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8日上午,本溪滿族自治縣堿廠鎮化皮峪村萬佳鈣果種苗繁育基地到處是一片繁忙景象。“90后”基地負責人李科正帶領村民進行苗木培育管護。“現在是繁育鈣果種苗的關鍵時期,盡管累,但大家的干勁卻非常足。”李科一邊忙碌,一邊欣喜地說。
“以前,我經常到城里打工,總換工作。現在,在李科的帶動下,我在村里的鈣果種苗繁育基地工作,不僅能學到先進的農業技術,還能足不出村在家門口賺多多的錢。”村民胡玉琴在一旁笑著介紹。
確實,幾年前,化皮峪村村民大多靠外出務工維持生計。如今,化皮峪村這片黑土地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而起到“畫龍點睛”作用的人就是李科。2015年,李科大學畢業,正逢全國上下吹響脫貧攻堅戰的沖鋒號。在村干部和家人的鼓勵下,她放棄了留在大城市就業生活的計劃,毅然回到家鄉創業。
通過本溪市、縣兩級組織部門與沈陽農業大學合作開展的農業技術推廣活動,李科了解到“農大鈣果”這個新興項目。經過深思熟慮后,她決定在家鄉發展鈣果種植產業。“市、縣人才部門指派農業技術專家開展上門服務,還幫助我們解決用水問題、拓展銷路等,絕對稱得上是優質的保姆式服務。”談及創業以來的歷程,李科感言:“自己趕上了好時代,加上人才部門送上門來的好服務,創業致富真不是難事。”萬佳鈣果種苗繁育基地現已形成規模,年繁育苗木600萬株以上,成為集產品研發與苗木繁育于一體的綜合性繁育基地,并在全國鈣果扦插苗領域處于領先地位。
萬佳鈣果種苗繁育基地負責人李科(右二)帶領村民進行苗木培育管護
“自己富了不算啥,我還要讓鄉親們都富起來。”李科積極參與脫貧攻堅工作,以萬佳鈣果種苗繁育基地為依托,主動與鎮政府簽訂了扶貧項目合作協議。幾年來,她幫助數以百計的貧困家庭實現了脫貧,積極幫助有從事鈣果種植意愿的鄉親增收致富,還為300余名當地剩余勞動力解決了就業問題。
類似李科這樣的創業典型在本溪市不勝枚舉。
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人才是興國之本、富民之基、發展之源。在脫貧攻堅的決勝期,只有充分挖掘人才,發揮人才優勢,才能漂亮地打贏脫貧攻堅戰。近年來,本溪市發揮組織優勢,以扶貧扶智為支撐,積極引導各類人才投身脫貧攻堅主戰場,充分發揮人才在脫貧攻堅中的引領支撐作用,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強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今年年初,在本溪市委組織部的引領推動下,南芬區確立了“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推進農業結構轉型工程”重點人才工作項目,依托南芬區“省級林下經濟專家工作站”,發揮農業專家智力優勢,通過開展科技服務、科技扶貧、科技培訓等活動,帶動農業農村產業結構轉型,助力脫貧攻堅。目前,由46名技術指導員組成的“林下經濟技術指導員工作隊”正在實地對接農戶,全程進行技術指導,推廣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區里還向思山嶺的19戶貧困戶無償送去刺五加、刺龍芽等經濟林苗木9.6萬株,共造林25畝,推動林下經濟產業發展壯大。
在南芬區思山嶺鄉財神廟村村民王延田經營的林下山野菜、中草藥材立體栽培示范園里,人們驚喜地看到:上層是以落葉松為主的針闊混交林,中層是人工栽培的刺龍芽和自然生長的刺五加,下層是人工種植的東北大葉芹、貓爪子(一種中藥材)以及林下清場時留下的升麻、地龍骨等藥食兩用植物及食用菌。
這種科學又經濟的生產布局,同樣得益于人才部門的扶持。在南芬區人才辦的支持指導下,經過7年的培育、種植、看護,王延田家的山野菜現已形成規模,他個人成了當地脫貧致富的“標桿”。在王延田的影響帶動下,已有30多戶農民學習、運用這種生產模式,種植山野菜、堅果,收入水平大幅提高。
黃柏峪村村民穆仁武從2016年開始栽種貓爪子、升麻、刺五加、黃精等藥食兩用植物。幾年來,他家的收入逐年增加,嘗到甜頭后開始大面積種植。南芬區人才辦積極主動地幫他聯系銷路,他家栽種的山野菜已遠銷北京、河北等地。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本溪市注重以人才引領鄉村振興,通過召開市委常委會、全市基層黨建和人才工作述職評議會,部署評議人才工作,傳導壓實職責任務,注重抓好脫貧攻堅工作中人才發揮作用方面任務的落實;多措并舉,推動落實引進人才的安家補貼、社保補貼、創業補貼、子女教育等政策待遇,例如,為100戶創業帶頭人創辦的企業發放社會保險補貼685萬元,為遼寧科技學院、遼寧冶金職業技術學院2019屆266名家庭困難的高校畢業生發放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26.6萬元等;注重向脫貧攻堅一線傾斜,實施農業高層次人才培養引進計劃,通過舉辦高級研修班、外出考察、“雙元培養”等途徑培養農業技術人才1000余人次;深入開展“智匯本溪·聚力振興”活動,2019年4月,組織召開了本溪市第三批優秀專家表彰暨“智匯本溪·聚力振興”活動推進會議,對35名市級優秀專家、15名“山城英才”進行了隆重表彰,其中有農業技術人才7人。加強與沈陽農業大學等院校合作,促成農業專家人才與涉農企業、鄉村合作,及時幫助農民解決生產難題,創造經濟效益近億元。
鄉村振興要靠人才、靠資源,創新驅動的本質是人才驅動。今年年初,本溪市委組織部到市農業農村局等相關單位對各類人才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發揮作用的情況進行了認真調研,隨后制訂并印發了《“人才雙驅計劃”實施方案》,為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實施“歸雁行動”。積極選拔本溪籍優秀大學生和退役軍人等青年人才到村擔任村主任助理,增強村干部隊伍的活力,引導更多青年人才投身鄉村建設。目前,新一輪“歸雁行動”已全面啟動,各縣區陸續開展考試錄用工作,力爭年底前全市288個行政村實現全覆蓋。
——實施“飛雁行動”。協調市科技局制訂印發《本溪市農村科技特派工作實施方案》,大力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選派農業、林業、畜牧業等領域54名專家人才組成10個科技特派團,深入農村開展項目對接、成果轉化和技術服務。通過科技特派團,桓仁縣北甸子村邀請魯迅美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的專家為村里的綠色水稻設計商標,為叫響品牌、打入農產品市場做好了準備。
——實施“頭雁行動”。組織指導相關部門制訂有針對性的高素質農民培訓計劃,以打通高素質農民培訓堵點為切入點,大力培育能人興鄉富民。縣區農業部門深入村鎮,充分聽取農民意見,結合“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精準開設栽種中藥材、特色雜糧、食用菌等10個特色培訓班次,廣受群眾歡迎。積極推動“小市一莊”(本溪市著名的旅游風景區)與沈陽師范大學旅游管理學院等6所院校共建大學生實踐基地,著力培育鄉村旅游創業人才。各縣、區還通過送農技下鄉、田間指導等多種形式,深入貧困戶家的田間地頭傳授先進的農業技術,扶持他們做強脫貧產業。
下一步,本溪市委組織部還將進一步強化人才保障,暢通各類人才下鄉渠道,支持各類人才到農村干事創業;落實縣域內人才統籌培養使用制度,培養更多知農愛農、扎根鄉村的人才;積極落實人才下鄉各項待遇政策,有組織地動員各類資源、各領域人才下鄉服務;進一步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推動重大人才工程項目向農業農村領域傾斜,支持大學生、退役軍人、企業家等到農村干事創業,深化促成省內外專家與本溪市110個企業項目對接合作,切實增強了各類人才的致富帶富能力,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