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花 著
2020年1月,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讓原本繁榮喧囂的春節瞬間凍結。繼而,中國企業面臨了一場“生死大考”。作者陳春花基于其20多年的管理研究、兩家超大型企業的操盤實踐,以及數十家卓越企業的陪伴歷程,展現了企業如何通過快速應變的措施實現自救,又如何強化自身的“免疫系統”,以持續應對變化,獲得長久的發展。
周聞道 著
在世界及中國經濟大轉型的背景下,本書從國機(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二重(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重組的個案入手,以宏大敘事的姿態,呈現了新一輪高端國企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和艱難曲折,總結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及產業轉型升級的國家經驗,是一部反映城市經濟改革鮮活經驗的時代大書。結構上以敘事為主、人物為輔,圍繞二重扭虧脫困、改革振興過程中的“兩減一增”等若干關鍵環節展開敘述,既突出了事件的客觀真實性,也兼顧了作品的文學性、可讀性、審美性和審智性。
卡爾·波蘭尼 著
第二次世界大戰引發了眾多思想家的思考,他們試圖探尋這場全人類危機的深層根源,并努力尋找逃離困境、走向光明的道路。本書描述了歐洲文明從前工業世界到工業化時代的大轉型,揭示了伴隨這個過程所發生的思想觀念、意識形態、社會政策、經濟政策、國內與國際政治經濟上的大轉變。波蘭尼不僅精當指出了自我調適的自由市場的內在缺陷,還準確預言了這種“市場經濟”對人、自然、生產組織的嚴重破壞及其悲劇性的社會后果和國家干預的必要性,對21世紀的中國與世界仍極具啟發與參考。
盛松成,宋紅衛,汪恒 著
本書主要闡述房地產業與中國經濟的相互關系,探討我國房地產業發展的規律特征、現階段存在的主要問題、對其他產業及宏觀經濟的影響,以及未來如何實現與經濟的協調發展及長效調控機制的構建。全書包括實證檢驗和理論研究兩個方面。在實證檢驗方面,重視統計方法的應用,做到用數據說話;在理論研究方面,深入分析我國房地產市場的特征、存在的問題,同時借鑒了發達國家房地產市場發展的規律和經驗,提出了具有我國國情特色的房地產業發展方向。
布拉德·史密斯,卡羅爾·安·布朗 著
新技術的開發、大數據的使用、人工智能的探索等,為人類提供了各種各樣的便利,同時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風險,如隱私安全、網絡犯罪、網絡戰爭、分化的社交媒體、人工智能倫理道德和科技造成的差距日益擴大等問題。本書站在世界科技巨頭微軟的“駕駛艙里”,深度思考在數字化時代,科技帶來的希望和風險。面對一系列棘手的問題,作者和他們帶領的微軟團隊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推動微軟基業長青,迎接未來的挑戰與風險,這對全球相關行業都有巨大的警醒和啟示意義。
菲利普·費爾南多-阿梅斯托 著
人人都需要食物,大部分人都愛吃食物,可很少有誰敢保證自己了解食物。面對滿盤珍饈,你看到的或許是卡路里,是營養配比,是價格,而有人卻能看出文化標簽和歷史印記。“吃什么”和“怎么吃”的發展史,也是人類文明進程的寫照。菲利普·費爾南多-阿梅斯托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點。在這本令人大開眼界的書中,他重點考察了與人類文明深深交織在一起的八場飲食“革命”,呈現了一部“吃出來的全球史”。
路遙 著
《人生》是茅盾文學獎得主路遙的代表作,激勵萬千讀者的文學經典。《人生》改變了馬云的一生,也深刻影響了陳忠實、賈樟柯等人的創作。《人生》以陜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背景,敘述了知識青年高加林回到家鄉又離開家鄉,再回歸家鄉的人生變化過程。同時講述了一個年輕人面臨的愛情與事業、理想與現實間的艱難選擇,具有巨大的共情力量,說出了每個人,尤其是年輕人的困境、期待與追求。《人生》在有限生命中不懈追尋的激情,在每個人的心底激起回響。
卡特琳娜·加繆,馬賽爾·馬哈瑟拉 著
本書收錄了加繆的女兒卡特琳娜·加繆珍藏的家庭照片、報紙影像、手稿等資料,記錄了加繆如何從阿爾及利亞的貧窮少年,一步一步走上諾貝爾獎臺,并最終以荒誕的方式告別人世的傳奇一生。用照片呈現一個人的一生是困難的,因為“一個生命是變化,懷疑,矛盾”。但加繆是真實的,他在“眾人”之中,與“人數最多的那些人在一起”,“他向我們呈現的神話……揭示了人類條件的深刻的真理,世界的美,人的痛苦、孤獨和他們對生命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