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厚甜

黃庭堅 杜甫《寄賀蘭詩》 34.7cm×69.6cm 紙本 故宮博物院藏
豆豆:經常聽有人說書法作品要有古意,請洪老師談談在一幅作品中從哪些方面表現古意,平時又應該做哪些針對性訓練。
洪厚甜:我們所說的書法作品的古意,是指什么呢?實際上就是我們古代秦漢的優秀作品和漢唐之前的這些作品所傳遞的一種信息和氣息。一般的古意就是線要跟紙有摩擦,整體的氛圍要簡樸、高古,這就是我們說的基本的古意。線不要有太大的跳動,要有向下沉的意趣,我們說這個它具有古意。
那么,古質而今妍,古人所說的這種東西,也就是對用筆的狀態的判斷,你修飾性的技巧越多、小技巧越多、小跳躍的動作越多,它離古的意趣這個距離就越遠。
所以我們在訓練書法時,除了以“二王”的這些轉換技術、轉換技巧、流美的技巧入手之外,還需要更多地從秦漢的這些刻石、刻碑,以及鑄造文字里面去吸收營養,還有現在我們當代書法大家所關注的民間的刻畫,民間的一些磚刻、瓦當,這些文字它都顯得很簡凈。那么一簡凈,它離古就更近,再加之線質的樸厚、結構的稚拙,它都能夠給我們增加很多古的意趣。所以說平時要多從這些方向著手、著眼,那么你越近古,你作品的品位就會越高。
書茶先生:我想問您一下什么是中鋒用筆,您的理解是什么?
洪厚甜:中鋒用筆是后來的人在研究書法的時候,對線條生成狀態的一種技術上的描述,他們的說法也是依蔡邕“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就是在線條的中間,筆鋒居中的這樣一種認識方法。
其實,學習書法大可不必拘于偏鋒、側鋒、中鋒,我們只要堅持篆書用筆的一種狀態,這個線就永遠能夠保持它的圓渾度、厚度、立體感。
總之,書法有什么樣的世界觀、什么樣的認識方法,就有什么樣的書法觀。對書法的認識一定要超越前人的認識,要站在古人智慧的基礎之上,有我們這一代人對書法的宏觀的哲學觀照。那么,你超越了中鋒側鋒,它就包含了中鋒側鋒,你超越了方筆圓筆,它就包含了方筆圓筆,不拘于方圓,不拘于中側,我想才是學習書法、把控書法技術的正道。

清 何紹基 錄語 故宮博物院藏
何其謬哉:洪老師,請問篆籀筆法在實際操作中,如何起筆、收筆、行筆,以寫出效果?
洪厚甜:篆書,尤其是大篆,先秦以前三代的篆書—古篆這一塊兒,是離我們很遠的一個文字系統。歷代對于這一系統的觀照都很多,尤其是清代的碑學興起以后,大家對它的關注更多。當然對這一板塊的筆法的研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可能把它理解得簡單一些,有的人把它理解得豐富一些,有的人把它理解得流暢一些,有的人把它理解得遲澀一些,有的人把它理解得規范一些,有的人把它理解得自由一些,這些歷史上都有很多優秀的書法家對他們進行過解讀。
我在對這一塊的理解是這樣的:篆籀的筆法核心是起筆處的技術動作,我是這樣認識小篆和大篆的,就是嶧山刻石、泰山刻石,秦小篆李斯他們的這一塊,是一個小篆的系統,它有圓潤流暢而富于彈性的線,有內收之意、圓潤的線條,它是小篆的一個技術系統。相對于小篆的這個技術系統來說就是大篆的這一個技術系統,那么它核心的技巧是在起筆處的絞裹上,在行筆的過程中,我們把它歸納成:小篆的是逆鋒起筆、頓、提、推這四個動作在起筆處完成,行筆的過程中推著走,收筆處回鋒收筆;大篆的過程就是逆鋒起筆之后,它有一個絞裹,讓毛筆產生螺旋狀的這個過程。這個過程中毛筆就有一個抗拒絞裹的這種能力,反方向運動,它就增加了紙上的摩擦力,那么在利用這個摩擦的過程中,線條就變得厚而且有遲澀感,有鑄造文字的體積感,關鍵是在起筆處。它的行筆和收筆處和小篆的技術技巧都是相同的。當然了,在行草書的線條、隸書的線條的運用過程中,在寫碑的線條、寫帖的線條的運用過程中,在引入這些系統,這些篆籀大篆小篆的這種用筆方式、線條形態的過程中,它有很多變化和延伸,這要根據每個人自己的書寫狀況、理解去完成這個技術內容。



洪厚甜 臨《石門頌》235cm×122cm 紙本 2020年

唐 李邕 麓山寺碑 局部
胡浩:洪老師能否談談書法中格局和章法的區別和關系?
洪厚甜:我們所說的書法的格局它不是一個具體的東西,格局就是你的取法、取向,不能跟章法混同。章法是指具體的分篇布局,行與行的關系,字與字的關系,通篇的整體布局,當然最后的格局也可能通過章法有所體現。但是格局更抽象一些,它是超越了具體的章法布局的東西,格局大小是境界的大小,境界的高低。格局跟人的閱歷和素養有密切關系。
南極洲177:洪老師,請問創作書法作品的時候,作品的章法布局是提前就設計好的,還是在書寫的過程中逐漸調整形成的?
洪厚甜:書法的章法實際上就是整個的構成關系,這個構成關系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參照經典的書法作品的構成章法,包括不管是《蘭亭序》的手卷形式,《祭侄稿》的手卷形式,還有楊維楨的一些條幅的形式,王鐸的一些條幅形式,這些經典的樣式都是我們的參照系。但所有的方法最后都要靠我們去掌握它的規律,所有的形式都是生成的一個結果,那么這些規律、章法構成形式所表達的也是跟一種書法語言的協調、融通是一體的。
它之所以能夠一體的最核心的就是隨機生發、隨機生成、不期然而然,當然這種不期然而然肯定是訓練以后的不期然而然,是把握了章法構成內在邏輯關系以后的不期然而然。所以說訓練、設計是前期的,當你進入后期的自然生成、創作、把控的過程中,它就會走向無意識、下意識,這種甚至于是很多時候的無意于佳乃佳,超出了自己的預想,就是自己的作品在這種狀態下生成形式以后,超越了自己所想的一種狀態,它完全都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