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霞
摘? ? 要:成都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主導編制完成的《成都軌道交通文化建設總體規劃》,從全域高度明確了成都軌道交通的文化定位,并對線路、車站進行分類劃分、明確文化及實施導則,為成都軌道交通文化建設工作提供了很好的規劃和工作指導。
關鍵詞:地鐵;文化建設;規劃
1? 前言
城市文化是人們在城市形成和建設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1]。成都以五千年輝煌的文明歷史,貢獻于中華和世界的,不但是巨大的物質財富,更是無窮的文化和精神財富。為更好的做好“傳承巴蜀文明發展天府文化,努力建設世界文化名城” [3]的成都文化建設要求,成都軌道交通集團主導編制了《成都軌道交通文化建設總體規劃》(以下簡稱《文化導則》),并在成都地鐵6號線一二三期、軌道交通8號線一期、9號線一期、17號線一期及18號線一二期進行了試用。根據實踐反饋,《文化導則》對成都重點文化打造,對裝修招標,以及裝修設計都有很好的效果。
2? 建設背景
成都地鐵自2005年開始建設,預計到2020年,地鐵開通試運營線路將超500公里。根據《成都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修編)》(2018版)精神,遠景成都將形成46條線路、2149公里的軌道線網規模,市域內地鐵客流量將達到2000萬人次/天,地鐵將成為人流交換密度最大、最具活力的公共空間,也將成為展示成都文化名城形象的重要載體。
在軌道交通文化建設方面,成都地鐵先后采用“一站一景”、“一線一主題”的設計思路開展了車站裝修、附屬設計及文化藝術品等文化建設。但從全網層面來看,成都市整體的軌道文化建設仍存在天府文化展示統籌不足、文化特色不夠突出等問題。
3? 工作成果
《文化導則》從線網高度對文化建設工作進行了定位,構建全域文化底圖,確定軌道線路文化主題,并明確軌道交通藝術導則,進行了全方位的規劃。
4? 實際應用分析
《文化導則》已在地鐵6號線一二三期、軌道交通8號線一期、9號線一期、17號線一期及18號線一二期等線路以及第四期線路進行了相應的應用和研究。
4.1? 文化建設總體定位
《文化導則》通過天府文化展示體系、天府文化數據庫、成都市域文化底圖進行系統性研究,以理論研究、大數據研究、問卷調研、專家評定相結合的方式,兼顧成都總規要求,確定成都最具代表性的12類特色文化,形成成都軌道交通文化建設的總體定位:“璀璨巴蜀、活力天府”,力求打造“世界級的地下文化走廊、國際范的天府文化名片、蜀都韻的流動博物館”。
4.2? 線路以及站點文化級別確定
《文化導則》通過文化資源關聯性分析、線網重要性分析,明確特色文化線路、普通文化線路兩大類型線路。
通過統籌線路及站點要素,綜合分析文化性、人流量、可實施性等指標,確定出城市級重點藝術站、重點藝術站、藝術站三個級別。特色文化線路中,城市級重點站占比在5%以下,重點藝術站15%-20%,藝術站80%-85%;普通文化線路中,城市級重點站結合實際設置,重點藝術站15%以下,藝術站85%以上。
例如根據與線性文化資源直接關聯的關系,將軌道交通18號線定義為特色文化線路;軌道交通27號線等線路,由于文化類別龐雜且無重要資源、文化數量少,或位于新城線或外圍線,被定義為普通文化線路。
在車站文化級別方面,如人民公園站,毗鄰成都休閑核心區域人民公園(原少城公園),是成都保路運動的重點文物點位,也是成都紅色革命、愛國主義教育的重點位置,故定義為紅色主題的城市級重點藝術站;如牛王廟站,因毗鄰牛王廟的古地名傳說,以及全興酒廠,被定義為重點藝術站;而類似于和平街站,周邊無重要文化要素,則定義為藝術站。
4.3? 線路及站點文化主題確定
《文化導則》進一步明確了各線路及站點的文化主題。如地鐵6號線,根據線路整體走向,地鐵6號線可稱之為成都的“科技創新動脈”,全線覆蓋了高新西區、高新南區、新川科技園、天府新區CBD等高新產業片,南北兩端分別與天府新區科學城、郫都區菁蓉鎮接壤;全線經過新老電子科大、新老交通大學、四川大學、西華大學(川工)、成都工業學院(原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托普信息技術職業學院等,串聯起成都大部分的工科類高校;同時還經過沙灣鐵路局及中鐵機構群、錦江科創工業園、金府機電城,還有歷史上的琉璃場工業基地,曾經的東郊電子工業基地、四川機器局等,皆是成都工業文明史上的豐碑。根據以上背景,地鐵6號線線路主題定義為:“科技華章、創新菁蓉”。
站點文化主題方面,如地鐵6號線重點藝術站望叢祠站,因周邊有古蜀之源望叢祠、何公墓,故車站文化主題為雙創主題結合古蜀文化、望叢二帝開創蜀地基業的歷史。
明確的線路主題和站點文化,有利于文化資源的整體統籌;同時在建設規模巨大、任務重、工期緊,裝修方案可調整時間少的情況,可以很好的避免成都特色文化遺漏或重復的現象。
4.4? 文化建設措施建議
《文化導則》在文化藝術表現界面方面確定為以下三種:地下空間、地面附屬建筑及藝術專列。通過外顯的文化標志等多樣載體增強“蜀風雅韻”的辨識度和體驗滿意度[2]。
為了做好軌道交通文化建設工作,特別是城市級重點藝術站、重點藝術站的打造,結合《文化規劃》確定的線路及站點文化級別,在線路可行性研究以及初步設計階段,從建筑、結構等專業進行預留,在線路可研及初步設計階段,進行建筑形式的預留,如提高城市級重點藝術站、重點藝術站等重點站點的裝修完成凈高,并對建筑形式進行優化,對車站管線空間進行控制,為后期裝修及藝術打造提供更為優質的輸入條件。
4.5? 限額設計建議
《文化導則》采用政府“百分百”政策,建議采用線路工程預算總額的 1%~1.5%用于軌道交通文化藝術建設,增強設計及施工過程參與的積極性,確保文化藝術建設高水平設計、高標準實施。引進非盈利組織——公共藝術基金會,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到文化藝術建設中來,保證文化藝術的建設與維護成本。
為進一步細化《文化導則》提出的限額設計要求,對城市級重點藝術站、重點藝術站進行重點打造,一方面嚴格控制各線路城市級重點藝術站、重點藝術站的占比。另一方面提高站點設計的限額標準,如軌道交通17號線一期藝術站裝修限額設計標準為2200元/m2,重點藝術站裝修限額設計標準提升至3000元/m2,城市級重點藝術站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升。
4.6? 文化建設制度保證建議
《文化導則》為有效推動軌道交通文化的規劃體系及立法機制的建設,成立文化藝術領導小組,強化軌道交通文化藝術建設指導、促進規劃的編制、實施、管理與監督;為保證文化藝術建設的連續性和完整性,建立全過程的民主決策程序和機制;建立公眾、藝術家、專業評委多元主體的公眾參與機制,保證軌道交通文化建設的公共性、參與性與互動性。
5? 結語
2020年預計成都將同期開通五條線路,巨大的建設規模對裝修方案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如何將成都特色文化進行展現,如何統籌各線路、各站點的文化主題及表現方式,使得其既有成都魅力,又不至于互相雷同,《文化導則》較好的解決了以上問題。至行文為止,五條線路的裝修施工已近尾聲,已基本達到《文化導則》提出的整體效果。成都軌道交通集團正抓緊開展第四期線路裝修設計的招標工作。未來已來,未來可期。一個軌道上的城市,一個軌道上的文化長廊即將面世。
參考文獻:
[1] 王伯瑛.地鐵文化建設策略探討[G].同濟大學新聞中心,2006.
[2] 程鵬強.關于利用二環高架和地鐵站點提升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建設內涵的建議,政協成都市委員會十五屆三次第88號意見建議,2020.
[3] 范銳平.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