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呈哲
遠遠地聞見一股奇異的香氣——是泱泱華夏幾千年來的歷史積淀在生活的長河中幻化的文化大餐,是與世同行的簡簡單單的人間草木,是滲透在流逝的歲月中記憶的絲線……世間的一切氤氳著煙火氣息,鳥獸蟲魚、山川湖澤、裊裊炊煙都訴說著自己的故事。而那些曾活躍在世界中的生靈,因不溫不火的性情,方尋得永恒的存在。人類莞爾微笑,浮沉于世間,白發漁樵,梅心驚破,徜徉山水,悠然自得。
曾讀過東坡居士游歷南山時所作的《浣溪沙》,一句“人間有味是清歡”惹得我浮想聯翩。人生在世,拂去繁華的表面,隱匿了青春的艷麗色彩后,留下的是回憶。而真正的幸福與生活應有充盈的姿態,并不是記憶里存在的,因為那到了耄耋之年依舊向往的繁華,是穿插在生活的腳步中最微不足道的事物——也許是清晨出門綻放笑顏的一朵牽牛花,也許是穿越億萬光年來到地球的一抹陽光、一顆星辰,也許是自以為能夠永遠以為是幸福的資本的母親做的可口飯食。當時只道是尋常,卻不知是我們幸福的根本,這些細碎的往事被一股力量凝結起來,組成了我們的生活。
我也曾體味“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的人間況味。我小時候,父親喜歡寫字,看著黑色的墨水在薄薄的宣紙上花一般宕開,我便總是纏著他教我寫字。待寫累了,父親便會沏上一小壺茶,澆灌干涸的“茶寵”,再抿幾口茶,坐在太陽底下讀書看報。我學著他,把自己的作業拿到太陽下寫,寫完了便開始看他給我挑的書,頗有“賭書消得潑茶香”的韻味。這種生活是極其素雅的,身處大城市而遠離喧囂俗世,觸碰得到流逝的時光,聞得見稻花慢慢綻放的清香。那時的生活算是“慢煮”。
童年的快味向來不長久,如果不斷長大,便會遇見和先前不同的煩憂,但相反地,也會遇見不同的快樂。不論是慢慢地走,還是拼盡全力飛快地跑,都覺得追不上時間。漸漸地,我放慢了腳步,卻發覺自己已經變了一副模樣。
我搭上南行的火車,背著行囊去上大學,“吱吱扭扭”的聲音,從北到南,從平原到丘陵,從米面到米粉,景色不斷變化,而我駐足的南邊小城——桂林,給我的就是這樣一種清歡之感。不管是讀書,還是生活,都是如此。
桂林總愛下雨,不是如北方夏日一般的瓢潑大雨,而是針腳般密密斜織著。撐傘走在雨中,不由分說便是慢。古人常道:“霧里看花。”我想,雨里看花也不差,或許雨里的花會比霧里的花更加明艷。記得2019年10月,格桑花開滿地,我不顧雨水浸泡后的泥土濺濕褲管去看花。一朵格桑花綴了水,看起來仍舊輕飄飄,然后幾百幾千朵匯聚在一處,任由清風扶搔,清秀的漸變粉色竟變成深厚濃郁的玫紅,多了幾分端莊大氣,透著靈氣,散著清香。不僅如此,我還曾細細觀察過雨后的清晨,小鳥唱歌也會多一些,低回婉轉的聲音在林蔭間流淌。每每平心靜氣,總有一種遠離塵囂的感覺。
生活如食物,其精髓在于煮,在于燉,斬洗沖淘之中,流走的是時間,留下的是記憶。行色匆匆的生活方式并非不對,只是若生活如同漂在湖面上的萍,不停生長,最終將歸于虛無,什么都不記得。所以,我們不妨慢下來,尋求一種平衡的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