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莉
何女士近一年來常有上腹飽脹、噯氣、早飽、惡心等癥狀,少量進食就會產生飽脹感和堵塞感。在多家醫院就醫,進行過多種檢查,均未發現異常。為此,何女士整日憂心忡忡,吃不下、睡不著,人也消瘦了20多斤。
何女士到底得了什么病,為什么病情纏綿不愈?其實,何女士這種無器質性病變或僅有慢性胃炎,以消化不良為表現的癥候群,在臨床上被稱作為功能性消化不良,比較常見,各國報道的患病率在20%~49%之間。此病雖然對患者生命安全并不造成威脅,但是常反復發作,病程較長,患者多四處就醫,重復做大量檢查,不僅耗費大量醫療資源,給個人和社會均帶來巨大經濟負擔,也使患者身心俱疲,易出現抑郁、焦慮,并影響睡眠質量,嚴重影響其生活和工作,生命質量低下。那么,我們該如何對付這種“健康人”的煩惱呢?
目前,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因未明,發病機制復雜,故臨床主要采取藥物治療的方法來減輕或緩解患者癥狀,改善其生命質量。具體用藥方案包括——
已有研究證實,胃酸刺激可以影響胃的運動和感覺功能。大量的臨床隨機對照研究發現抑酸劑對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效,故目前各國共識意見均認為抑酸劑可作為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療中的常用藥物。
抑酸藥包括H2受體拮抗劑(H2RA),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質子泵抑制劑(PPI),如奧美拉唑。這類藥對于緩解腹痛、反酸、燒心等癥狀有較明顯的作用。治療療程一般為4~8周,如癥狀改善不理想,應考慮調整治療藥物。但PPI對動力障礙為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療效不佳,因此對餐后不適綜合征(PDS,表現為餐后飽脹不適、早飽感,并足以影響日常活動,且發作至少每周3天)患者不推薦首選PPI制劑。
促動力藥是一類通過刺激平滑肌收縮從而增強胃排空及小腸轉運的藥物。常用的促動力藥有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甲氧氯普胺具有較強中樞止吐作用,可增強胃動力,但因其可導致椎體外系反應,不宜用于嬰幼兒,成年患者也不可長期大劑量使用。多潘立酮不透過血腦屏障,無椎體外系不良反應,能增加胃竇和十二指腸動力,促進胃排空,明顯改善餐后飽脹、早飽等癥狀,但長期使用可引起血泌乳素升高,個別患者出現乳房脹痛或泌乳現象。莫沙必利的受體選擇性更高,能夠選擇性作用于5-HT4,通過刺激乙酰膽堿的釋放,增強胃動力。
諸多研究均證實,功能性消化不良與Hp感染之間存在密切聯系。研究發現,持續感染可導致黏膜不同程度的急慢性炎癥,進一步可導致胃黏膜萎縮、腸上皮化生甚至上皮內瘤變的發生。而根除Hp治療可改善胃黏膜炎癥,延緩萎縮、腸上皮化生等病變的進展,減少消化道潰瘍、腫瘤的發生率。所以,應用抑酸、促動力劑治療無效者,推薦Hp的檢測和根除治療。根除治療首推四聯療法——PPI+阿莫西林+左氧氯沙星+鉍劑,或PPI+甲硝唑+四環素+鉍劑。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常伴有抑郁或者焦慮等負面情緒,抗抑郁藥物對于緩解癥狀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對抑酸和促動力治療無效、且伴有明顯精神心理障礙的患者,可選擇抗抑郁藥治療。抗抑郁藥包括傳統的三環類、單胺氧化酶拮抗劑、四環類等藥物,和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如氟西汀(百憂解)和帕羅西汀(塞羅特)等。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0)》認為,功能性消化不良辨證分為肝氣郁結證、肝氣犯胃證、脾胃氣虛證、濕熱滯胃證、寒熱錯雜證等,分別給予對應的柴胡疏肝散合越鞠丸加減、四逆散合沉香降氣散加減、香砂六君子湯加減、三仁湯加減、半夏瀉心湯加減等治療,能夠獲得一定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