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娜 董麗麗
摘 ? 要:為確保在向海外學生提供教育服務方面保持領先地位,澳大利亞教育部于2016年4月發布了《2025年國際教育國家戰略》。該戰略闡述了澳大利亞發展國際教育的戰略目標及三大支柱:加強基礎,建立變革型伙伴關系,提高全球競爭力。文章通過對戰略的解讀與梳理,對我國發展國際教育提出打造特色國際教育品牌,建立多邊合作伙伴關系兩條建議,以期為我國的教育國際化提供參考。
關鍵詞:澳大利亞 國際教育 創新 協作
2016年4月,澳大利亞教育部發布了《2025年國際教育國家戰略》(National Strategy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25)。該戰略闡述了澳大利亞國際教育現狀、戰略目標以及實施建議,指出了創新和協作對于發展國際教育的重要性,在促使現有教育系統成功的基礎上制定了一項十年計劃,旨在發展澳大利亞在教育、培訓和研究領域的全球領導地位。
一、提出背景
澳大利亞國際教育是世界領先的教育品牌,每年成千上萬的學生被吸引到澳大利亞留學,其教學和研究工作也在世界各地開展。澳大利亞為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與培訓、英語語言教育等各級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育。雖然澳大利亞在教育和研究領域已經享有一定聲譽,但為了充分發揮潛力,澳大利亞仍然把國際教育戰略置于重要地位。
國際教育是澳大利亞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公認為是快速促進澳大利亞從以資源為基礎型經濟向現代服務型經濟轉型的五個領域之一,它為國內和國際工商業的發展輸送了大量人才并建立起牢固的國際關系網絡。全球對教育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這為澳大利亞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會,澳大利亞可以借此擴大并改善其國際教育服務。為確保澳大利亞能夠在現有教育系統成功的基礎上抓住新的機會,澳大利亞教育部于2016年4月發布了《2025年國際教育國家戰略》[1]。該戰略在科學審視澳大利亞國際教育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基于三大支柱的九個發展國際教育的具體目標,并給出了實施建議,對澳大利亞國際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思路。
二、戰略目標與實施建議
為滿足學生的權益和需求、促進澳大利亞國內及國際教育的發展以及提高澳大利亞在全世界的教育競爭力,該戰略分別從學生、澳大利亞和全世界三個角度出發,提出了發展國際教育的三大支柱:加強基礎,建立變革型伙伴關系,提高全球競爭力。加強基礎主要是指,不斷提升國際教育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體驗,以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需求。建立變革型伙伴關系主要是指,不斷加強國家間、機構間以及澳大利亞政府與校友間的合作伙伴關系,整合各方力量共同助力澳大利亞國際教育的發展。提高全球競爭力主要是指,不斷通過技術創新來促進教育產品和服務的創新,幫助澳大利亞快速識別并積極回應在全球范圍內出現的新機遇?;谌笾е搼鹇杂痔岢隽司艂€具體的戰略目標,并基于不同目標提出了針對性的實施建議。
(一)支柱一——加強基礎
目標一:建立世界一流的教育、培訓和研究體系
澳大利亞擁有高素質的教育機構、專業的教師團隊和創新性的研究人員,以此來為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與培訓、英語語言教育等提供強有力的質量保證。澳大利亞的目標是在現有教育、培訓和研究體系的基礎上,提供高質量的教育,繼續保持世界領先水平。
為實現該目標,澳大利亞政府將把創新放在首位,持續發展多元化、靈活的教育和培訓體系,開發新的教育產品并提供配套的支持和服務,利用技術進步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需求,為他們提供未來工業所需的技能;從國家層面出發,整合教育部門、工商業和政府的建議,制定統一的方針政策來支持澳大利亞國際教育部門的運作,鼓勵國際教育部門與各級政府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合作開展重要的國際教育活動。
目標二:提供最佳學生體驗
作為深受學生青睞的國際教育目的地,澳大利亞十分重視學生,努力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學習體驗。良好的學習環境不僅能為學生提供學業幫助,還有利于其建立社會、專業和文化聯系。因此,學生需要一個支持性的環境來幫助他們充分發揮潛力。為繼續成為受國際學生青睞的留學目的國,澳大利亞將繼續發展和改進教育服務。
以此為目標,澳大利亞政府將尋找新的方式以改善和提供服務,為國際學生提供更加方便的住宿、交通、工作機會和工作簽證,在機構、州和國家層面設立學生代表機構,充分傾聽國際學生意見,以確保滿足學生需求,不斷提升學生體驗;通過機構和各級政府的官方網站向學生和家長提供最新、最準確的信息,不斷開發新的網站來補充現有的門戶網站,深入分析與學生息息相關的畢業生就業和學生滿意度調查等數據,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職業發展建議;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為學生提供實習、志愿服務等機會,加強教育和就業之間的聯系,提高學生就業能力,幫助學生為進入全球勞動力市場做好準備。
目標三:提供有效的質量保障和監管體系
強大的質量保障對于提供高質量的學生體驗和保持澳大利亞在國際教育中的聲譽至關重要。澳大利亞的質量保障體系十分完整,在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與培訓和英語語言教育領域設有獨立的國家監管機構,在學校領域也設有州和地區主導的監管機構。澳大利亞的質量保障和監管體系以立法為基礎,建立在監管機構、政府、工商業和教育提供者之間強有力的伙伴關系之上。在澳大利亞,所有向國際學生提供課程的教育機構都必須遵守《海外學生教育和培訓提供者實施準則》,該準則具有法律效力,能夠有效保護國際學生的權利。
為實現該目標,澳大利亞將通過內部和外部質量保障機制與教育機構開展合作,在提供教育和培訓方面繼續奉行最高質量標準,加強教育質量,領導并促進國際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制定;繼續提供強大、有效的學生保護措施,為接受私立教育和培訓的國際學生提供免費、獨立和公正的申訴服務,制定招生、課程質量和國家教學標準來保護國際學生,為各個教育階段的學生提供保障。
(二)支柱二——建立變革型伙伴關系
目標四:加強國內伙伴關系
澳大利亞在商業敏銳度和工業創新方面享譽全球,工商業之間真誠的、持續的合作關系對澳大利亞國際教育的成功至關重要。澳大利亞鼓勵當地社區和工商業部門參與國際教育,幫助學生、社區和企業從國際教育中獲得最大利益。合作可以提高畢業生的就業能力、提高生產力、促進經濟增長、改善投資和產出比。國際教育部門與工商業之間的緊密聯系,為澳大利亞的教育和培訓作出了貢獻。同時,多樣化的國際學生群體為澳大利亞提供了一個建立友誼、增進文化理解的獨特機會,對澳大利亞作出了貢獻。
為實現該目標,澳大利亞教育部門將繼續與工商業部門進行合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商業和工業部門在教育和培訓方面的參與度,以確保其教育和培訓體系能夠為企業未來的員工提供所需技能;繼續促進對高質量研究和創新的投資,加強商業化和技術轉讓方面的伙伴關系,進一步促進企業與研究之間的聯系;繼續鼓勵學生和他們所居住的社區之間進行更多的接觸,鼓勵地方政府和社區團體與國際學生建立聯系。
目標五:加強海外伙伴關系
澳大利亞政府已與中國、韓國和日本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這些協議在促進學生參與國際交流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澳大利亞正尋求與其他國家簽署類似的自由貿易協定。除自由貿易協定外,澳大利亞政府還積極尋求與其他國家簽訂諒解備忘錄和進行其他合作。政府間的接觸為雙邊和多邊合作奠定了基礎,為澳大利亞國際教育部門提供了重要支持,同時也為各國學生和國際教育提供者帶來了新的機遇。
為實現該目標,澳大利亞將繼續建立并維持強有力的政府間關系,促進澳大利亞在國際教育、培訓和研究方面的國家利益,加強機構間的合作伙伴關系,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切實為學生和研究人員提供便利。一是支持通過多個機構提供教育和培訓;二是加快學分轉換和資格認證相關政策的制定;三是促進學生、專家和研究人員之間的交流;四是開展聯合學位和研究,為各國教育提供者和研究機構在國際教育、培訓和研究領域的工作提供支持和幫助。
目標六:增強流動性
澳大利亞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國際學生、學者和研究人員,這對于提高其國際教育、培訓和研究水平大有裨益。澳大利亞提供了一系列可供選擇的簽證,以為學生、學者和科研人員提供便利,同時允許持學生簽證的國際學生在學習期間從事兼職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這對于學生來說非常有幫助,也是澳大利亞國際教育的一大競爭優勢。
為實現該目標,澳大利亞將繼續評估簽證申請流程,以確保能夠提供公平、便捷的簽證申請體系,鼓勵最有才華的學生、學者和科研人員來到澳大利亞;保持有競爭力的簽證申請流程,為國際學生提供準確可靠的簽證條件和工作機會;更加注重與印度—太平洋地區的鄰國進行合作,培養更具地區參與性的澳大利亞勞動力;加大獎學金投放力度,通過獎學金和其他服務來支持學生、教育培訓和研究人員的流動性,促進澳大利亞的學習、研究和專業發展;與其他國家建立伙伴關系,在國際上推廣澳大利亞國際教育資格認證框架,積極推動全球國際教育資格認證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目標七:與校友建立持久聯系
澳大利亞有著悠久的國際參與歷史,許多校友及其家人目前在世界各地的政府和企業中擔任重要職務,他們在提高澳大利亞的聲譽以及促進澳大利亞國際教育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澳大利亞有機會與數百萬的國際學生進行聯系,這些聯系將有助于促進學生在學術和專業方面的持續成功,同時也能夠為澳大利亞提供更多的國際聯系和伙伴關系。通過與在澳大利亞受過教育的校友建立持久聯系,外交也得到了推進,澳大利亞政府越來越認識到與全球校友建立伙伴關系的重要性。
為實現該目標,澳大利亞將繼續尋求與校友建立持久聯系的方法,制定創新的全球校友參與策略并建立校友網絡,加強校友與澳大利亞之間的持續聯系,在各國之間建立可持續的文化和經濟關系;推進相關機構、企業與政府進行合作,與校友保持有意義的聯系,支持校友的成功,促進澳大利亞與他國建立更好的關系。
(三)支柱三——提高全球競爭力
目標八:成為更加優秀的國際教育提供者
澳大利亞在教育、研究、宜居性、學生滿意度和就業情況調查中一直表現良好,世界各國都在關注澳大利亞一流的教學體系和學習產品。隨著國際教育競爭日趨激烈,澳大利亞在保證其優質教育產品和極具競爭力的簽證申請流程的同時,還需要發現新的機會,不斷開發新的產品和服務,以滿足未來學生和工商業的需求。澳大利亞國際教育界隨時準備并有能力迎接新的機遇,實現多樣化和創新,將自身提升為更高質量的國際教育提供者。
為實現該目標,澳大利亞國際教育部門將繼續發揮其優勢,提供最高標準的教育質量和學生體驗,繼續推動澳大利亞成為成熟市場和新興市場的優質國際合作伙伴;穩步推進澳大利亞《2025年國際教育國家戰略》的實施,確保澳大利亞在全球國際教育領域具有持續競爭力;通過政府與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在未來十年內顯著擴大市場準入,開拓更多新興市場。
目標九:抓住發展國際教育的機遇
技術革新促使全球成為無國界的社會,新的教育產品和服務的出現為學生提供了新的機會,學習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與此同時,學生產生了新的需求,他們希望在學習內容、地點、時間、方式以及可使用的服務方面有更多的選擇。新市場、新技術、新的伙伴關系、新的教學和研究領域、新的交付方式都可能帶來新的機遇。澳大利亞希望能夠抓住機遇,以創新教育和培訓服務為基礎,通過更加包容的方式來發展國際教育,滿足學生和雇主的需求。
為實現該目標,澳大利亞將積極采用新技術,支持教育和培訓服務的發展,在教學和學生服務方面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優化教育技術和課程設計,致力于提供全新的全球學習方式;通過在國際上推廣澳大利亞教育、培訓和研究的卓越優勢,吸引更多的國際學生到澳大利亞學習;繼續發揮國際教育部門的獨特作用,通過準確的市場研究和情報快速識別并應對新的機遇。
三、總結與啟示
澳大利亞一直是最受國際學生歡迎的留學目的地之一,在吸引國際學生方面排名世界第三,僅次于美國和英國。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中國的教育國際化進程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國際教育的規模和質量也在不斷提高。據統計,2016年全年中國出國留學54.45萬人,留學回國43.25萬人,在華留學生突破44萬人,接受學歷教育的在華留學生21萬人[2]。然而,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與國際教育強國相比,中國的國際教育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3]。從創新和協作兩大方面入手,深入剖析澳大利亞《2025年國際教育國家戰略》,對提升我國教育國際化水平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一)打造特色國際教育品牌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相繼出臺了若干與國際教育相關的政策文件。為開創更有質量、更高水平的教育對外開放新局面,2016年4月29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進行了重點部署。《意見》強調,要“做強中國教育,推進人文交流,不斷提升我國教育質量、國家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4]。此外,《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指出,要“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借鑒國際上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經驗,促進我國教育改革發展”[5]。一系列相關政策的制定對我國國際教育領域的發展做出了具體規范,提出了國際教育發展的大方向。
隨著全球技術的革新和時代的發展,國際教育的創新和改革勢在必行。中國應在充分認識國際教育重要戰略地位的同時,重點推進國際教育質量,打造特色的國際教育品牌。一方面,可以借鑒澳大利亞的做法,制定符合國情的國際教育戰略和質量監管體系,建立質量認證框架并制定國際教育國家標準,在為學生提供高質量、創新的教育產品和服務的同時,有針對性地提高留學生的入門標準和結業要求。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實施來華留學預備教育等方法,不斷提高來華留學教育質量,增強學生體驗。此外,我們也需要更新并完善與國際教育和國際學生相關的法律條例,提供切實有效的學生約束和保護措施。
(二)建立多邊合作伙伴關系
澳大利亞政府通過國家間合作及機構間合作來擴大其國際影響力,統籌各方力量共同建設國際教育。該措施既提升了澳大利亞在國際教育領域的市場份額,也促進了其外交領域的發展和進步。我國《綱要》指出,要“提高交流合作水平。加強與國外高水平大學合作,建立教學科研合作平臺,聯合推進高水平基礎研究和高技術研究”[6]。盡管我國正在嘗試通過多方協作來共同推進國際教育,但現階段我國的國際教育合作仍然存在許多問題。例如,個別院校合作辦學目的不明確,把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當做學校創收的“搖錢樹”[7];國際教育合作模式單一,合作效果不明顯等。中國應該完善國際教育合作相關的條例,明確合作辦學目的,規范辦學行為,在保證教育質量的同時,尋求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將國際教育合作辦學落到實處。一方面,我們可以建立并加強與鄰國及世界其他地區的國際教育合作伙伴關系,簽訂相關政策性文件來加快國際學生的流動,提供有利的簽證設置,促進各國間的學術交流。另一方面,積極鼓勵工商業部門參與國際教育,為國際學生提供實習和工作機會,以此來促進學生文化意識的提升和科研成果的轉化。此外,加強與校友間的聯系,通過與來華留學的校友進行持續聯系,建立起牢固的國際間關系網絡,擴展國際業務市場,促進中國文化在國際上的廣泛傳播,擴大國際影響力。
參考文獻:
[1]Australian Government. National strategy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25[EB/OL].(2016-04-30)[2019-09-12].https://nsie.education.gov.au/sites/default/files/docs/national_strategy_for_international_education_2025.pdf.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聚焦國家戰略 提供人才支撐 留學工作取得顯著成績[EB/OL]. (2017-03-01)[ 2019-09-15]. http://www.moe.gov.cn/jyb_ 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7n/xwfb_170301/170301_sfcl/201703/t20170301_297675.html.
[3]劉強,荊曉麗.部分發達國家視域下的中國國際教育發展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16(10) : 90-91.
[4]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若干意見》[EB/OL].(2016-04-29)[2019-09-12].http://www.gov.cn/home/2016-04/29/content_5069311.htm.
[5][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OL]. (2010-07-29)[2019-09-14].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k_ 171904.html.
[7]曾濤.高職院校開展國際教育合作的突出問題及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7): 73-74.
編輯 朱婷婷 ? 校對 王亭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