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我國山地資源豐富,山地面積占國土面積的七成以上,由于山地區域地形和自然環境復雜,導致山地區域的建筑設計也較為復雜。在功能布局、交通組織、環境塑造等方面要考慮的因素也較多。由于山地特殊的地理標志,其設計方案也有別于其他地區,這創造了山地建筑的豐富性、趣味性和多樣性。建筑已成為決定城市形象和人文居環境、空間品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山地建筑設計應在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的基礎上,注重與自然環境的集成、歷史背景的繼承、建筑和地形之間的對話,并通過全生命周期的自然環境保護意識,實現建筑與環境的協調與統一,營造舒適、綠色的人居環境,塑造山地建筑的特有風格。
關鍵詞:山地;建筑;設計
1? 引言
山地地形復雜,自然環境豐富,建筑設計比平原地區復雜和困難得多。但山地地區的復雜性也創造了山地建筑的豐富性、趣味性和多樣性。山地建筑獨特的建筑風格是平原城市建筑所無法比擬的。當前我國山地建筑設計策略的主流原則是保證城市環境、建筑場地和建筑設計的協調,因地制宜,盡可能少的影響自然環境,盡可能多的保護自然資源。山地人居環境具有復雜性和獨特性,自然生態相對脆弱,山地建筑設計應注重自然環境與人居環境的共生關系,反映出獨特的山地建筑特點。山地建筑的投資成本通常高于普通建筑。因此,對山地建筑的布局規劃、交通組織、空間構成、建筑技術的合理應用等問題應進行認真的探討和思考,以保證其山地建筑的舒適性、經濟性、安全性,具有重要意義。
2? 山地建筑設計的原則
山地建筑原則主要包括因地制宜原則、生態保護優先原則和區域協調原則。因地制宜是山地建筑具設計全流程應堅持的基本原則。生態環境保護是建設活動全生命周期中應堅持的原則,區域協調原則是保障山地建筑設計成果先進性的重要原則。這三個原則涵蓋了山地住宅建筑設計的方法、過程和成果驗收,普遍適用于當前山地建筑的理論研究和設計實踐。
2.1? 因地制宜原則
因地制宜原則是指在山地建筑規劃與設計階段充分尊重和有效地結合原始的自然環境與地形,以及避免過度改變的原始地形,盡可能在建設過程中也盡可能地保護原有的自然生態環境,從而使山地建筑規劃設計更加科學合理。
2.2? 生態環境保護優先原則
生態環境保護優先原則是指山地建筑的規劃設計以環境保護為基礎和前提,環境保護的理念貫穿于規劃設計過程和施工過程。山地建筑應具有親近自然、生態系統豐富、環境因素多樣化的特點。在山地建筑的規劃設計中,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設計原則直接實現了自然共生的良好居住理念。
2.3? 區域協調原則
山地建筑的設計要與區域整體發展相協調。山地城建筑規劃設計應充分整合和利用自然資源,有機結合建筑功能布局,協調區域建筑功能和空間分布,整合建筑的空間效應提升,山地建筑整體形象,最終引導該地區的整體發展。通過在山地城市地形和資源環境集成的景觀元素,設立城市公共設施和配套設施,與區域產業的發展功能互補,使建筑與該地區的整體發展相協調。
3? 山地建筑設計方案要點
通過合理的規劃設計來提高山地建筑品質,以達到建筑本身、自然環境和人文內涵的融合。山地建筑規劃、設計和建設不僅要滿足一般建筑法規的要求,還要注意生態保護、泄洪防災和山地環境維護等要求。這對設計師和開發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根據山地的地塊屬性和控規要求劃分地塊,結合不同位置確定不同建筑類型。靠近城市的區域,一般來說人流大,對環境的干擾也大。適合安排可共享的公共配套設施和以便利性為主的公寓、住宅型小公寓等;靠近自然景觀的區域通常是更好、更安靜,這些區域的中心部分往往是景觀或交通的核心與重要節點,往往是注重品質的核心區域,適合布置價值相對更高的大型公寓或別墅建筑。
(2)充分利用原有地形的高差,爭取土地利用最大化。在山區,建筑物的布置應與等高線平行。如果由于日照、方位角等限制需要設置垂直等高線,可以認為建筑的不同單元設置了合理的正零高度和負零高度。通過布設適應地形輪廓的變化的建筑,盡量減少土方工程量。
(3)山地城市道路交通布局應與地形相適應。山地地形復雜,高度差大。在道路規劃、道路系統應根據原始地形的起伏來進行設計,并注意合理的連接周邊城市道路網絡,處理好垂直關系,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并盡可能減少工程成本。
4? 結語
好的建筑設計應該是與周圍環境相協調,好的居住環境應該是舒適的,愉快的,綠色的。本文旨在研究山地特殊環境下環境友好型建筑設計策略;探索在對原有環境改造或影響最小、盡可能保護自然資源的前提下創造保護自然環境和適宜居民生活的山地建筑。實踐證明,通過合理的建筑設計可以實現山地場地特色與建筑個性的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1] 江娟.山地建筑豎向設計及方法研究[J].住宅與房地產,2020(5).
[2] 黃輝.山地建筑結構設計要點[J].建筑知識,2015(2).
[3] 朱靜,張瑞棟.山地建筑設計的必要性及設計方法分析[J].工程技術研究,2020(1).
作者簡介:
衛曉仕(1988—)女,漢族,山東青島人,浙江綠城建筑設計有限公司青島分公司,本科學士學位,,研究方向:建筑設計,郵編:266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