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艷
摘? 要:對于初中生而言,在語文學習中最大的難題是進行作文創作,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初中生缺乏素材的積累習慣,并且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普遍缺乏積累素材的指導工作。我們都知道萬丈高樓平地起,學生寫作文的過程也好比是建樓的過程,只有具備了足夠的素材,才能將高樓建設得牢固、漂亮。為此,初中語文教師應指導學生養成積累寫作素材的習慣,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關鍵詞:初中語文;寫作素材;作文水平
作文是學生學習能力的一種體現,在作文中可以反映出學生的心聲,體現學生的思維特點。可以說,一直以來很多語文教師是很注重學生的寫作培養的,但是在長久的教學實踐中,很多語文教師讓學生進行作文訓練帶有一定的功利心理,教師讓學生進行大幅度的作文訓練,其訓練的方向大多是中考應試范圍內的主題,導致學生寫作的過程帶有極大的逆反心理,影響了學生的作文水平提升。并且,經過教學的不斷改革,當今的作文教學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其中之一,就是學生普遍缺乏寫作素材的積累,導致學生寫出來的作文干癟癟,無情感可言。為了讓學生能夠寫出有個性的優秀作文,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寫作素材積累指引。本文進行了詳細的作文策略展示,希望對提升初中生的作文水平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創設情境,激發寫作興趣
興趣可以引發學生對語文作文的好奇心,為學生的語文作文學習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在初中語文教材中蘊含了大量的優秀之作,這些代表作是作家親身經歷或對生活的感悟。要想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語文教師可以借助文本的內容并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沖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創設的情境就成為了學生積累素材的基本形式之一,可以為學生作文提供幫助。
例如,在學習《敬業與樂業》這一篇課文時,筆者讓學生認真閱讀了文本,讓學生說說這種體裁的寫作特點,學生們明白了寫作要重點突出、觀點明確等。于是,筆者在后來的寫作課堂中,為學生提供了與誠實有關的視頻,視頻的情節是以故事的形式展現的。在學生觀看之后,筆者讓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并仿照《敬業與樂業》的寫作方法寫一篇《誠實與謊言》的作文。如此,通過運用多媒體設備創造相應的寫作情景,讓學生直觀地感知自己所要描寫的主題,調動了學生的習作興趣,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寫作中,進而提高了作文教學的有效性。
二、觀察生活,記錄觀察所得
生活是學生寫作的源泉,縱觀那些優秀的名家之作,都是作者對生活的真實觀察和體驗的結果。但在長期的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認為教學的重點應在課堂,為了追求高效的課堂結果,常常剝奪了學生的課外學習時間。但是,真正的功夫在課外,語文教師應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讓他們親近大自然,讓他們養成隨時記錄心情的習慣。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學生寫作起來才有得可寫。
例如,讓學生觀察大自然中的一朵花、一棵樹、一粒塵,讓他們記錄當時的心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降低對學生的要求,只要是學生的真實經歷或真實想法就好。在學生積累的過程中,教師要不定期對學生的“積累賬本”進行檢查,隨時對學生指出寫作問題。在師生輕松的互動中,不僅提升了學生的積累習慣,也為學生較高的寫作水平提供了動力。
三、激發想象,積累寫作素材
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還要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使學生將自己的想象融入到寫作中,會使作文更加新穎。在一些寫作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依據教材文本的留白,讓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并進行拓展寫作或創新寫作,也不失為一種很好的寫作積累。為此,語文教師應走出傳統教學形式的束縛,放開對學生思維的束縛,讓學生盡情想象,為寫作打通一條綠色通道。
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描述了“我”的一家對叔叔的態度,在態度中折射出人性,值得每個人思考。筆者讓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欣賞文本中的語句、分析文本的人物性格等。之后讓學生繼續想象多年以后,“我”再次遇到了叔叔于勒的結果。讓學生進行想象,既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綜合能力,又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這對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有很大幫助。當然,除了讓學生結合文本進行想象外,筆者還鼓勵學生聯系實際生活場景展開想象,之后將自己的所想寫出來。既提升了學生對實際生活的觀察能力,也提升了學生的語言知識運用能力。
總而言之,就目前我國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初中生在寫作中最明顯的一個問題之一就是缺乏對素材的積累和運用能力。為此,語文教師應摒棄傳統作文的教學觀念,對學生進行積極的指導,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語文教材中掌握作者的寫作方式,讓學生進行一定的演練;可以讓學生進行觀察,在觀察中形成思維,為寫作提供源泉;還可以鼓勵學生盡情想象,讓學生才思泉涌,寫出更具個性的作文。萬丈高樓平地起,只有從多個方面進行積累,才能提高初中學生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崔元慶.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素材積累的策略[J].甘肅教育,2019(17):74.
[2]徐佑國.探析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積累寫作素材的方法[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7(09):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