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江英
(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湖南 長沙 410000)
頸部淋巴結核是生于頸部的一種感染性外科疾病,是由結核桿菌感染形成特異性淋巴結疾病,多為頸部單側發病。目前治療主要以抗結核藥物化療為主[1]。我院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頸部淋巴結核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80例,均為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頸部淋巴結核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40例。觀察組男18例,女22例;年齡25~60歲,平均(31.33±1.72)歲。對照組男17例,女23例;年齡25~64歲,平均(31.22±1.65)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關于頸部淋巴結核的診斷標準[2]。初期如豆,單個或者數個串生,皮色不變,不熱不痛,推之能動,舌苔白,脈弦;中期如串珠,皮核相親,或融合成塊,推之不移,漸感疼痛,按之復指,舌苔薄黃,脈弦數;后期結核潰破,膿水清稀,經久不愈,久則成瘺,低熱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②無神經系統,血液免疫系統等疾病。③患者神志清晰,能正常言語表達。④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①有心、肝、腎疾??;②有精神障礙;③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
兩組均用2HRZE/10HRE方案抗結核治療。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于每天清晨空腹口服1次。膿腫型和竇道型頸部淋巴結結核口服同時局部壞死組織切開引流加清除術,局部用5% 的異煙肼溶液,定期換藥。
觀察組加用內消瘰疬丸(上海雷允上藥業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Z31020055)8粒,口服,1日3次,總療程1年。
兩組淋巴細胞免疫指標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包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顯效:頸部腫大淋巴結明顯縮小,全身癥狀消失。有效:頸部腫大淋巴縮小,全身癥狀減輕。無效:頸部腫大淋巴及全身癥狀無改變或更嚴重。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淋巴細胞免疫指標恢復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淋巴細胞免疫指標恢復比較 例(%)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例(%)
頸部淋巴結核是結核分支桿菌侵入頸部淋巴結導致的淋巴結病變,主要表現為頸部單側或雙側出現多個腫大包塊,無明顯壓痛,逐漸增大融合成團,皮色無改變,人體免疫力低下時,包塊逐漸增大,皮色為暗紅,最后腫塊化膿破潰流出清稀膿水[3]。病程長,久經不愈,愈后易復發。
頸部淋巴結核屬中醫“瘰疬”范疇。多由三焦、肝、膽等經風熱氣毒蘊結,肝腎氣血虧損,虛火內動所致,可分為急性、慢性兩類[4]。內消瘰疬丸有軟堅散結功效,用于瘰疬痰核或腫或痛。
內消瘰疬丸中夏枯草性苦寒泄熱,辛能散結;甘草、當歸、薄荷清熱生津,消腫排膿;海蛤殼能抗炎解毒減輕結核癥狀;甘草、桔梗、當歸、枳殼、薄荷化痰消癰散腫。諸藥合用,能促進新陳代謝,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增強機體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2HRZE/10HRE方案聯合內消瘰疬丸治療頸部淋巴結核效果較好,能增強免疫力,且并發癥少。