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彩
摘? 要:小學數學一年級是學生數學學習的開始,主要內容為一些較為基礎的數學知識。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教學的重點要更多地放在學生的個人感受上,讓學生通過這一段時間的數學學習對數學知識產生興趣,從而為以后進一步深化學習奠定基礎。本文通過對一年級小學學生心理特點和思維特點的把握,提出了通過對教學形式的改變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并列舉了三種主要的具體教學形式,希望能夠給廣大小學數學教師一點幫助。
關鍵詞:小學一年級數學;學生興趣;激發策略
小學一年級是一個特殊的時間段,學生正式開始了數學專業的知識學習,正式感受到了數學知識的魅力。在這一階段,學生所形成的對數學學習的態度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以后在數學學習中的主動性和學習效率。從這個方面來講,教師在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中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是極為重要的。而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初次投入到正式學習中,還不適應較為緊張的學習狀態,并且在心理上對于一成不變的單調教學是極為排斥的。如果教師忽視了這一點,在實際教學中沒有對舊有的教學形式進行改變,其教學效果就無法滿足新課改所提出的要求,對于學生的成長也是不利的。因此,教師要轉變自身思想,從多媒體的利用、游戲活動的開展和手工操作的進行這三個方面入手對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進行改革,充分激發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
一、利用多媒體設備,教學卡通化
想要在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中激發出學生的興趣,教師首先要從利用多媒體設備入手。相比于以往的教學,現如今的教學最大的優勢之一就在于多媒體設備的普及,這讓教師們有了更多的教學方法可以選擇,對于知識的呈現方式也變得更加多樣化。針對某一部分知識,教師就可以抓住一年級學生的心理,借助一些卡通人物的口來說出相關的知識,或者通過一些卡通動畫的演示來表現知識。這種卡通化的教學形式能最大程度上吸引一年級學生,保證他們對數學的好印象。
比如,在“1~5的認識和加減法”這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給每個數字設計一個卡通化的形象,讓其以更加有趣的形象出現在學生們面前。教師可以在投影屏幕上投射一個數字“1”的卡通形象,然后讓它“說話”:“我是數字1,我長得修長筆直,是數字大家族的老大。”而其他的數字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呈現出來,這樣一來,這部分的知識就顯得有趣多了。而學生出于對卡通形象的興趣和視覺聽覺上的雙重刺激,其對于知識的學習也就會更加有效。
二、開展教學活動,教學游戲化
想要在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中激發出學生的興趣,教師也要有意識地開展一些教學活動,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充分參與進數學知識的學習中去。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對游戲活動十分感興趣且十分熟悉,教師完全可以利用這一點,為游戲活動增添一些數學知識,讓其能夠從實際運用的角度來幫助學生更快地熟悉所學知識。從這一方面來說,游戲活動的開展不僅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為學生提供一個實際運用所學知識的機會,用最快的速度幫助學生熟悉學習到的知識。
比如,在“20以內的進位加減法”這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將計算變成一個配對游戲。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別頭帶一個數字,然后給出一個具體的數值,讓學生與其他學生組隊相加成這個數字。通過這樣的形式,整個數學知識的教學就顯得生動了許多,學生們的學習體驗也就不再是干巴巴的數字計算了,而是一種更加有趣的競爭型游戲。
三、結合手工操作,教學直觀化
想要在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中激發出學生的興趣,教師還要鼓勵學生開展一些手工操作,在鍛煉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也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所學知識。數學知識有其固有的抽象性,一年級的數學知識也不例外,而正是這種抽象性為學生的知識學習增加了很多難度,影響了學生學習效率,并且很容易讓學生感受到挫敗感,失去學習的信心。因此,教師就可以用手工操作的方式來解決知識抽象性帶來的理解難題。
比如,在“認識鐘表”這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拿一些真實的鐘表讓學生進行拆卸和觀察,同時也可以讓學生用硬紙板和膠水等來嘗試著制作一個鐘表。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就可以通過對真實鐘表的觀察來驗證課本上所提到的與鐘表有關的知識,更是可以運用這些知識進行一個簡單的鐘表制作,在實際思考過程中深化對鐘表知識的理解。如此一來,學生對于時間單位的概念就不再是抽象的,而是真實可見的,這對于學生的理解是很有好處的。
綜上所述,教師想要在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要學會利用多媒體設備,將教學卡通化;其次要適當開展一些游戲活動,去除教學過程中的枯燥性;最后還要鼓勵學生手工操作,避免理解問題時帶來的負面情緒。
參考文獻:
[1]時笑宇.淺談小學一年級的數學教學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8(23):152.
[2]羅慶華.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的激趣方法探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7,3(09):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