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國家種植產業結構不斷調整,玉米的種植面積呈現逐漸縮小趨勢。提升玉米單位面積產量,對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目前在玉米栽培中存在品種、施肥方式、定植密度以及病蟲害等問題,可以通過科學選種、適時播種施肥、合理密植、加強病蟲害防治等措施促進玉米生長發育,提升自身抵抗能力,為玉米的高產與穩產提供基本保障。
關鍵詞:玉米;栽培技術;品種;施肥;定植密度;病蟲害
韓相文. 河南新鄉市玉米栽培中的問題與措施[J]. 農業工程技術,2019,40(14):62.
玉米是新鄉市第二大糧食作物,常年種植面積348萬畝以上,總產190萬噸以上,種植面積占全市糧食總面積的35%以上,產量占全市糧食總產量的37%左右。抓好夏玉米生產對于保障全市糧食供給、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要意義。玉米也是新鄉市重要的秋季作物,種植面積占秋糧總面積的80%以上。推廣優質高產的玉米品種及高效精簡規范化的栽培技術,有利于促進農業供給側改革,有利于農民增產增收,有利于全市玉米的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和產業化發展,對于確保全市糧食安全、提升農業生產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一、玉米栽培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1、品種不佳
目前很多農民在種植玉米時,對玉米品種的重視程度不高。在很多農民思想觀念中都認為只要為玉米提供充足的水分和養分,就可以獲得更高的產量和品質;在玉米種植過程中,為了保證玉米健康生長,將工作重點放在如何防治玉米病蟲害方面,忽視了早期玉米品種的選擇,最終造成玉米產量和品質較差。實際上,玉米品種本身的質量和生產性能直接影響玉米的產量和品質。在玉米品種選擇時,要結合本地區的氣候環境種植制度,選擇適應能力較強、抵抗能力較強、抗病性能優異的優質玉米品種,有利于保障玉米的產量和品質。
2、施肥和耕作方式不科學
在廣大基層地區,很多農民一直堅持傳統的施肥方式,不注重有機肥的施入,盲目施入化學肥料,使農田的肥力逐漸降低,土壤理化性質發生變化,導致玉米長勢不佳。在玉米栽培過程中,很多農民不重視,也不了解土壤翻耕。在播種之前不能夠做到科學施肥,科學翻耕,導致土壤板結嚴重,難以形成疏松的土壤環境,玉米根系不能向著縱深化方向生長,在生長中后期容易出現倒伏問題。
3、定植密度不合理
在玉米栽培過程中,不同的玉米品種應該確定不同的種植密度。但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很多農民一直沿用經驗式的種植模式,在種植一些新品種時,不了解該品種的生物特性,只是按照原來的種植方法開展生產。種植時盲目密植,田間通風透光率較低,使玉米生長勢變弱,抵抗能力變差,很容易滋生多種病蟲害,防控壓力越來越大,不利于提高玉米產量和品質[1]。
4、病蟲害危害
農民在進行病蟲害防治過程中,不注重事前預防,只注重事后的化學藥物防治。在病蟲害發生初期,不能夠引起種植戶的重視,當病蟲害加重之后使用化學農藥進行噴霧,防治效果較差。為了提高藥物防治效果,很多種植戶使用國家禁止的高毒高殘留農藥,使得玉米的藥物殘留嚴重超標,威脅人們身心健康。
二、玉米栽培技術問題解決措施
1、科學選擇玉米品種
在玉米種植之前,應該引導種植戶掌握本地區的土壤環境、氣候條件等自然因素,參考專業人員的建議和意見,選擇抗病性能優異、生產能力較強的優質玉米品種,這對保證玉米產量和品質有很大幫助[2]。
地方農業農村部門還需要加強培訓力度,加快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進程,及時對傳統落后的耕作模式進行改革,保證農民能夠利用專業知識科學種植玉米,提高玉米品種的抗病蟲害和抗自然災害能力。
2、科學播種施肥
在玉米播種之前,應該做到科學選地,科學整地,確保種植地地勢平坦,土壤層深厚,有機質含量豐富。每次翻供深度控制在25-30 cm,以打破犁底層為主,保證土壤疏松多孔,確保玉米出苗之后根系能夠向著縱深化方向生長。
除了播種還應該做好施肥工作。基肥施入應該堅持以有機肥為主,化學為輔,嚴格控制氮肥的使用量。將化肥和有機肥混合均勻之后灑播到土壤表面,一起翻耕到土壤表層以下。
3、控制合理的定植密度
在玉米栽培過程中,合理的定植密度是實現玉米產量最大化、效益最大化的關鍵。農民應該秉持因地制宜的科學發展理念,結合玉米品種的特性和種植地的實際情況,確定合理的定植密度。緊湊型的玉米品種可以適當密植;寬葉類的玉米要嚴格控制定植密度,確保田間通風透光良好,為玉米生長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4、科學防治病蟲害
玉米病蟲害防治應該始終堅持以農業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原則。通過科學選種、科學整地,確定合理的定植密度,減少病蟲害的滋生繁殖。玉米進入水肥關鍵期要及時施肥灌溉,促進玉米植株的生長。當田間病蟲害達到防治標準之后,應該選擇低毒低殘留農藥進行針對性防控,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避免玉米產生藥物殘留,保證玉米品質安全。
三、結語
綜上所述,玉米是全國主要農作物,對保證社會穩定、國家經濟發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當前玉米高產栽培過程中面臨不少突出問題,要采取必要措施,切實改革傳統種植模式,以科學的方式進行生產,保證玉米獲得高產穩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