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琦,杜 娜,胡海洋,劉秋美,李 佳,張宇虹
(牡丹江醫學院附屬紅旗醫院,黑龍江 牡丹江157000)
外科手術是治療直腸癌有效的治療方法之一,可預防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對術后康復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本院手術室從完善護理配合的工作角度出發,將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和艾灸融入護理工作中。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護理方法,經臨床護理工作證實,可有效提高患者術后康復效果。艾灸是我國傳統醫學瑰寶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本研究主要觀察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結合艾灸治療在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患者康復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于牡丹江醫學院附屬紅旗醫院治療的直腸癌患者72例,均經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治療,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6例。對照組男17例,女19例;年齡27~65歲,平均(42.64±9.35)歲;病程0.5~5年,平均(2.11±0.64)年。觀察組男18例,女18例;年齡29~64歲,平均(43.45±8.90)歲;病程0.5~6年,平均(2.24±0.58)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標準 通過影像學和病理學檢查,確診為直腸癌;適合采用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治療;患者臨床資料完整,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其他部位有惡性腫瘤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合并肝、腎等功能不全患者。
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護理。術前要求患者禁食12 h和禁飲6 h以上,常規放置尿管和胃管。術中護理人員做好與醫生的配合工作,密切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補液2 500 m L。術后24 h允許患者下床活動。患者排氣后飲水,并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視患者康復情況拔出胃管和尿管。
2.2 觀察組 給予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和艾灸。
(1)快速康復外科護理 ①術前營養干預:在患者術前5 d,對于營養不良的患者,口服能全力腸內營養混懸液[紐迪希亞制藥(無錫)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284],每日500 mL。②術中控制補液:補液量嚴格控制在1 000 mL以內。③術后綜合干預:術后4 h患者可飲水,術后6 h協助患者進行床上活動,術后12 h可下床運動。視患者康復情況,可在術后24 h拔出尿管和胃管。
(2)艾灸操作 術后取足三里和中脘進行艾灸,保持艾條與穴位距離為3 cm,懸灸10 min,以患者皮膚潮紅且自身感覺無灼熱感為佳,然后在穴位周圍做往返回旋,擴大艾灸范圍。每日1次,治療7 d。
3.1 觀察指標 ①臨床指標:比較兩組手術時間、下床活動時間、排氣時間、排便時間、胃管拔出時間、尿管拔出時間和住院時間。②術后并發癥:主要包括下肢深靜脈血栓、切口感染和尿毒感染等。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臨床指標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下床活動時間、排氣時間、排便時間、胃管拔出時間、尿管拔出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患者臨床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患者臨床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下床活動時間(h) 排氣時間(h) 排便時間(h)觀察組 36 298.23±29.67▲ 11.65±3.62▲ 22.23±8.54▲ 27.20±8.23▲對照組 36 336.34±34.45 23.12±4.12 28.34±9.34 35.46±7.12組別 例數 胃管拔出時間(d) 尿管拔出時間(d) 住院時間(d)觀察組 36 1.01±0.12▲ 1.04±0.16▲ 10.86±3.11▲對照組 36 3.12±0.33 4.94±0.43 13.23±2.68
(2)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5.56%(2/36),低于對照組的25.00%(9/3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例(%)]
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是直腸癌患者目前最佳的治療方法,具有對腹腔臟器干擾少等優點,在臨床上被廣泛采用[1]。患者由于受到疾病影響,營養情況較差,精神壓力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患者術后的康復效果。針對該問題,在患者圍手術期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已經成為臨床護理工作的重點。近年來,隨著護理學的發展,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和護理方法已逐步應用于臨床護理工作中。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是指通過對患者圍手術期的各種措施加以優化,有效緩解患者的各種應激反應,達到減少患者術后并發癥和加快患者康復的目的。蔡謝瑜[2]對直腸癌患者采取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后,患者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和進食時間均明顯縮短。朱琴等[3]研究證實,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可明顯減輕患者直腸癌根治術后的機體應激反應,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發揮護理效果的主要原因在于:①注重患者術前營養情況的改善。如對營養不良的患者,通過口服能全力腸內營養混懸液的方法,在短期內快速改善營養不良情況,為患者術后康復打下良好基礎。②術中控制補液。補液量的減少有利于減輕患者心臟等臟器的負荷,降低術后腸麻痹發生率。③術后盡早運動、進食、拔出尿管和胃管。患者術后盡早運動、進食,有利于腸胃蠕動,從而縮短排氣和排便時間;盡早拔出尿管和胃管可以減少感染等情況的發生。
艾灸是利用艾條燃燒后產生的熱量,刺激人體穴位或某些特定部位,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穴位,中脘是六腑會合之處,通過艾灸刺激,可調節患者的胃腸之氣,促進患者局部皮膚血液循環、汗腺分泌,提高組織代謝能力,起到加速患者康復的作用。
本研究將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和艾灸運用于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患者的康復治療中,可進一步加速患者的康復速度,效果較為理想,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