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紅玉
摘? 要: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容易產生語文無用、學與不學都一樣的錯覺,形成錯誤的學習理念。這就需要教師圍繞學生的問題來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參與動力,可以改善學生的學習現狀,讓學生找準學習的方向,不再消極面對語文。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學生;參與動力;途徑探究
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參與動力,可以通過帶領學生觀賞不同教學手段的風采來實現,就像是呵護幼小的花苗一樣,給它積蓄力量的機會,給它綻放的機會。
一、觀賞生活的花苗——培養學生參與生活學習的動力
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探究學生課堂參與動力的培養途徑,離不開對學生生活的觀察,可以通過引領學生觀察生活的花苗,來使學生汲取生活的營養,獲得參與生活學習的動力,在生活中開出絢麗的學習之花來。生活,向學生展示了萬千世界的不同,向學生提供了不一樣的舞臺,學生在生活背景下學習語文知識,能夠感受到生活的熱情,徜徉在生活的懷抱中。
例如,在教學《回憶我的母親》時,筆者為了使學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使學生感受到朱德同志對母親的深厚感情,學習朱德同志關愛母親的優秀品質,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在教學中組織學生回想自己與母親之間的故事,講一講母親是如何通過言行來教育和影響自己的。學生結合自己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分享了母親對自己的教育,感受到了母親對自己的深遠影響。接著,筆者組織學生對課文進行閱讀,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品味朱德母親的品質。學生在閱讀課文后,明確了本文是朱德同志通過描述自己對母親的回憶,歌頌了母親勤勞簡樸、寬厚待人、頑強堅韌的品質,表達了對母親的懷念和敬愛之情。這樣,筆者通過帶領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來進行感悟,促使學生參與到了課堂學習中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觀賞問題的花苗——培養學生參與問題學習的動力
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探究學生課堂參與動力的培養途徑,離不開對學生問題的觀察,可以通過引領學生觀察問題的花苗,來使學生思考語文知識的答案,獲得參與問題學習的動力。問題,就像是戰士手中的矛一樣,給他們以進攻的底氣。學生解決語文問題,可以走進語文知識的深處,了解語文知識的內涵。教師鼓勵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也是為了促使學生參與到學習中。
例如,在教學《中國石拱橋》時,筆者為了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中國石拱橋,感受中國石拱橋的文化特點和建筑魅力,促使學生看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教學中帶領學生對中國石拱橋進行了觀察和欣賞,讓學生思考問題:什么是石拱橋?中國有哪些著名的石拱橋?你都了解哪些石拱橋?閱讀課文,說一說課文中描寫了哪一座石拱橋?采取了怎樣的寫作手法?文中的石拱橋的總體特征是什么?你從中獲得了怎樣的啟示?學生圍繞問題對課文進行了閱讀,分析了文章的寫作手法,知道了課文通過說明語言來闡釋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體會到了說明文的寫作效果。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還了解了更多的石拱橋,看到了中國石拱橋的發展,體會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這樣,筆者通過帶領學生觀賞問題的花苗,以問題為導引,促使學生參與到了問題探討的學習中來。
三、觀賞實踐的花苗——培養學生參與實踐學習的動力
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探究學生課堂參與動力的培養途徑,離不開對學生實踐的觀察,可以通過引領學生觀察實踐的花苗,來使學生汲取實踐的營養,獲得參與實踐學習的動力。實踐,讓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不再單調,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資源來完成對語文知識的積累。教師帶領學生感悟實踐,是為了幫助學生了解知識的應用,培養學生的貫通思想。
例如,在教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時,筆者為了使學生了解詩歌的主要內容,能夠通過詩歌來分析詩人的寫作特點,理解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培養學生對中國古詩詞的熱愛,在教學中帶領學生對詩歌進行了朗讀,讓學生在聲音的變化中感受詩人情感的變化。學生朗讀詩歌后,對詩歌的內容有了大致的了解,知道了詩人通過描寫自己的茅屋被秋風吹散這件事,抒發了自己對天下寒士的悲憫,對國土飄搖的擔憂。接著,筆者組織學生對詩歌進行翻譯,讓學生結合詩人創作的背景,寫出詩歌的大意。學生通過了解詩人的創作背景,知道了詩人創作詩歌的時候,正面臨著連年戰亂,百姓貧苦的局面,不論是天下蒼生,還是國家社稷,都處在磨難之中,詩人借助詩歌表達了自己憂國憂民的情感,想要為天下太平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這樣,筆者通過帶領學生進行詩歌翻譯實踐,讓學生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詩歌理解,培養了學生參與實踐學習的動力。
總之,本文通過對觀賞生活的花苗、觀賞問題的花苗、觀賞實踐的花苗等教學環節的闡述,探討了培養學生參與生活學習的動力、參與問題學習的動力、參與實踐學習的動力的方法,希望對所有教師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魏琳.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指導策略分析[C]. 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年教學研究與教學寫作創新論壇成果集匯編(三).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223-225.
[2]張文永.初中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J].學周刊,2020(0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