督“一對一”。組建5個代表監督小組自6月1日起對區人大代表票決的24項民生實事項目開展為期一個月的督查調研。小組除參與監督工作組的集中檢查外,制定小組年度監督工作計劃,明確小組成員工作職責,定期形成小組監督意見建議。二是項目進展“立交立辦”。各監督工作組及監督小組建立微信工作群,及時通報項目進展情況和存在問題,代表意見建議隨時提,責任部門及時答,搭建代表與政府部門、代表與人大常委會之間的“直通車”。三是項目評估“剛性化”。成立評估小組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跟蹤評估,形成書面監督報告并對項目完成情況作出評價,與區人大常委會監督情況報告、區政府民生實事項目完成情況報告一并提交區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區人大常委會會議對民生實事項目實施完成總體情況進行滿意度測評。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墾利區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經過一年多的探索與實踐,變“政府配菜”為“群眾點菜”,摸索出了群眾“點菜”、代表“定菜”、政府“買菜”、人大“驗菜”的為民辦實事全新實踐,形成了“區委決策更加科學民主、人大依法監督更加務實有效、政府為民執政更加積極主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