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彥堯
摘? ?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對于生態環境的重視程度也與日俱增,如何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兼顧經濟和環境的有機平衡,是當前社會背景下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生態園林正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應運而生。生態園林因其可持續發展理念,完美契合當今時代發展需求,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植物配置是實現生態園林功能,體現設計理念的重要環節,因此在生態園林設計階段,設計者需要依據不同植物的生長習性和特點,因地制宜,加強植物配置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創造更加舒適的人居環境。
關鍵詞:生態園林;設計;植物配置
1? 前言
生態園林是城市建設中重要的建設目標,人們會采用較為合理的建設方式,在城市中建設人工植物群落,實現人類和動植物之間的和諧共處,提升城市的居住舒適度。生態園林既有美學價值,也有生態環境價值,因此生態園林設計師應當拓展設計思路,科學配置園林中的植物,進而實現生態園林美學價值和生態價值的雙贏。
2? 觀賞園藝植物在生態園林中的作用
首先是地被植物,起到了較好的園林覆蓋性作用,兼具保養水源水土與防風固沙的功能。生態園林園藝植物十分豐富,地被植物在選擇上應當基于生態園林的實際設計需求,令地被植物可以快速繁殖,實現全面覆蓋地面的效果。地被植物可以采用常見草木花卉,栽種方式可以成片種植,達到較好的園藝景觀效果。地被植物可以令植物空間層次感得到有效提升,分隔生態園林空間,起到對游客的導向性作用[1]。
其次是木本植物,在生態園林中也較為常見,普遍采用的方式是用彩色樹木更好襯托城市風格。木本植物主要采用的方式為孤立種植和成片種植等方式,從而彰顯木本植物的不同價值。
最后是攀緣觀賞植物,這種植物與古建筑群落息息相關,可提升城市建筑的立體感,加強城市綠化的效果,尤其在當前城市空間愈發緊張的背景下,攀緣觀賞植物可以提升建筑垂直領域園藝效果,令城市高處角落也能彰顯園藝植物的獨特風格。
3? 生態園林設計植物配置原則
3.1? 地域原則
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生長習性,在具體配置之前,設計人員一定要充分認識到植物之間的不同點,在搭配時才會令各種植物顯得更加合理。設計人員一定要先行完成勘察生態園林周邊地質環境的工作,對生態園林氣候條件、地理環境等實際情況應做到了如指掌,使綠地功能發揮更加合理。植物在配置時需要因地制宜,不能想當然一味強求植物的新穎,而是要結合地理條件,使植物可以在人工干預下茁壯成長,最大程度發揮生態園林的經濟效益[2]。
3.2? 可持續發展原則
可持續發展是生態園林植物配置,最大程度發揮生態性和觀賞性的應有之義,另外,可持續發展也要適應城市風雅、歷史文化等多重人文因素,使生態園林在營造舒適人居的同時,也可以成為一座城市的名片。植物配置時應當充分重視物種之間的共生性、競爭性等等,使群落之間和諧生存發展,形成穩定有序、功能健全的生態系統。在設計時應保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以共生為生態園林發展目標,從而實現生態園林的可持續發展。
3.3? 多樣性原則
生態園林植物配置不能過于單一,否則一旦遭受外來物種入侵,很容易對植物造成毀滅性打擊。通常情況下,生態系統自身穩定性與復雜性呈正相關,因此設計時一定要重視植物種類多樣性,為不同種類植物保有一定規模與面積。生態植物配置應當做到種群間的互利共生,防止種群之間相互抑制,削弱園林的生態性[3]。
3.4? 藝術美學原則
城市中興建生態園林,可發展成供游人小憩游玩的地方,因此在兼顧生態性的同時,也要重視生態園林的園藝美學。設計者應當依據不同植物的形態特點,注重喬木、草本植物和花卉的多層次配置,令生態園林呈現出更多色彩明度,同時也要明確不同植物的造景效果,滿足人們更高層次的審美追求。
4? 生態園林設計植物配置方式
4.1? 自然配置
自然配置可分成三種類型:孤植、叢植和群植。孤植,顧名思義,就是植株單獨種植。生態園林在植物配置時,通常會選擇單株高達喬木,以供游人庇蔭乘涼,增加生態園林立體性。另外,孤植在生態園林中往往會有一枝獨秀的視覺效果,因此對單株植物要求較高,通常植株外觀較為特殊,或者姿態觀賞性較強,會成為孤植的首選對象。并且,孤植植株對空間有較高要求,如果周邊出現相似植株,則無法起到凸顯園林景觀的作用,因此孤植應當最大化凸顯植株個體美,給予人眼前一亮的視覺沖擊力[4]。
叢植通常分為同類種植和混合種植,植株數量在5~7株不等,經過叢植的植株群可以成為生態園林的獨特景觀。叢植種植方式既體現了植株的個體美,也呈現了1+1>2群體美的效果,可以看做是一種新的植物結構。叢植因其配置方式變化多端,具備多樣美感的特點,成為當前最廣泛的種植方式。
最后是群植,這種植物配置方式對植物和土地要求都很高,配置效果也會受很多因素影響。主要是因為植物對水分、陽光、土質營養等均具有較高要求,因此如何保障群植植株的生長發育均衡程度,也是設計師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通常情況下,若出現多個植物群占據生態位的現象,則單獨生態位容易退出植物群。群植需要充分考慮生態性,令不同植物之間可以取長補短、互利共生,兼顧生態性的同時,呈現多層次的美感[5]。
4.2? 規則配置
該配置方式通常在外觀上較為整齊,可分成矩形種植、三角形種植和環形種植等方式,在廣場、甬道處應用較多,呈現出整齊劃一的視覺效果,可充分實現對有限空間的利用,最大化提升生態園林的生態價值。
4.3? 注重植物生長季節性
為了呈現生態園林的園藝美學效果,植物配置需要避免單一化,滿足人們不同季節對園林多樣景色的美好憧憬。設計師應當兼顧各個季節的草木花卉,例如春天盛開的迎春花、桃花,秋季的楓葉與銀杏等等。為加強生態園林茂盛程度,選擇喬木時應多選闊葉樹,并提高草坪使用率,從而實現植物配置生態性的提升[6]。
5? 結束語
總體來說,植物配置是生態園林設計中重要的工作,園林設計師一定要在掌握園林地質條件和植物生態習性下,選擇適合園林發展的種植方式,加強植物配置的合理性,提升生態園林生態性和園藝美學。
參考文獻:
[1] 王史琴,董旭,張路,石文芳,于超,畢泉鑫,張啟翔.城市濱水植物景觀設計探討——以浙江省桐廬縣江濱公園為例[J].江蘇農業科學,2012(3):140~142.
[2] 袁梅,林萍,劉洋,劉朝蓬,劉健君,何銀生.云南鄉村旅游地植物景觀配置現狀及其對策[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2):173~175.
[3] 薛勇,李娜,季慶輝,薛宇,穆丹,梁英輝.21世紀黑龍江省低成本風景園林設計策略研究[J].北方農業學報,2016(6):114~117.
[4] 張云路,關海莉,李雄.“生態園林城市”發展視角下的城市綠地評價指標優化探討[J].中國城市林業,2018(2):38~42.
[5] 劉衛偉.生態園林景觀設計與植物配置分析——以桂林園博園為例進行分析[J].現代園藝,2014(4):97~98.
[6] 秦華娟.探析生態園林式校園建設的必要性與途徑[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7(3):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