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濤
“脫貧攻堅,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強化組織保證。”撫順市東洲區以此為遵循,著眼新時代所面臨的新形勢、新變化、新任務,立足本區域自然條件及產業現狀,在原有“三向培養”工程基礎上進行深化升級,對培養對象全方位賦能提質,全力打造一支引領鄉村振興發展的“領頭雁”隊伍。
平臺升級,為“三向培養”對象擴能“謀路子”。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搭建能力拓展新平臺。在經營主體上,充分發揮培養對象“頭雁”引領作用,鼓勵引導農戶以土地入股合作社,推動個體經營向合作社集體經營轉變,形成集成效應;在經營項目上,由玉米水稻等傳統作物向滿足市場需求的經濟作物轉變,大力培育新興產業,如哈達鎮的中草藥、章黨鎮的軟棗獼猴桃等;在經營模式上,積極開辟新渠道,由零散銷售向規模銷售轉變,引導幫助章黨鎮培養對象李學武成功注冊“鐵背山”商標,形成品牌效應,提高農副產品附加值。通過升級培養平臺,延伸產業發展鏈條,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有效轉變,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高效銜接。
撫順市東洲區哈達鎮上年村的草莓成為遠近聞名的特色品牌
機制升級,為“三向培養”對象增效“想法子”。健全完善“三向培養”工程工作機制,組建由區委書記、區長擔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區委組織部、區財政局、區農業農村局等16家單位統籌聯動、分工負責、合力攻堅,保障“三向培養”工程順利實施。組織開辦“三向培養”對象示范培訓班,聯系專家學者將農村建設及農業技術等務實知識納入培訓課程,著力培養一批有想法、懂政策、會技術、能干事的人才;強化基礎設施保障,協調有關部門為章黨鎮新世野有機葡萄專業合作社新修入園道路5公里,為葡萄采摘、運輸銷售等經營活動提供便利;結合各村產業發展需要,執行《關于堅持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申報實施方案》,保障扶持力度。全區現已爭取財政獎補資金725萬元,還有7個村集體項目正在上報申請。
模式升級,為“三向培養”對象進階“搭梯子”。統籌振興發展大局,將“三向培養”工程融于基層治理,著力推動培養對象向村干部進階,不斷構建村“兩委”班子年輕干部“蓄水池”。在碾盤鄉建立首批試點,研究制訂《公開招聘實施方案》,面向應往屆大學畢業生等較高學歷人員,招聘村級黨務、村務專干,參與協助各村開展農村黨建及產業發展等工作。同時,根據現實工作表現,適時將專干列入“三向培養”對象,有計劃、分層次進行培養教育,并逐步向村干部轉化,著力解決當前村“兩委”成員文化水平較低、平均年齡偏大,以及“三向培養”對象以往重培養、輕使用等問題,不斷優化基層干部隊伍結構。目前,碾盤鄉已有10名專干被納入“三向培養”對象,其中2人已經進入村委會班子,為產業發展及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