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艷
(河南省獲嘉縣中醫院中醫兒科,河南 新鄉 453800)
咳嗽變異性哮喘是兒科多發疾病,與氣道高反應及氣道慢性變態反應密切相關,主要臨床表現為長期反復發作性干咳,若不及時治療,可引發典型性哮喘,對患兒日常生活及成長發育造成影響。目前,西醫在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時主要采用抗炎、抗過敏、擴張支氣管等藥物[1]。中醫認為咳嗽變異性哮喘是虛實夾雜及正虛邪實的病理過程,治療采用內服及外治聯合的方式,內服湯藥以宣肺化痰、扶正固本為主,外治則以穴位貼敷等方式較為常見[2]。本研究用益肺平喘湯聯合穴位貼敷治療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86例,均為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咳嗽變異性哮喘患兒,隨機分為兩組各43例。觀察組男23例,女20例;年齡1~12歲,平均(6.92±2.84)歲;病程2~12個月,平均(7.05±1.49)個月。對照組男25例,女18例;年齡2~11歲,平均(6.81±2.67)歲;病程1~12個月,平均(7.11±1.37)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西醫符合《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2016年版)[3]中相關診斷標準,咳嗽持續或反復發作時間大于1個月,且給予抗生素治療無明顯效果;發病時給予支氣管擴張劑癥狀得到緩解;支氣管激發試驗呈陽性等。中醫符合《中醫臨床病癥診斷療效標準》[4]中肺脾兩虛證,臨床表現為面色蒼白,干咳無痰,少氣懶言,食少納呆,體弱多汗,易感冒。舌質淡紅,舌苔薄白,脈細數。
納入標準:符合中、西醫診斷標準,由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合并其他肺部病變,參與本研究前使用糖皮質激素或其他藥物治療,對本研究藥物過敏,依從性差。
觀察組用益肺平喘湯聯合穴位貼敷治療。益肺平喘湯藥用杏仁6g,射干6g,紫蘇子6g,蘆根6g,沙參6g,地龍6g,炙麻黃6g,白術9g,黨參9g,黃芪10g,炙枇杷葉10g,款冬花12g,紫菀12g,甘草3g。水煎取汁100mL,于早晚餐后30min服用。穴位貼敷:將延胡索、芥子按照1∶1比例研磨成粉末狀后用溫水調成膏狀貼敷于雙側肺俞穴、雙側定喘穴、雙側足三里、天突穴。年齡大于4歲,每次貼敷4~6h;年齡小于等于4歲,每次貼敷2~3h。
對照組給予西藥治療。孟魯司特鈉片(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3372)口服,年齡1~5歲4mg、日1次,年齡大于等于6歲5mg、日1次。
兩組均連續治療45天。
中醫證候積分:治療期間咳嗽、咽癢、咳痰等癥狀改善情況,采用0~3分評分法,總評分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
肺功能:記錄第1s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及最大呼氣流速(PEF)指標。均于治療前及治療45天后評定。
顯效:臨床癥狀、體征全部消失,3個月內疾病未復發。有效:臨床癥狀、體征較治療前好轉,3個月內未復發。無效:臨床癥狀、體征均無好轉。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 t P觀察組 43 8.85±1.42 1.54±0.88 28.694 0.000對照組 43 8.91±1.34 2.96±1.51 19.326 0.000 t 0.202 5.328 P 0.841 0.000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s)
組別 例 FEV1(L) FVC(L) FEV1/FVC(%) PEF(L/s)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3 1.78±0.33 3.26±0.41 2.86±0.61 4.02±0.48 47.90±5.34 76.97±7.26 4.06±1.21 7.15±0.98對照組 43 1.81±0.36 2.66±0.43 2.84±0.58 3.38±0.51 48.02±5.11 62.34±6.15 4.25±1.30 6.22±0.54 t 0.403 6.622 0.156 5.992 0.107 10.083 0.702 5.450 P 0.688 0.000 0.877 0.000 0.916 0.000 0.485 0.000
咳嗽變異性哮喘屬特殊類型的哮喘,咳嗽是其主要臨床表現,未表現出明顯的氣促、喘息等癥狀,但存在明顯的支氣管氣道高反應,且常于夜間發病,感冒、灰塵、冷空氣等均是誘發或加重病情的主要因素[5]。咳嗽變異性哮喘屬中醫“喘證”“咳嗽”等范疇。咳嗽既是肺部疾病的癥狀表現,同時也是獨立性病癥。《素問·咳論》中記載:“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在外邪犯肺影響下可引發咳嗽,造成各臟腑受累,導致各臟腑功能失調[6]。中醫認為咳嗽變異性哮喘是以風邪為先導,風、痰、瘀等是該病的主要病理表現,雖病位在肺,但與肝、脾、腎存在聯系,其主要病機在于本虛標實、虛實夾雜。《臨證指南醫案》中記載:“大凡經主氣,絡主血,久病血瘀”,提示該病癥病程較長,遷延難愈,隨著病情發展導致病入脈絡,氣血運行受阻,進而產生瘀滯,加之長時間咳嗽導致氣虛,氣虛則無法推動血液運行,血運不暢而導致血瘀。故臨床治療應以活血通絡、健脾益肺、鎮咳化痰、補氣固表為原則[7]。
益肺平喘湯方中杏仁止咳平喘,射干祛痰利咽、清熱解毒,紫蘇子降氣消痰、止咳平喘,蘆根清熱生津、滋陰潤肺,沙參潤肺化痰、養陰清熱、益胃生津,地龍通絡平喘、清熱定驚,炙麻黃宣肺平喘、發汗解表,白術燥濕利水、益氣健脾,黨參健脾益肺、補中益氣,黃芪補氣固表,炙枇杷葉清肺止咳、和胃降逆,款冬花止咳化痰、潤肺下氣,紫菀止咳平喘、化痰止咳,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可奏清熱止咳、養陰潤肺之效[8]。穴位貼敷選取肺俞穴、定喘穴、足三里及天突穴均為治療咳嗽與哮喘的常用穴位,延胡索可活血理氣,芥子可祛痰,二者搭配使用有助于順氣祛痰,將其研磨成粉狀后貼敷于各穴位,可起到刺激作用,提高自身免疫功能[9]。
綜上所述,益肺平喘湯聯合穴位貼敷治療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效果較好,可緩解臨床癥狀,改善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