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永朋 徐愛英
摘要: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機構不斷調整,土豆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但傳統土豆陸地栽培模式,由于播種期較晚,土豆集中上市,土豆價格較低,農民群眾的經濟收入水平一直難以提升。該文從品種選擇、薯塊處理、科學施肥、合理密植、科學田間管理等幾個方面論述了土豆地膜覆蓋高產栽培技術,以期該次研究對加快這項技術的推廣應用有一定幫助。
關鍵詞:土豆;地膜覆蓋;高產;栽培技術
曲永朋,徐愛英. 土豆地膜覆蓋高產栽培技術要點[J]. 農業工程技術,2019,40(14):68.
土豆又稱為馬鈴薯,是世界四大糧食作物之一,具有十分廣泛的用途。通過積極推廣應用土豆地膜覆蓋栽培技術,能夠提早播種日期,保證生產的土豆能夠盡早上市,增加農民群眾的經濟收入。相對于傳統土豆栽培模式,地膜覆蓋栽培可增產30%-50%,提早成熟期1-2周。另外,該種栽培模式還能夠有效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提高地表溫度,抑制雜草生長。
一、品種選擇
品種是決定土豆獲得高產穩產的關鍵,要結合本地區的氣候條件種植制度和土豆的生育周期選擇高產穩產、抗病性能較強的土豆品種。在進行新的土豆品種推廣應用之前,要進行一定時間的示范種植,保證土豆更好地適應本地區氣候特色,確定具有增產潛力之后才能夠進一步推廣應用。
二、土豆種薯處理
在播種之前將土豆放置在通風保溫的地方,擺3-4層,在上方覆蓋5 cm的細沙在上方覆蓋一層薄膜進行增溫催芽。在這項工作開展過程中,應該嚴格控制濕度條件,避免引發土豆腐爛。采用上述措施一般經半個月的催芽處理,種子表面就會生長出芽眼。
催芽結束之后將種子進行切塊處理,要確保每個薯塊上有1-2個健壯的牙眼,每個薯塊的大小控制在15-30 g[1]。切塊后曬種,加快愈傷組織恢復。曬種后使用22.4%氟唑菌苯胺(阿馬士)25 g,兌水1.0-1.5 kg,噴100 kg土豆種,晾干后播種;或者每畝用50 g阿馬士,兌水15 kg噴播好種的土豆溝。拌種結束之后,將種子放在陰涼的通風處充分晾干,然后進行播種。
三、土壤選擇、深耕與施肥
土豆種植要選擇疏松多孔的農田,以壤土和沙壤土為宜,要保證種植地連續三年沒有種植過茄科類作物。種植地選擇完畢之后,應該及時進行深耕耙地,深耕深度控制在20-30 cm,以打破犁底層為主,保證地面整潔,不存在明顯的大土塊。
結合整地還需要做好基肥施入工作。基肥應該堅持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每畝施入完全腐熟的有機肥1500-2000 kg,并施入氮磷鉀復合肥30 kg、磷肥10 kg、鉀肥10 kg。對于地下害蟲危害較為嚴重的種植地,結合整地在土壤上撒播添加辛硫磷的細沙或者麩皮,對預防地下害蟲有很大幫助。整地結束之后,按照80-90 cm的行距起壟,壟面寬50-60 cm[2]。然后在壟面上覆蓋農用地膜,將兩側的地膜用土壤壓實,確保地膜和壟面充分接觸,不存在破損。
四、科學播種
土豆地膜覆蓋栽培一般在2月下旬到3月初播種。先使用開溝器,在地膜上開一個孔,然后將土豆薯塊放入到定植孔當中,確保芽眼向上,播種深度控制到5-8 cm。播種結束之后,在上方覆蓋一層濕潤的細土。壟面寬50-60 cm的種植地,采用雙行播種模式,株距控制在25-30 cm。壟面寬20-30 cm的采用單行播種模式,株距控制在20-25 cm,每畝播種3000-3500穴[3]。
五、田間管理
1、查苗補苗
土豆種植完畢之后,要密切觀察田間的幼苗出土情況。如果遇到連續陰雨天氣影響到土豆頂土,應該及時將上方的土坨打破,將土豆幼苗釋放出來。腐爛的土豆應該將其及時清理出去,并做好定植穴的消毒工作,再次播種同一個品種土豆,確保田間出全苗,培育壯苗。
2、合理追肥
土豆是喜肥類作物,由于種植地土壤主要以壤土和沙壤土為主,保水保肥能力較差,因此在土豆整個生長發育階段應該做好追肥工作。當田間幼苗生長出80%時,應該施入一次促苗肥,每畝追施碳酸氫銨40 kg和人畜尿700 kg混合之后施于行間。當田間出全苗之后,應該追施一次壯苗肥,每畝使用25 kg復合肥,兌水1000 kg施入行間。當土豆進入現蕾期之后,對鉀元素的需求量顯著增加,此時應該及時追施鉀肥。使用硫酸鉀復合肥20-25 kg,兌人畜尿500 kg施入行間。土豆進入盛花期之后,可以葉面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增加葉子的光合作用能力,加速有機物質積累。
3、科學灌溉
土豆在不同生長發育階段對水分的需求存在很大差異性。覆膜栽培的正常年份,一般不需要灌溉也能夠保證土壤濕潤,滿足土豆生長發育所需。但土豆進入薯塊膨大期,由于機體生長發育旺盛,對養分和水分的需求量加大,此時應該保證田間有充足的水分,如果這個階段遇到連續干旱,應該及時進行灌溉,確保田間墑情適宜。當土豆進入生長中后期,如果連續遇到陰雨天氣,應該及時將田間的積水排出,避免引發薯塊腐爛。
六、病蟲害防治
土豆生長周期較長,在整個生長發育階段很容易受到多種病蟲害的威脅。在病蟲害防控過程中,應該始終堅持農業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原則。密切觀察田間土豆的生長情況,選擇低毒高效低殘留的化學農藥定期進行農藥防治。地下害蟲危害較為嚴重的種植地,可以選擇使用50%的辛硫磷乳油800倍液、或者10%的吡蟲啉、或2.5%的氯氟氰菊酯進行防治。當土豆生長到中后期,要重點防治好晚疫病和青枯病,發病初期可以選擇使用25%的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2%的克露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687.5 g/L的銀法利及40%的春雷·噻唑鋅輪換交替使用,每間隔7-10天使用一次,連續使用2-3次。陰雨天氣應該注重做好土傳病害的防治工作,每次藥物防治過程中,可以額外使用磷酸二氫鉀或者有機肥液進行根外追肥,增強土豆植株自身的抵抗能力。土豆采收前半個月停止用藥,保障土豆質量安全。
參考文獻
[1] 朱志剛. 土豆地膜覆蓋高產栽培新技術研究[J]. 農業與技術,2017(09).
[2] 王俊平. 土豆地膜覆蓋高產栽培新技術[J]. 農業與技術,2017(20).
[3] 吳方標. 淺析土豆地膜覆蓋高產栽培新技術[J]. 農民致富之友,20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