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編/本刊記者 史 詩

今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第一年。近期,《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審議通過。隨著下一步方案內容正式發布,國企改革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等方面的細節將進一步明確,備受關注的國企改革有望迎來新一輪提速升級。
雖然《方案》還未正式出臺,但今年是落實三年行動方案的第一年。三年行動具體看點有哪些?
國務院國資委秘書長彭華崗此前表示,《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考慮三方面:一是把黨的十九大對國資國企改革的要求進一步具體化;二是把近年來“1+N”改革政策進一步落實落地,沒有落實到位的,明確時間表、路線圖;三是把“十項改革試點”“雙百行動”等改革試點示范工程中的基層經驗,推廣到下一步的國企改革過程中。
以社會關注度較高的混改來說,其下一步改革亦將深化。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趙辰昕此前表示,今年要深入推進已經公布的四批210戶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對混合所有制的企業,要盡力探索出建立起有別于一般國有企業的治理機制和監管制度,努力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并將研究制定深化國企混改的實施意見,以此打造混改政策升級版。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趙辰昕此前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年會研究制定深化國企混改的實施意見,以此打造混改政策的升級版,更好地指導國有企業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使混改在整個國企國資改革當中能夠更好地發揮突破口和“牛鼻子”的作用。
中國企業研究院院長李錦表示,混改屬于關鍵性、基礎性重大改革,是重中之重。混改將以深度轉化經營機制為主線,圍繞七方面深化:
一是混改范圍上,分層分類推進,速度加快,規模擴大。主業主責范圍外的企業會加大力度。
二是混改主題上,由混資本為主向混機制為主轉變。從外部看,由財務型投資向戰略性投資方向深化;從內部看,支持建立管理層骨干員工持股;從結構看,積極推動深度發揮非國有股東的積極作用。
三是混改形式上,綜合改革形式顯露。從單一的混改,走向以混改為主線、借混改推綜改的新階段。
四是混改內容上,與經濟布局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結合。產業鏈重組使得國企民企的聯系更加緊密。
五是混改現象上,上市公司發生的國企混改事件大幅增加。資產證券化和股權激勵將成為國企改革看點。
六是混改管理上,探索實施更加靈活高效的監管制度。營造支持企業發展的制度環境,對混合所有制企業,探索建立有別于國有獨資、全資公司的治理機制和監管制度;對國有資本不再絕對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探索實施更加靈活高效的監管制度。
七是混改推廣上,進入試點經驗推廣階段。要將頂層設計、試點與基層探索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基層首創精神。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張春曉表示,下一步國有企業將在前期改革的基礎上,以三年行動方案為指引,以“雙百行動”“科改行動”等為載體,突出抓好“三穩四保一加強”,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快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
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研究員劉興國認為,以混改促綜改將成為三年行動方案的新亮點。一方面,方案會對混改面上的擴圍作出新部署,在現有試點基礎上,推動更多國有企業啟動混改,既有行業領域的擴大,也有混改企業層級的提升,同時積極鼓勵國有資本參股民營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另一方面,在國企混改的基礎上,推動混改企業在公司治理、經營機制、資本布局優化調整、專項改革、黨建等多方面實施綜合改革,以全面激發混改企業發展活力。
劉興國認為,三年行動方案的出臺標志著國企改革將步入加快落實階段。國資委之前提出的“國有企業改革要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決定性成果”的目標將加快實現,“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也將在方案中變得更加清晰。他表示,方案將呈現以下新亮點:一是在“同股不同權”改革上作出新安排,尋求新突破。包括鼓勵更多國有企業發行優先股,在特定行業國有企業中實施國家特殊管理股制度,尤其是國家特殊管理股制度,如果能夠在這方面取得新突破,將可以為更多領域國有企業推進更大力度的混改,打破控股權的枷鎖。
二是深化市場化改革,建立健全市場化的“新三項制度”。將會在更多國有企業推進落實企業負責人市場化聘任與職業經理人制度,將建立符合新時代要求的、以“新三樣”(員工持股、管理層股票計劃、科技企業分紅和超額利潤分紅)為主的市場化激勵約束機制,以及建立多軌的國有企業負責人考核體系與薪酬制度。
三是在資本布局優化與結構調整上做出新安排;比如引導、鼓勵國有資本更多投向戰略新興產業,要求國有資本聚焦實體經濟做強做精主業,大力推動裝備制造、船舶、化工、電力、有色、鋼鐵、海工設備、環保、海外油氣資產等重點領域國有企業實施戰略性重組或專業化整合,支持國有資本按照暢通國際、國內兩個循環要求優化產業鏈布局、提升產業鏈水平和增強產業鏈控制能力。
“方案甚至有可能對中央企業組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運營公司與專業產業集團的發展數量提出方向性的目標?!眲⑴d國說。
張春曉預計,下一階段,國資監管部門會加大放權授權的力度,賦予企業盡可能多的自主權;加大激勵機制推進的力度,全面強化市場化的薪酬體系,全面推進和經營完全掛鉤的股權和期權激勵;加大職業經理人推進的力度,除少數委派制和聘任制的人員之外,絕大多數人員要市場化選聘;加大國有資本的監督力度,要強化全流程國資監管,市場化、動態化國資監管手段,堅決杜絕國有資產的顯性流失,盡可能避免國有資產的隱性流失;加大國企黨建的力度,把“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與經濟責任、社會責任和政治責任全面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