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秀梅
摘要:“學案導學”強調的是學生利用導學案進行知識自主學習的過程,在向學生教授音樂知識中利用導學案,能夠擺脫傳統教育理念的掣肘,消除以往音樂教育中的弊端,讓學生在先學后教的教育模式中,逐步提高對音樂知識的認知,提升對音樂知識的學習品質。本文筆者從高中音樂課程的教學實踐出發,提出導學案的應用優勢,淺談如何基于學案導學法,提升音樂課程的教育品質。
關鍵詞:學案導學法;高中音樂;自學
在高中音樂課程的教學中實施學案導學的教育模式,能夠引導學生進行音樂知識的自主學習,讓學生按照導學案中的內容指導,進行音樂知識的自主探究,從而在提升學習能力的同時,完成對音樂知識的有效認知。因此,在現階段的高中音樂課堂中,教師應當積極利用學案導學法開展音樂施教工作,指導學生提高對音樂知識的學習質量。
一、生成自學模式
素質教育理念強調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圍繞這一教育思想展開音樂課程的教育設計,教師也應當指導學生進行音樂知識的自主學習。但是,由于學生的音樂素質還處于發展階段,學生自身的音樂綜合素質較弱,所以,在以往的教育體系下,學生進行音樂知識的自主學習,表現得像“無頭蒼蠅”,不知道如何找到音樂知識自主學習的切入點,以至于降低了學生自主學習音樂知識的效果。而導學案的使用,則為學生進行音樂知識的自主學習提供了導線,教師可以在導學案中設計填空、簡答等問題,讓學生在完成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實現對音樂知識的有效自學。
例如,在《祁蒙山小調》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導學案,讓學生有目的地實現對本節課音樂知識的學習。在導學案中,教師設定“自主學習”的模塊,并在其中設定一些簡單的填空題和簡答題。之后,學生以這些填空題和簡答題為方向,在教材中進行音樂知識的檢索,從而在完成填空、簡答的問題后,對本節課中的音樂知識進行總結,提高學生對本節課音樂知識的認知質量。隨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完成導學案的情況,對學生實施針對性的教育,逐步提高本節課教學的精準性。
不難看出,高中音樂教師在設計導學案時,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模塊,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對音樂教材進行自主閱讀和音樂知識的檢索,從而完成對音樂知識的認知。
二、促進獨立思考
問題是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思索的關鍵要素,在利用導學案指導學生分析音樂知識時,教師應當注重導學案中的問題設計,通過提問的方式,點燃學生進行音樂知識探究的積極性,使得學生在不斷地思辨中,逐步加深對音樂知識的理解程度。但是,在導學案中設計問題時,音樂教師也應當考慮到學生的音樂素質,避免問題過難或過易,造成導學案中問題設計價值失效。
比如,當學生在認知“民歌的民族風格及地方風格”這一音樂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思考分析”的模塊,啟發學生的思維。通過分析教材內容,教師能夠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民歌的民族風格及地方風格等知識,因此,在“思考分析”模塊,教師為學生設定如下問題:(1)民歌是否具有民族特色呢?(2)不同的地域是否有本地區特有的民歌呢?之后,學生在完成“思考分析”這一模塊時,會對民歌的民族風格及地方風格等進行分析,從而產生思辨的結果,逐步完成對本節課知識的有效應用。
可見,在高中音樂學科的教育中,教師在導學案的設計中增添問題,能夠激活學生進行音樂知識自主分析的欲望,啟發學生的思維,指導學生在不斷地解答問題中,完成對音樂知識的有效使用。
三、激活學習興趣
在以導學案為基礎讓學生進行音樂知識的認知中,教師應當摒棄傳統形式下的教育體系,增強音樂教育中的靈動性,讓學生在進行音樂知識的自主分析、樂曲的自主賞析中,激發學習音樂知識的興趣。因此,在進行音樂學科導學案的設計上,教師可以添加合作探究的模塊,讓學生在愉悅、輕松的學習過程中,逐步提高音樂知識的學習成效。
例如,在讓學生學習“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合作學習,引導學生完成導學案中的合作探究模塊。在課堂中,教師先對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進行分析,指出不同學生所具有的不同音樂素質。之后,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將學生按照小組的形式進行人員的安排,使得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導學案中西北民歌基本特征的合作分析,讓學生依靠小組的能力,逐步提高對西北民歌基本特征的認識。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通過相互探討,加強彼此之間的聯系,提升合作能力,同時能夠基于集體智慧的發揮,完成對音樂知識的有效解讀,從而建立高效課堂。
總而言之,在目前高中音樂課程的教學中,教師使用導學案進行音樂知識的教學,不僅是對傳統教育模式的挑戰,也是真正體現學生價值的有效方式,能夠讓學生依靠自身的作用,逐步完成對音樂知識的自主認知,在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將音樂課堂的教育效果推向高潮,逐步實現高品質的音樂學科教育。
參考文獻:
[1]馮曉麗.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中的應用[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6.
[2]賀君. 翻轉課堂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