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亞中
(河南省漯河市中醫(yī)院腦二科,河南 漯河 462000)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為神經(jīng)系統(tǒng)變性疾病,多發(fā)于中老年人,據(jù)統(tǒng)計,我國65歲以上人群PD發(fā)生率達1.7%,嚴重損害患者健康[1]。PD起病隱匿,主要表現(xiàn)為肢體震顫、肌強直、運動遲緩、姿勢步態(tài)障礙等。本研究用養(yǎng)肝榮筋湯聯(lián)合多巴絲肼片治療帕金森病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60例,均為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PD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30例。觀察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53~74歲,平均(63.46±4.85)歲;病程1~12年,平均(6.39±2.52)年;Hoehn-Yahr分級為Ⅱ級16例,Ⅲ級14例。對照組男20例,女10例;年齡54~73歲,平均(63.78±4.26)歲;病程1~13年,平均(6.58±2.67)年;Hoehn-Yahr分級為Ⅱ級17例,Ⅲ級13例。兩組基線資料(性別、病程、年齡、Hoehn-Yahr分級)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均予以抗抑郁、心理疏導、康復訓練等治療。另予以多巴絲肼片(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30198)口服,每次0.25g,日3次。
觀察組加用養(yǎng)肝榮筋湯治療。藥用熟地15g,山茱萸15g,山藥15g,枸杞子30g,制何首烏15g,白芍15g,當歸15g,女貞子15g,旱蓮草15g,黃柏10g,巴戟天10g,淫羊藿10g,豨薟草30g,桑枝30g,烏梢蛇30g,天麻10g,炙甘草10g。水煎取汁400mL,早晚分服,日1劑。
兩組均治療3個月。
癥狀積分。運動癥狀包括震顫、姿勢改變、肢體痙攣等,非運動癥狀包括耳鳴、頭暈、少寐、健忘等;按病情程度評分為輕度1~3分,中度4~6分,重度7~10分。
用帕金森氏病綜合評分量表(UPDRS)評分評估兩組治療前后病情程度[2],包括行為、精神、情緒、日常生活活動,評分越低表示PD病情越輕微。
用39項帕金森患者生活質(zhì)量問卷(PDQ-39)評分評估治療前后兩組生活質(zhì)量[3],總分156分,評分越高表示生活質(zhì)量越差。
治愈:肢體震顫、肌強直等癥狀消失,癥狀積分降低100%。明顯進步:肢體震顫、肌強直等癥狀明顯減輕改善,癥狀積分降低50%~99%。進步:肢體震顫、肌強直等癥狀有所緩解,癥狀積分降低20%~49%。無效:癥狀積分降低0%~19%或增加。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比較 (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運動癥狀積分 非運動癥狀積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0 38.51±7.14 17.58±3.42 47.69±9.73 31.74±7.20對照組 30 39.16±7.39 25.17±4.60 48.08±9.56 37.45±7.68 t 0.347 7.253 0.157 2.971 P 0.730 <0.001 0.876 0.004
兩組治療前后UPDRS評分、PDQ-39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UPDRS評分、PDQ-39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UPDRS評分、PDQ-39評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UPDRS評分 PDQ-39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0 42.15±5.94 32.89±3.13 51.62±6.22 21.72±2.41對照組 30 41.83±5.62 35.08±3.37 52.37±6.41 32.08±2.75 t 0.214 2.608 0.460 15.518 P 0.831 0.012 0.647 <0.00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隨著年齡增長,人腦內(nèi)黑質(zhì)多巴胺能神經(jīng)元發(fā)生退行性改變,所分泌多巴胺漸進性減少,引起PD。臨床常予以多巴絲肼片治療PD。多巴絲肼片由左旋多巴、芐絲肼組成,左旋多巴為多巴胺前體,受芳香族L-氨基酸脫羧酶作用,可生成多巴胺。左旋多巴能穿過血腦屏障,在大腦組織中快速生成多巴胺,但需抑制脫羧反應。芐絲肼為外周脫羧酶抑制劑,可抑制脫羧反應。研究發(fā)現(xiàn),多巴絲肼片治療PD可改善認知功能,療效顯著[5]。
PD屬中醫(yī)“顫證”范疇。病在筋脈,病因病機多為年老體虛,肝腎陰虛,腦髓失充,致肝風內(nèi)動,筋脈失養(yǎng)。《素問·至真要大論》云:“諸風掉眩,皆屬于肝。”而肝腎乙癸同源。治宜補養(yǎng)肝腎,滋榮筋脈,祛風止痙。養(yǎng)肝榮筋湯熟地、山茱萸、山藥為君,補腎澀精,益精填髓,培補先天之本;女貞子、旱蓮草、枸杞子、制何首烏協(xié)助君藥增強補腎養(yǎng)肝之力為臣。然“善補陰者,必于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助而生化無窮”,故加巴戟天、淫羊藿補腎助陽。同時陰虛易致相火妄動,加黃柏以清熱堅陰,再加白芍、當歸補血和血、平抑肝陽、柔肝緩急。豨薟草、桑枝可祛風濕、通經(jīng)絡、利關(guān)節(jié)。烏梢蛇、天麻可祛風、通絡、止痙共為佐藥。炙甘草可調(diào)和藥性為使。諸藥合用,共奏養(yǎng)肝榮筋、祛風止痙之功。現(xiàn)代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白芍可減輕肝損傷,具有鎮(zhèn)痛、解痙作用;天麻可改善、調(diào)節(jié)大腦神經(jīng)系統(tǒng),增強記憶力,緩解平滑肌痙攣[6-7]。
綜上所述,養(yǎng)肝榮筋湯聯(lián)合多巴絲肼片治療PD療效較好,可明顯改善臨床癥狀,降低UPDRS評分,提高生活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