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青
你見過能捧在手心里的“迷你小恐龍”嗎?它不但呆萌乖巧,而且有超強能力,以雪花為食,有風助力的時候就會噴射出濃烈的火焰,像火旋風。這就是電影《冰雪奇緣2》中,身上印著“火”字標記,被圈粉無數的“火精靈”——布魯尼。
“火精靈”布魯尼的原型又名火蠑螈、火蜥蜴、火螈。火蠑螈身材嬌小,身長在15厘米至25厘米左右,體重約40克,呈黑色,有黃色斑點或斑紋,有的甚至是全黑,或以黃色為主色,也有紅色和橙色的,分布區域遍及歐洲大陸。雄性和雌性火蠑螈極具夫妻相,很難分辨,它們的壽命一般在十幾歲左右,但也不乏長壽者,在德國的亞歷山大柯尼希博物館就有一只火蠑螈達50歲高齡。
火蠑螈的樣子有點像小恐龍,也有點像它遠在中國的親戚——守宮。但是,它并不是爬行動物中的某種蜥蜴,而是一種兩棲類動物。與其他兩棲類動物一樣,火蠑螈的幼體用鰓呼吸,童年在水中摸爬滾打,成年后會長出四肢,并用肺呼吸,爬上陸地,喜歡棲息在潮濕的落葉、樹根和亂石之中。火蠑螈喜歡夜生活,如果在雨季,白天也很活躍。它們形體雖小,卻不是吃素的主兒,昆蟲、蜘蛛、蚯蚓及蛞蝓是它們的日常主餐,有時也會用青蛙打打牙祭。
熱愛水與潮濕的火蠑螈,是怎么跟火扯上關系的呢?緣由大概是它們體色鮮亮,明黃色的斑紋好似火焰。另外,火蠑螈在冬眠時會藏身在枯木中,人們把枯木撿回家當柴燒,燃燒時火蠑螈烈火難耐,從火中騰飛而出,人們就把它誤認為是“火中神獸”。
至于火蠑螈可以令火熄滅,這是因為它喜歡棲息在潮濕的環境中,很多人就想當然地認為火蠑螈是一種屬于陰寒的生物,與火相克。1716年,英國《皇家學會哲學匯刊》記載,把一條火蠑螈丟在火中后,它“瞬間脹大,而且吐出許多黏質,澆滅了旁邊的煤火”。實際上,這很可能是它們在拼死掙扎時,從皮膚滲出許多黏液,甚至在肌肉力量下把黏液噴射了出去。
長期以來,火蠑螈一直被看做是腳蹬風火輪的“火中神獸”,加之人們的揣測,到了16世紀,德國煉金術師帕拉塞爾蘇斯正式將火蠑螈定為火元素的代表性精靈。
如果你仔細看電影,會發現“火精靈”有個特別可愛的動作,有時候會用舌頭舔自己的眼睛。現實中的火蠑螈就喜歡做這個動作,這是因為它們沒有眼皮,如果眼睛里進了沙子,不能靠眨眼睛把沙子沖掉,只能靠舌頭來舔。
問題又來了,沒有眼皮,火蠑螈怎么睡覺呢?別擔心,火蠑螈自有遮光的小妙招。如果你養過貓,你就會發現晚上的時候,貓咪的眼中央呈現出圓圓的一個黑洞,而到了白天,這黑洞就變成了一條縫。這是貓的瞳孔因為光線的變化而產生的變化,目的是保證正常量的光線進入眼睛。沒有眼皮的火蠑螈在睡覺的時候,瞳孔會像貓那樣閉合起來,幾乎可以完全把光遮住,那樣就不妨礙正常睡覺了。
后來,人們還發現了火蠑螈神奇的本領:四肢再生功能。即使它因為在大自然生存中為了保命,導致“手斷腳殘”,生活不能自理,過后依然會重新長出完好的新肢體,這種能力在脊椎動物中是獨一無二的。
這么可愛的萌寵,你是否也想養一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